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国庆首页|大阅兵|图集|回望历史瞬间|影像国史|东方声音|国家之盾|记忆碎片|摄影征集|镜头中国人|封面中国|教科书进化|旧报新读|60年救赎

【编者按】20世纪以来的中国处在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之对应的是日常生活领域的巨变。一个世纪以来,国外影视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提供了新娱乐方式,更让闭塞的国人认识到生活环境的单调落后,提供拓宽知识视野极佳渠道。折射了中国一个世纪来国家变革、政策外交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反映了国人思想观念、生活内容、流行语言和社会风尚的变迁……[我来说两句]
  19世纪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西方人用洋枪大炮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兴办工厂、开采矿山、设立银行、办理航运等。作为西方工业文明象征的电影,诞生伊始就被介绍到中国来。1896年8月10日,上海徐园就在中国第一次放映了西方人所经营的电影,上海《申报》意味深长地将这种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命名为“西洋影戏”。1905年前后,电光影戏无所顾忌的进入中国。[我来说两句]
无声电影

“西洋镜”戏法大变活人
  “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西洋影戏确实奇妙幻化,人们惊奇的看到俄国皇帝游历巴黎、西方蛮夷为人行刑,看到西班牙人跳舞、印度人执棍;看到少女水池戏浴、壮汉击铁造车。看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也对生活方式和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电影使人意识到他习惯的生活是如此单调闭塞,开始对他的生活不满意,白日梦、野心、欲望、知识视野和见闻的扩延、异国生活的展览,都从电影院中释放出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大陆,不但提供他们娱乐,也提供他们效仿。

