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年届72岁的何振梁深情的诉说着北京的渴望。与八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北京笑到了最后。其他申办国家并未因失败而垂头丧气,这倒让中国代表团事先的紧张和事后的狂喜显得有些突兀。
  正如把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中国是何振梁毕生的心愿一样,中国的领导层和普通民众对奥林匹克也有各自的期许。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刚刚因香港回归而产生的油然自豪感被一群不合时宜的金融投机者打断,当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姿态从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走过来时,普通人迫切需要一个理由来接续这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也可以让大家暂时忘记国内的诸般现实困境。
  而对于中国的领导层而言,在金融危机中树立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需要被更为广泛地认可,博鳌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正逢其时却不够过瘾,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成功举办一次奥运会则成为最好的一次机会。当萨马兰奇说出“the city of Beijing”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莫斯科,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中国的时间开始了。”
   申奥成功的消息传到北京,整条长安街瞬间变得水泄不通,从天安门一直到中华世纪坛都成了红色的海洋,每一辆堵在路上的汽车都伸出一面国旗在挥舞。在这样一个远离古希腊-罗马历史传统的东方古国,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并不重要,很多人甚至都说不清五环究竟是哪几种颜色。在这个时候,所有人能想起来的是国旗和国歌,在中国举办奥运,不是对那些炸我们使馆,撞我们飞机的宵小之徒的最好回击吗?不是我们甩掉东亚病夫帽子,把被侵略,被殖民,被孤立的历史踩在脚下的最佳方式吗?
  当领导人在世纪坛的高处现身,喜气洋洋地宣布只讲三句话时,岂止三句话,三千句三万句话也没法形容大多数人心中那种火烧火燎的热情。这股热流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毫无阻碍的流动着,而许多媒体的宣传更让人们认识到:我们要团结起来,要把注意力放到建设一个更加强大和自信的国家上来,不要再纠缠于生活中一些琐碎的烦恼和个人的得失。我们应该做出自身的牺牲和贡献,维持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国家的持续繁荣。当2008年来到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向世界展示这个民族最优秀的成果、最强大的力量。
  在世界的另一端,2001年奔腾的热流终于开始变得不可收拾,两个月后,象征资本主义文明的纽约双子大厦在恐怖分子的撞击下轰然坍塌,3000多名普通民众和消防队员遇难,全世界都开始悼念无辜的平民,唤起对每个生命的尊重,谴责恐怖分子的暴行。当一切是非、彼此,都在这股热流中被重新解构时,历史便不得不进入了新的一页,这一切,与何振梁在莫斯科的期望究竟相距多远呢?
  2001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在这一年之后,中国开始了历时7年的奥运筹备之旅,与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一起破土而出的,还有一次次的辱华事件,泼粪事件,毁墓事件,砸车事件。何振梁在这一年的日记中写道:“那天上午,萨马兰奇曾派他的秘书来问何振梁,“北京”二字该如何准确发音?也许从这次简单的询问开始,中国的时间就悄悄开始了。”

 

每期调查:你觉得2001年发生的哪件大事对后世影响最大?








    制作:孟德华 张婧 旁白:郑江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