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1955年,大学毕业的黄耀明被分配到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交通部内河局工作。10月7日,他从机关财务室领取到了他平生的第一笔工资,数目是人民币56元。22岁的黄耀明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
  拿到钱后他并没有多想,第一件事就决定先寄给父母一半。剩下的28块钱他只花了8块钱,工作的第一个月,他攒了20块钱。
  这一年的3月1日,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人民币,一块钱新币可以兑换10000块旧币,币值分为5种。黄耀明后来已经记不清他攒下的20块钱都是什么币值,但他却清楚的记得有一张是3元的。
  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黄耀明是新中国头一批享受拿月薪的人。之前,新中国实行的是工资分制,而工资分制所包含的五种实物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中央决定先在国家机关推行等级工资制。当时行政一级的国家副主席宋庆龄是全国工资最高的人,她的工资是579块5。黄耀明对自己的等级还有些云里雾里,不过56块的工资足够让他高兴了。
   不过后来的事却让黄耀明有点无奈,虽然手握“巨款”,他却买不到想要的东西。他没有手表,也没有收音机,宿舍和办公室唯一带电的设备就是电灯。手表和收音机需要票证才能买到,这是资历尚浅的他可望而不可即的。
  这一年是中国票证经济的开端。国务院在8月25日下达了《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粮票从此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粮票就没有粮食,没有票证就意味着无法生存。黄耀明身边的同事都把如何让家里人吃饱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一位同事有四个孩子,每天早上上班前他都会把一块豆腐乳分成很小的四块,放在每个孩子的小碟子里。小孩也都省着吃,他们知道吃完了自己的就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吃了。
  那时候黄耀明最怕出差,因为全国各省市发行的地区粮票互不流通,出门要换取全国通用粮票,而全国通用粮票的发行也是受控制的。他在农村的父母来信告诉他,他们出去走亲访友的时候,一般会自己带上半斤米,当时大家生活都困难,不好意思吃亲戚家的,就只好自带口粮。
  黄耀明的工资一直是56元,此后10年他坚持每个月给父母寄半个月的工资。尽管如此,他在结婚时还是攒了一笔足够多的继续。他常常自己在心里感慨:不是我刻意节省,实在是没有用钱的地方啊。

 

每期调查:你觉得1955年发生的哪件大事对后世影响最大?








    制作:孟德华 张婧 旁白:郑江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