上海徐园 上海成西洋影戏第一站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
定军山剧照 中国电影应运而生
受西洋影戏传播的影响,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定军山》,中国首部电影诞生。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的时候开始,美国电影就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市场。30年代,好莱坞已经取代了传教士、教育家、炮舰、商人和英语文学,成为中国学习西方工业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为重要途径。
  美国电影中包含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自由、享乐主义、性爱自由的态度在根本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而通过电影的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中国人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0年代的中国电影女演员黎灼灼同男朋友张翼分手,理由竟然是认为张没有“白人”那样浪漫。美国电影明星已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偶像。中国人对于美的观念也被好莱坞重新塑造了。正是针对好莱坞的这种文化价值观渗透,中国文化精英频频向当局人士呼吁,要对美国电影采取严格的限制措施。[我来说两句]
摩登上海掀起追星潮
  这一时期,好莱坞女星的千娇百媚成为上海名媛和电影演员们争相效仿的对象。此时的上海成为全国的时装中心,成为领导全国乃至东南亚时装时髦的新潮流。上海女子紧跟潮流烫起了西方女子的烫发,穿起了西式的高跟鞋。而男子也积极追赶时髦,银行职员和百货公司的店员,再穷也要有一套二手西装,典型的摩登先生装扮则是穿西装、戴金丝眼镜、留西式小胡子、叼雪茄烟、夹带皮包。
玛丽-璧克馥
好莱坞第一代甜心玛丽-璧克馥是中国人尽皆知的电影明星。30年代的阮玲玉就被称之为“中国的玛丽-璧克馥”。
《As You Desire Me 》
葛丽泰-嘉宝的怪脾气为中国影迷熟悉,影迷们更爱的是她曼妙的希腊古典美的侧影,蓝眼睛洋溢的浪漫情调。
乱世佳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比中国提前30年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苏联自然成了中国的学习榜样,就文化领域来讲,由于电影生产能力的限制,大量翻译苏联电影便成为供应中国电影市场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苏联成为中国唯一的外来文化补给渠道。
  解放之初的新中国,自然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跋涉多年且已经有丰硕成果的苏联表示亲近与靠拢。苏联电影自然也成为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对未来社会主义前景的生动展现。苏联电影里描绘的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使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来说两句]
列宁在十月
穿起布拉吉闹苏式革命
  苏联电影确实给中国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两部影片在中国影响持续了20多年,并作为返修防修以及历次党内路线斗争的必读教材;一大批英雄形象如丹娘、玛莉黛、马特洛索夫都深深感动了50年代的无数中国观众。而在日常生活中,女人穿起苏联式的布拉吉、俄语成为最热门的外语,甚至许多新建筑也是模仿俄罗斯风格。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数十年后依然不失经典的光环,中国观众太熟悉这部电影了,在某种意义上它几乎就是苏联电影的代名词。
《攻克柏林》
早期苏联卫国战争经典彩色大片,带有显著的斯大林时代烙印,塑像般的斯大林加小丑般的希特勒令人印象深刻。
  “文革”开始,外国电影译制工作被称为“贩卖封资修黑货”而被迫停顿,观众再无法看到外国影片,直到1969年这项才重新恢复。但外国片仅限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区区四个国家的影片可以进口,这就是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打油诗有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没头没脑”。
  文革期间,样板戏主导着中国人民的精神娱乐,中国观众几乎不可能在银幕上看到外国人的形象。因此,当这些国家的电影陆续引进时,中国人抱着无比的热情和好奇去接纳、谈论它们。正是这些电影曾经如此深刻地影响过一代人,它们就像是那个影像饥饿时代的饕餮盛宴。[我来说两句]
爱样板戏更爱追求“洋气”
  那时的电影票相当紧俏,常成为“公关”、“托事”或巴结人的馈赠佳品。引领时尚、占主流地位的还要数阿尔巴尼亚电影。年轻人竞相模仿电影里的人物的作派、服饰和发型等等。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年轻女性拍照时都喜欢拿一本刊有罗马尼亚或阿尔巴尼亚演员剧照的杂志做道具。显然在当时,东欧男子轮廓分明五官深邃的英俊脸庞是唯一可以指向“时髦”或“洋气”的标志性符号。
《最后一颗子弹》
罗马尼亚解放初期国内外敌人互相勾结,企图破坏人民政府。公安保卫人员机智勇敢地和阶级敌人进行殊死斗争。
《沸腾的生活》
就是从这部电影里,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电冰箱,还知道了那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的小汽车,这在那时是不能想象的。
