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春青冲洗着洗手间,涮着拖布时,近一年来的第6拨记者,敲开了他所在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委办公室的门,他已经不想再重提往事了。
30年了,当他在还未过23岁生日的时候,将一个重大的消息带回了县里,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尽管,30年来,他一直未能从县科委的办公楼里升迁他处。 |
|
汪成民的谈话例行了当时的惯例,谈国际形势,谈国内形势,谈政治,谈最高指示,到了最后,他才讲了京津唐渤张地区集中出现了异常现象。“他说1976年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京津唐渤张地区将有5级以上的地震,下半年至明年,华北可能出现8级地震。他要求大家回去以后要对震情重视起来。”王春青将汪的讲话记录在了笔记本上,他没有想到,20年后,他的笔记本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在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展出。[全文][评论] |
|
7月25日,在青龙县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对群众交代不了啊!”马刚感慨地说,“如果不发生地震,大不了耽误几天工,也没有什么,不地震更好啊,老百姓也是半信半疑的。” |
|
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介绍着防震知识,王春青那几晚呆在办公室值班,他睡觉的时候,房门一直开着。7月27日晚上,青龙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八百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灾动员工作。[全文][评论] |
|
|
资料记载,该县有180000间建筑物在大地震中被毁坏,完全倒塌的超过7000多间。 |
青龙创造了一个奇迹,尽管这个奇迹是在无意间创造的。青龙告诉人们,如果地震可以预测,将会减少、甚至不会有人员伤亡。尽管在多年的争议中,只有青龙品尝到了地震被准确预报的甜果,但围绕着地震预报的争议仍然在进行着,当年的有震论者黄相宁觉得,他早已落了下风。 |
|
“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地震预报水平却大大落后了,我们的项目无法得到支持。”黄相宁说,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地相继废除了“群防群测、土洋结合”的方针,他所倡导的“三土”预报法在大部分地区荒废了,只有北京市地震局还在坚持进行。
“我1996年就退休了,带着几个老同事做研究。”现在,他每月花100元钱雇了一位尼姑在广东韶关云门寺内照看他的仪器,而在惠州,他请了同事的朋友帮忙照看,事关无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地震预报研究,在老人这里变得如此捉襟见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