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欲兴邦必兴学”,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一段文字能记录一段历史,一个人物可以唤起一段回忆,一个群像更是标记了一个时代。虽然教科书的变迁不能与政治、经济等宏大问题相提并论,但它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教科书从从政治挂帅到人性回归,从千篇一律到异彩纷呈,出现在教科书中的人物脸谱也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勾画教科书中的脸谱,就是勾勒新中国大国的脸谱,见证60年思想、文化领域进步与繁荣;今天,我们回首新中国60年教材变迁,不但是历史的重温,更是对现代中国本源的追寻。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科书与政治书无异,它不但承担了提高国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等基本功能,还必须为肃清人民思想服务。随着新中国进入一个动荡的年代,教科书也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任何学科、任何课本都被语录、指示等充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中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种思想和意识的冲击下,教育工具的功能被大大地加强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的变革从未停止。我们希望看到教科书中更多的脸谱,这不仅仅是人性的需要,也意味着一个国家与民族更加自信和进步。中华民族在60年顽强的思想解放中踏上了新轮回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