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青藏铁路访谈
 
(国内纵横 7月26日)

【编者按】30年前,贾邦友是开滦吕家坨煤矿的党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唐山大地震后,在井下的他自任指挥长,从容不迫指挥, 率领近千名职工撤离,安全返回地面。
  10天前就约好了访谈,可就在访谈邻近的前两天,接到电话,老人脑出血,陷入昏迷。遗憾之余我们也为老人的健康深深担忧。
董泽民,地震时他是开滦日报的记者,现在依然工作在开滦新闻中心。出于对贾邦友的崇拜和对当年胜利大撤退的赞赏,他多次接触贾邦友,并写成“胜利大撤退”文稿,记录了那个时刻老人的传奇经历。
在经过老人家人和董泽民的同意下,我们把这篇“胜利大撤退”转载在此,与网友交流,也同时祝愿老人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青藏铁路访谈
 
青藏铁路访谈
贾邦友近照
青藏铁路访谈
30年前的董泽民
背景:几乎没人怀疑他们会成为最惨的人

·7月28日上午,几乎没有人怀疑,在灾难中境况最惨的是开滦煤矿的万名井下工人。地震一开始,他们就被无情地留在大地深处了。已无法拉响警报。可是比以往任何警报回响的时候都更加可怕。从废墟中钻出来的女人们,顾不上擦去身上的血迹,便喊着丈夫的名字,披头散发地向矿井口奔去。
·新工人站在井口哆嗦着;妇女们连累带怕,手脚发软;有人在低声抽泣。但是另一些粗壮有力的手抓住了他们,可以说,在当时,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他们推向长梯。
·他们仿佛随着一股巨大的上升气流,在一步步接近地面,接近地面……


传奇求生 娱记孟静,窦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震后中央领导下井看望开滦职工(资料图片) 
震前的开滦门前(资料图片) 

·唐山大地震将为百年矿史留下新的一笔:由于井下设施周围有岩体或土体的约束,与大地结成整体,不易受地震力破坏,又由于地震引起的加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井下建筑的毁坏反较地面建筑为轻。正在井下工作的万名工人和干部,除坚守岗位牺牲的17人和几名失踪者外,其余全部安全升井,撤至地面。这是一个奇迹。——钱刚

董泽民:震后老贾在井下自任指挥长

·工作面突然猛烈晃动起来。老贾一趔趄,想靠边扶住铁棚子,可咋也抓不住。
·一束束灯光照着我,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对着老贾。在他们当中有100多名机关干部,有井上前来参加回收会战的洗煤厂工人,有兄弟单位的打井施工队员,有进矿刚6天的新工人,还有几十名妇女同志。他们都不熟悉并下情况和巷道避难路线,如果组织不好,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平静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强烈地震发生了,我们—定要镇定。大家稍等一会儿,我先跟井上联系。”

青藏铁路访谈
董泽民依然清晰记得当年的大撤退
青藏铁路访谈
曾经的开滦林西矿
董泽民:老贾最后一个爬出井口

·队伍撤退的顺序是,兄弟单位的同志先走,然后是井上工人、采煤工人,最后是机关干部。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要经得住考验,舍己为人。各单位都要先群众后党员,先工人后干部,领导必须最后撤离。最后老贾宣布了撤退路线,并提醒大家照顾好女同志和体弱的同志。
·登梯子异常艰苦、头上淋水泼泻,脚下梯子直晃,一人紧挨一人地往上攀登。有的女同志连累带惊吓,腿软了,登不上去,其他人就在前边拉,后边推,重点保护。一个、两个、三个……老贾一边用灯照着,一边清点着人数。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