卖花姑娘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邓小平访日,中国随即掀起了日本电影热。那个年代是中日交往的“蜜月期”,日本电影《追捕》、《望乡》在中国产生了轰动效应。
  来自近邻日本的故事片很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上的相近性外,日本电影中那些现代商业社会的“先进”生活场景和与之相联的“摩登”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似乎是中国观众无力抵挡的致命诱惑。日本富裕的物质生活和充满魅力的文化产品借助影视传到了中国。人们纷纷谈论“日本人洗衣、做饭都用电器,家家都有汽车”。这样的生活让处在“文革”结束前后“物质匮乏”与“文化饥渴”状态的中国民众觉得非常羡慕。[我来说两句]
追捕
真由美比总统更受欢迎
  《追捕》火热上映,高仓健的硬汉形象把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打入冷宫,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男青年第一代梦中情人,这位偶像第一次到中国,“人们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像是在欢迎一位总统”。《追捕》对中国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人们看到了东京新宿的繁华和北海道农村的现代化,杜秋的洒脱形象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鬼子形象”。
《望乡》
故事简约但冲击力强,讲述在南洋当妓女后归乡的老婆婆崎子的故事,当年在本国不受待见,却轰动了全中国。
《血疑》
八十年代必看电视剧,黑白电视时代最动人的爱情故事,山口百惠、三浦友和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最爱的明星。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
  来自日、欧、美等国的电影中的爱情套路、明星风范乃至生活细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为了中国观众齐齐向往的时尚指标。可以说,这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第一次有机会通过银幕亲眼目睹现代西方社会流动的生活景象,不管它与确切的事实、真实的时代相距多远,比起文字、照片这些望梅不能止渴的静态手段,电影至少给观众提供了完整且近乎实际的“大饱眼福”的机会来了解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国度及文化。[我来说两句]
远嫁异国寻找“佐罗”
  仅靠一部英雄救美的《佐罗》,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已成为女影迷心中当仁不让的偶像。超人气偶像所带来的一个直接效果是大量中国女性选择远嫁异国他乡去寻找梦想中的男子汉。如此疯狂的一场偶像崇拜可以指涉80年代中国观众对于自身为人态度、尤其是男性力度的潜在思考,从而折射出人们对于温良保守循规蹈矩等秉性的潜意识排斥以及对于浪漫、刚烈、激越主动等气质的审美追求。
《加里森敢死队》
这部电视剧带来不小的震撼,五位主人公使得人们认识了战争中的另类英雄,从此也记住敢死队这个名词。
《大西洋底来的人》
想当年万人空巷争看完这部电视剧后,“麦克镜”(也叫蛤蟆镜)风靡,戴的人须保留白圆商标以示时髦碟。
佐罗
  80年代的日本处在经济黄金时期,向外推销自己文化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日本政府非常青睐动漫产业,不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作为其邻居的中国,就成为日本动画大量出口的重要窗口。
  日本动画80年代初进入中国并迅速风靡。这与当时中国特殊的政策环境是有着深刻联系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这个新兴开放的国家在媒体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日本动画被视为对意识形态影响较弱的媒体产品,加之其引进成本相对美国动画而言极低,因而被大量引进,一来用以加强中日邦交正常后的两国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也用以改善电视台内容产品匮乏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如此富有趣味性的内容产品是中日恢复友好关系的政治副产品。[我来说两句]
铁臂阿童木
小小卡通让孩子疯狂痴迷
  日本动画片里的阿童木、花仙子机器猫伴随着80年代出生的一代一起成长,对孩子们的心智和意识形态发展成熟产生相当的影响。战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日本人以“世界工厂”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那时的动漫攻略也就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如著名的《铁臂阿童木》,几乎就是日立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这个“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机器人所到之处,很快就会掀起日立产品的推销狂潮。
《森林大帝》
这一时期另一部对中国观众影响深远的动画片,讲述森林里几代狮子王出生、死亡以及小狮雷欧成长的故事。
《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受到孩子们几近疯狂的追捧和痴迷。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童年中最令人难忘的回忆。

