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编者按] 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一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在余杭区瓶窑镇莫角山四周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完整良渚文化古城的城墙基址…[详细]

·良渚文化“古城”献疑

 

良渚文化初显


  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一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在余杭区瓶窑镇莫角山四周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完整良渚文化古城的城墙基址,其平面范围略呈圆角长方形,为正南北方向…[详细]

判断城墙年代证据不充分 古城四面城墙基石建造时间一致吗

 考古学家判断良渚古城年代,主要是分析地层叠压关系,即在瓶窑莫角山良渚文化遗址四周发现有宽约40到60米,用较纯净的黄土由人工堆筑而成,且底部铺垫石块作基础的城墙,而城墙外侧则叠压着含有良渚文化晚期陶片的地层堆积…[详细]

 可是周长达6600米的古城目前却分别只在四周城墙上各发掘解剖了一处地点,揭露面积和已发掘的探沟都十分有限,其余则是用探铲获得的资料。由于城墙基石多埋在地下,有的可深达4米,地面没有城墙踪迹可寻,而地下情况复杂多变…[详细]

城墙选址欠佳,护城河未能环城 城墙设置悖于常理

 众所周知,江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尤其是良渚文化先民生活的环太湖流域,更是温暖潮湿,因而原始先民早就充分认识到选择土墩、高地或水系等优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因地制宜地择高而居。或选择土墩高台作墓地,或依水道营建聚落…[详细]

 1一般说来,为了便于防守,同时也为了节省劳动力和缩小工程量,古人往往会根据地势地貌中的山头、土墩高地、壕沟或河流水道来作为自然屏障,因地制宜地将城墙建在山头(脊)之上或水道之畔(用作“护城河”),这也可以说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常规理念…[详细]

城墙底部为何要铺垫人工开采石块 城墙为何如此宽大?

 良渚古城墙最大的特点是其底部都铺垫有石块作为墙基,每块石头大小较为一致,且大多棱角分明,质地也较为坚硬,显然是经过人工开采搬运而来,这是大家都公认的…[详细]

 一般说来,古代城墙的基础往往要比城墙稍宽,城墙的高度则与城基的宽度成正比,即城基越宽,城墙就越高,同时至少城墙的外壁也应该较陡,这样才有利于防卫…[详细]

为何地面上全无踪迹可寻? 城内未见祭坛、手工业作坊等

 曾有不少热爱历史和文物考古的读者,在参观完良渚文化古城后,提出“为何没有发现城门?城中的分区布局及道路如何?”这些问题。这正是目前良渚考古的焦点所在,唯可寄望于今后的考古发现来揭示,假如它确实是良渚文化古城…[详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先秦史籍关于早期国家大事的明确记载。良渚文化之时原始宗教十分盛行,以用以祭祀天地为主的祭坛常有发现,可在良渚“古城”城内的莫角山,当地原称“古上顶”,1958年被辟为“大观山果园” …[详细]

药品召回

夏朝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

  由远古陶瓷研究转入夏文化研究的吕琪昌副教授考证后发现,夏代祭祀用的三大礼器“封顶盉”“爵”“觚”都与良渚文化息息相关。其中“封顶盉”正是根源于良渚文化的“陶鬹”,而“爵”及“觚”也与良渚文化密切相关。由此吕琪昌推断,“原始夏族”可能起源于良渚文化的一支…[详细]
药品召回

考古意义不亚于殷墟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的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根据目前的发现,良渚文化可分三个层次。主体范围在环太湖流域,政治中心就是莫角山、古城以及外围的良渚文化遗址群;扩张区则北至江苏北部,南到浙江南部,西至江西、安徽;影响区则从山西南部的陶寺古城,南到广东。国家文物局曾明确指出,这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详细]
药品召回

学者质疑古城距今5000年

 这一考古新发现实在太重大了,说他是石破天惊并非过誉。为此,我多次前往实地考察走访,并认真搜集阅读各种有关报道,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理性思考。在高兴之余,却也使我产生了不少疑问…[详细]

开搜狐博客谈观点
进搜狐社区说看法
我要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