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09搜狐两会报道专题

  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

  以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起点,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在这漫长的一段改革路程中,任何一点政策倾向的变化,都对每一个接受教育的普通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一些典型人群的境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教育改革所走出的每一步留在我们人生路上的脚印。我来说两句>> 搜狐联手银河台 点击倾听民生报道>>

大学生就业:难难难

  时间段: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
  主要政策:在短短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影响: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越来越难;目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冻结或减少了招聘规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
相关新闻: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出路何在
光荣指数:

曾经的天之骄子

  时间段: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
  主要政策: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影响: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完全是社会的宠儿,天之骄子。走到哪里只要说是大学生,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那个时候大学的学生证就好像是通行证一般,很多地方都给予照顾。
相关新闻:忆当年:进了象牙塔就像上保险
光荣指数:

回到正轨之前

  时间段:1977年高考恢复之前
  主要政策:大学生由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推荐,而不是通过考试来选拔。
  影响:大学招生毫无章法可言,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选择标准,招生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之风,不仅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更使得那个时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
相关新闻:1978:高等教育重回正轨
光荣指数:

职业教育前景大好

  时间段:2005年以后
  主要政策: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等。
  影响:在许多大学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现在,许多应届职校毕业生不仅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在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谁还用不屑的目光冷眼看待职校生?
相关新闻:中央增加10亿元投入发展职业教育
光荣指数:

我们曾经很“自卑”

  时间段:1998—2005年间
  主要政策:受高校扩招的侧面影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受人青睐,中职教育遭遇低潮期。
  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一直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流教育”。学生和家长的目标都盯在了升学这一条路子上,原本就招生困难的职业学校更是雪上加霜,社会认可度降到最低点,在校生数量几年内锐减。
相关新闻:职校生心理自卑原因有三
光荣指数:

“冷门庭”也曾是“热门槛”

  时间段:建国后——上世纪90年代
  主要政策:我国各类工业大多处于空白阶段,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旺盛;改革开放后,社会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
  影响:建国初期职业学校发展迅速,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建国后在接管并改造旧中国的高级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一系列改革与调整,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相关新闻:中职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光荣指数:

15年的理想即将实现?

  时间段:1994年以来
  主要政策: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影响: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近日,国务院决定从09年起,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相关新闻:09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光荣指数:

整体来说地位逐步提高

  时间段:1977年以来
  主要政策:邓小平再度出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后深感教育科技的危机,主动请命主管教育科技工作。推掉了压在知识分子头上的“两个估计”
  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对老师的培训屡上新台阶;1982年,吴老师考上了北京市教育学院开设了第一个专升本专业,又先后上了北师大的研究生课程班、博士课程班、博士后课程班。
相关新闻:改革开放30年教师地位大提高
光荣指数:

“香饽饽” 曾是“臭老九”

  时间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政策:“臭老九”是这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知识分子始终是挨整对象。
  影响: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们,被贬为“臭老九”遭到口诛笔伐。许多人蹲牛棚、下大狱,家破人亡。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光荣,大学教授得接受文盲的教育,中华文化、科学、教育遭到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
相关新闻:从“臭老九”到“香饽饽”
光荣指数:

  教育改革需要反思。20年来,教育资源扩充成为左右教育改革的主要价值观念,教育体制改革举步维艰、辗转反复。在这一历史时刻,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有一位改革家说得好:“中国社会所有面上的问题,都有点上的经验。缺乏的是肯定、总结、宣传和推广。”这些从中国基层的现实中生长出的教育改革实践,对于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无疑最具说服力和可推广性。教改在争议中破土,也必将在争议中前行,前途或许滞重或许反复,但我们应该抱有信心。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