  进入90年代,随着《东京爱情故事》、《第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的播出,中国出现第二次日本电视剧热。但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日本电视剧以年轻观众群为主要对象,开辟了日本偶像剧的时代。与此同时也诞生了如木村拓哉、柏原崇、松岛菜菜子、深田恭子、铃木保奈美等一大批备受“粉丝”追崇的明星偶像。

  日剧之所以能在中国流行起来,当然也是有它必然的原因。青春亮丽的演员可以说是新兴的流行日剧的最大卖点之一,扮演者青春、时尚、外表出众、具有都市气息,采用时尚流行的都市氛围作为背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国内的年轻群体。是否看日剧逐渐成为一项衡量某人时尚程度的标准。[我来说两句]

莉香完治成“恋爱教祖”
  1993年起,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风潮从台湾吹到了内地。要问至今为止,影响最广,最深入人心的日剧,那《东京爱情故事》当仁不让,这是较早为大陆观众认识的日剧,一度曾经成为日剧的代名词。莉香和完治的爱情历程以及现代青年的情感纠葛被日本人称为“恋爱教祖”,莉香的微笑,莉香的眼泪,都成为人们对最初日剧的最美好的怀念。
《101次求婚》
长发的浅野温子,虽丑陋但温柔的武田,剧情颇似美女与野兽的现代版,只不过背景是繁华的东京。
《同一屋檐下》
这部大热日剧里,酒井法子的白血病妹妹形象是这样惹人怜爱,多少年后想起来,心头都还会有一刹的温柔。
东京爱情故事
  1994年,第一部进口大片《亡命天涯》上映,开启了国人看美国大片的时期。好莱坞中国淘金的大门重新打开。90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片萧条,许多电影院都改成了台球厅或者其他娱乐场所。电影局批准了每年可进口10部“基本放映世界电影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
  进口大片登陆中国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却诱发了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变化。大片的引进,也带动了中国盗版产业的繁荣。最初因国内外国电影奇缺的畸形状况导致了盗版的介入,很快的,它便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片源成为秘密继而公开的流行。[我来说两句]
铁达尼号
迎接大片影院挤掉录像厅
  国人终于可以不单纯依靠录像厅,也能够在影院经受好莱坞大片的洗礼。如今引进美式大片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每年一度的盛事之一。面对进口大片,赞颂者有之,批判者有之,仰慕者有之,惶恐者有之。但是,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进口大片确实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影坛现象,成为一股强劲的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是可怕的深具破坏力的“龙卷风”。
《阿甘正传》
美国那段特殊时期下一个“傻子”的成长历程,一部震撼心灵的佳片,谁说这个世界聪明人比笨人活得好。
《真实的谎言》
好莱坞动作片恢宏的气势让第一次看这种影片的观众相当震撼,那年,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动作巨星。

  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由于地缘上的接近,加上相似的历史文化,基于共同利益和战略考虑,中韩两国日益亲近,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再一次,韩剧作为政治副产品走进中国。

  从1993年第一部亮相内地荧屏的韩剧《嫉妒》到2005年湖南卫视花重金引进的《大长今》,韩剧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荧屏大热的冰火两重天。《冬季恋歌》、《我叫金三顺》等等韩剧精品不仅让韩国明星红透中国,也掀起韩国服饰和韩语流行风尚。《大长今》之后,国内荧屏韩流泛滥成灾。不过,近两年,人们又开始厌烦于韩剧的千篇一律和喋喋不休。[我来说两句]

爱“韩剧”及“泡菜”
  “韩流”已成功的从初期的韩剧、韩国电影向服装、饮食、美容、观光等与韩国文化相关的产业迅速扩散,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韩流”乘着韩国影视剧的快车,在中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三星和LG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40%左右,虽不能完全归功于“韩流”,但文化产业的“牵引”作用不容抹杀。
《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
韩国的家庭伦理情感影视剧率先对中国观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看做是“韩流”来袭的“冲锋队”。
《大长今》
随着《大长今》在亚洲各国的热播,韩剧热再次掀起了一轮新的高潮。该剧的热播也引起了国人对韩国饮食的关注。
蓝色生死恋
  中国人的家庭娱乐似乎已经提前进入了网络时代。尽管内容提供商还在谨慎控制着视频向网络迁移的进度,但在民间,这股潮流已不可阻挡。在中国, 第一季《越狱》还是以DVD传播为主,到了第二季,网络已经成了最核心的传播渠道,其间字幕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批完全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字幕军团翻译效率奇高,美国当地播完一集后,12小时就会有内嵌中文字幕的视频文件出现在网络上。
  中国国内电视文化还比较温吞水,而免费下载的美剧不论在导演、编剧、剪辑以及灯光、音乐、特效和化妆各个方面都将国内电视剧比得像垃圾,更令观众们从美剧主角们身上发现另一种生活方式和美国文化的魅力。[我来说两句]
越狱
“越狱”因网络而大张旗鼓
  《越狱》初拍时,只是FOX台用来填补空隙的鸡肋剧集,可在中国,它像一个里程碑一样地存在。从它走红开始,美剧在中国的网络时代正式启航。新兴民间组织“字幕组”和而五花八门的下载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说,《越狱》在中国所承载的开拓意义超过了剧集本身,由此延伸出去的周边产品,如印有主角文身图形的T恤衫、“越狱头”,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美剧文化”。
《美国偶像》
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风靡欧美。中国电视台竞相对其进行模仿抄袭。《超级女声》则是最成功的模仿。
《HEROES》
如果有一天你“越狱”后“迷失”于孤岛上,无须担心,Super hero马上会从天而降,既给你温暖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