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当时任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的于志坚被任命为测控通信系统的副总设计师,负责这个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32岁的于志坚挑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当时我既激动,又感到沉重的压力,毕竟太年轻了” …… |
|
·编织中国式“太空网” |
 |
|

|

从32岁担任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到任总设计师至今,于总直接参与了中国新型航天测控网建设。谈及测控网的建设状况,于总自豪地说:可以用“一网打尽”来形容我国的航天测控网,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陆海基S频段航天测控系统 …[详细] | | | |

“创新就要紧盯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于志坚,这个不到32岁就担任副总师的年轻人,带领年轻的群体向这一难题发起攻击。大胆突破,采用新的方法;风餐露宿,野外反复测试。根据对飞船运行轨迹的分析和我国现有测控站、船布局的研究 …[详细] | |

于志坚说:“与普通卫星的测控通信相比,载人航天工程有着高实时、高可靠、高覆盖的显著特点。”航天测控网在确保完成飞船升空和返回测控任务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地面测控站每个圈次能够测控飞船 …[详细] | |
|
| |
|

|
于志坚1960年生,山东平度人,18岁考入郑州测绘学院学习人造地球卫星大地测量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现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于志坚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时担任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后任总设计师至今。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总设计师中最年轻的“少帅”,他直接参与了中国新型航天测控网的建设。在“神舟”飞船五次飞行试验中,测控通信系统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5年1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志坚同志记一等功” …[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