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编者按】1977年,停止了10年的高考得以恢复。那一年,570万青年从四面八方奔向考场,期待着自己命运的转折。当年,27万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他们被社会称为“天之骄子”,特殊的年代给了他们历史性的磨难,也给了他们厚遇,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们成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今天,77级大学生范东升为广大网友讲述“30年前的高考故事”。[上期回顾:杨东平谈高考30年制度变迁]

嘉宾简介

  范东升:著名记者范长江之子。1978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历任中国新闻社专稿部主任、《华声月报》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香港任亚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在纽约任美国《侨报》社长兼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社编委、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等职。兼职情况: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研员;博客网高级顾问、专栏作家。
■ 在“文革”中坚持自学 目的只是知识本身

  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都离开学校。但是很多同学在下乡期间,在工厂的工作期间,一直在坚持自学。

  我们在差不多文革十年期间,没有放弃自学。现在年轻人很难想象,比如我们在农村的时候,没有电,白天还要劳动,在地里种地,晚上也没有书桌,什么都没有,就是坐在土炕,自己在那里看。

  觉得年轻的时候对知识本身,讲人生,讲社会,对那个东西确实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吸引力,是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全文][访谈实录]

在“文革”中坚持自学
坚持自学 目的只是知识本身
受父亲影响报考北大新闻系
受父亲影响报考北大新闻系
■ 受父亲影响报考北大新闻系 险些因出身问题被拒

  我是北京人,如果学新闻的话,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北大的新闻专业。因为受父亲的影响,还是想试一试,就报了北大的新闻专业。

  那时候,上学的同学都特别地好学,自学能力相当地强,差不多我们都是这样的。那个时候觉得上学不容易,在学校里非常用功。

  当时考试考题是一个方面,文革当中还有很多别的因素比较复杂。比如说拿我个人来说,因为我们家庭,现在大家比较肯定我父亲做的一些贡献,但是当时并不是那样,因为文革刚刚结束,我父亲还是被认为文化界的人认为有些问题。[全文][访谈实录]

■ 回到学校的感觉,就像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北大图书馆里的书比较多,虽然文革图书受到了一些破坏,但是图书馆里的书基本上是保全的。作为大学来讲,这是最大的资源之一了。

  当时的年轻人经过文革以后,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让中国重新走上发展复兴的道路。

  我是初中二年级,初三都没有上,就离开学校,非常怀念在学校的时光,特别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现在终于回到学校,可想而知,可以说是生命第二次开始,有这种感觉。当然很珍惜这个机会。[全文][访谈实录]

访谈现场
感觉就像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受父亲影响报考北大新闻系
高考改变命运 但不决定命运
■ 高考改变命运 但不决定命运

  现在总得来说年轻人的选择余地大了很多。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没有再考大学或者考大学没有考上,像我们这个年龄,就可能再没有任何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还是觉得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还是没有错,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这点应该是一样的。上大学是给你提供一个提升自己的能力机会。

  最后考的结果怎么样,那不是真正重要的,对每个学生来讲,对你的成长,对你的生活,对未来的事业来讲,不要把考分,考试成绩看得特别重,人生很广阔,虽然这个考试本身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但是这毕竟不是唯一的。[全文][访谈实录]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