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点击今日

搜狐首页 >> 新闻中心 >> 点击今日: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排行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日月谈 | 地方 | 在线阅读 | 访谈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 文字版 | 导航 | RSS | 直通车 | 滚动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编者按]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振声透露,这次奖金将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详细]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唯一得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27日(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出席大会,李长春主持大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27日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胡锦涛向李振声颁奖…[详细]
将个人奖金捐作“助学基金”……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李振声:荣誉归于集体,这次奖金也应归于集体,所以,我已和单位说好了,将这次奖金全部捐给单位,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助一臂之力…[详细]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挨过饿的小麦专家……
 李振声童年时赶上了山东1940、1941、1942连续3年大旱,挨过饿,深知粮食的珍贵和重要。结缘小麦,是因为50年前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李振声发现,传统的近亲杂交选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条锈病,而一种野生的长穗偃麦草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性。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事们最终培育出了持久抗病而且高产优质的小偃系列品种…[详细]
回顾50多年来的科研历程……

 1956年,李振声从北京中科院来到陕西杨凌的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走上了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之路。当他的研究小麦产区条锈病进行到第八年的时候,有人说他的研究都搞了8年了还没见成果,是脱离实际,要他放弃……而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

 1987年,李振声带领中科院400余名科技人员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治理,6年时间实现黄淮海地区粮食增产504.8亿斤;

 1995年,为打破中国粮食生产4年徘徊的局面,李振声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的对策;

 2003年,他针对中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提出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2006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详细]

“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2005年4月,在博鳌论坛上,李振声对10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的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进行了回应。李振声汇集了我国近15年的有关数据,与布朗预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布朗的三个推论都不正确,都不符合中国实际…[详细]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科学家……
 这样一位以自己研究成果养活几亿中国人的大科学家,当年步入科学之门的初衷竟是为了糊口。1931年,李振声出生在山东淄博农村。虽家境贫寒,但重视教育的父母一直供他念书。13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勉强读到高中二年级,此时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提供食宿”四个字吸引了李振声…[详细]
“最喜欢到农村去,和农民待在一起”……

 李振声“最喜欢到农村去,和农民待在一起,年逾古稀,却经常在实验田里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

 记者一直试图将话题引到科研以外的领域,但每次李先生都一语带过,然后再度谈起小麦、育种、粮食增产、节约型农业这些他操了一辈子心的话题。谈到高兴处眼里会流露出兴奋的光芒…[详细]

多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研成果……

 长达23年育种成功的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已达79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小偃6号的成功,让李振声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谈到这些,李振声只是淡淡的一句:“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详细]

●李振声院士简历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出生年月:1931年2月25日

 学历:1951年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毕业

 经历:1951-1956年 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研究实习员;
 1983-1987年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
 1987-1992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3-2003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八届、第九届);
 1992年至现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详细]

●专访李振声院士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记者:为什么要考农学院?
 李振声:…看到山东农学院的一个招生广告,说可以提供吃住条件,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了,没想到考上了。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又有饭吃,又能上大学,这是我过去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记者:为什么钟情小麦育种研究?
 李振声:我考进了山东农学院,系主任是来自原燕京大学沈寿铨教授,给我们上小麦育种课,讲的很好,从小麦的进化、分类、育种的理论与技术,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余松烈教授讲的遗传课,也很生动,两位老师的讲课使我从理论上提高了对小麦育种的认识;

 另外,学校农场繁殖了当时山东推广的几个优良品种,齐大195、扁穗小麦、鱼鳞白等,我将这些优良品种引回家中,种植后确实比当地老品种增产,乡亲们都来换种。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确实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详细]

●学生眼中的李振声
当代“后稷”李振声院士

 作为李振声的接班人,童依平说:“对待科研工作,李先生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从寒风萧瑟的早春时分到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总能看到李先生在田间地头工作的身影。童依平说:“往往在田间工作大半天,我们都感到有点儿累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调查记录”;

 在学生眼中,李振声是一个“和蔼可亲、思想开明”的人”…[详细]

女儿眼中的李振声:"绝不浪费粮食"

点击今日
第405期 07-02-28 责编:delay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