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搜狐
 
 
 
   在总人数估计已突破3亿网民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成为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公共舆论。网络监督的力量和作用不可否认,但“围观”的种种心态,却让人感到恐惧:只要说政府的政策好,你就是五毛;要是说外国的政策好,你便是网特;如果你说哪里的政策都不好,就会被批成愤青…网上充斥着恶毒、谩骂甚至攻击。虽然丑恶有时也会得到一致的讨伐,但却并不一定具有理性的判断………
在网上围观时,我们就可能失去了普通的判断力
同情弱者并没错,但我们不能充当道德法官
网络围观为何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官方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网民有没有?
“围观”杀伤力巨大,必须遏制蔓延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逼的,但也不能任其发展下去
本期责编:张春蕾 设计:解友亮
在网上围观时,我们就可能失去了普通的判断力

在网上围观时,我们就可能失去了普通的判断力

 

同情弱者并没错,但我们不能充当道德法官

  “杨佳杀警”成为英雄,“邓玉娇事件”邓贵大成为网民公敌,在网上和现实中被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最后影响了司法判决。反省制度、反省公务员群体,同情弱势群体并没有错,但我们并不可以因此而肆意造谣、谩骂,或者盲目冠上英雄、烈女的称号,忽略另一面的问题而不知反省……[详细]
围观最年轻市长,从他的家人到日常打伞照

  年轻,使周森锋引起“围观”。“周森锋啥背景?”官员选拔制度的漏洞,事前公示和调查工作的不全面虽然是官方的问题,但我们如此执着于“黑幕”,借此人肉搜索,骚扰他人,无疑是过界了…[详细]

从“躲猫猫”到“压力差”,网络热词光速出现

  网民纷纷以玩世不恭、调侃、嘲讽等形式表达态度。固然有很多类似事件处理不当,政府公信力消退,但每一个急于创造流行词汇的人又岂不是在信任崩塌和社会沉沦中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详细]

网络围观为何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围观为何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官方有值得反省的地方,网民有没有?

    中国的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从“打酱油”走向“围观”,并非近来首现,护卫奥运火炬、赴灾区当志愿者、调查“躲猫猫”等事件都属于这一类。事件本身没有偏向性,不是在维护国家利益时就值得称赞,出现“群体性事件”时就必须批评,但事情的扩大和演化有着共同的原因……

网络平台开放,现实信息封闭

  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各种流言难以避免,网络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流言的传播,而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真相,其公信力就将大为降低。一些违背常理,有悖常识的信息不断发布,刺激着社会情绪,网民焦虑、无可奈何等情绪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展现…[详细]

大家的参与之举非“上网”不能被重视

   “邓玉娇案的胜利是网络和民众的胜利!”——网民的欢呼和政府部门的妥协,其实是政府部门行为处事能力的悲哀,是对政府官员现实生活的“真强势”和网络世界的“真弱势”的讽刺。社会很多事件除非闹到“网上”,不然不会受到重视,于是有了“网络围观”…[详细]

现实场合限制多,只好上网来发泄

  株洲高架桥坍塌、杭州飙车案、副校长抄袭等事件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潜藏于不当对待与处理背后的愤怒与不满,当人们在现实中找寻不到解决出路时,现实的境遇与网络事件一拍即合,在咒骂中,在虚拟的行侠中获得快感,同时也对现实的种种不得意也找寻到了发泄的出口…[详细]

或“猎奇”或“从众”,围观心态从未消失

   一位网民坦言,随着网络力量的越来越大,会有许多人发布不实信息,通过夸张、编造等手段吊足大家的胃口,引发无数网友的关注。“石首事件”刚出来时,很多网民连死者的性别都没弄清楚就起哄。认同感、关注度的驱使下,一个人爆料,就会有大批人附和…[详细]

网络是社会的缩影,“以德之名”的托词比比皆是

网络是社会的缩影,“以德之名”的托词比比皆是

  杨佳不该杀人。这是一条起码的道德和法律标准,可惜有很多人只知道赞赏暴力反抗,而忽视人情与法律。网络哄客以道德正义的名义,无情地围剿各类大小人物。从章子怡式的电影明星,到铜须式的“第三者”,以及被推上审判台的农民周正龙,都已成为广大哄客的“公敌”……[详细]

“围观”杀伤力巨大,必须遏制蔓延

“围观”杀伤力巨大,必须遏制蔓延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逼的,但也不能任其发展下去

  暴戾的心态和行为方式的蔓延、玩世不恭的荒诞人生态度、人们心目中价值观、是非观的扭曲,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引起严重后果,连严肃的愤怒都不想表达,对真实的追求都不再希望,只剩下无厘头嬉笑的面具,这会是怎样的信任崩塌和社会沉沦…[详细]

反对魔鬼,不要把自己异化成另一个魔鬼

   每个人都需要自律和自省,任何事件、任何个人的问题和错误,不能成为在网络上寻找替罪羊和宣泄工具的借口。在集体讨伐运动中扭曲了是非观,把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愤怒、不满转移到网络上,转移到别人身上…[详细]

现实问题不解决,围观就总会发生

  网络的净化并不是“实名制”、“跨省追捕”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就能够解决的。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更不可能靠掩盖堵塞解决,关注人们的精神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围观者才会自行散去…[详细]


  更多>>
2009.7.3 2009.7.2 2009.7.1 2009.6.30 2009.6.29
福利院的“婴儿经济” 大楼倒掉背后的官影 透过黑天鹅眼睛感受人间 向最广大的基层干部致敬 中国芯注入美国血
2009.6.26 2009.6.25 2009.6.24 2009.6.23 2009.6.22
像任志强一样为常识而战 大学为体,官员为用 选拔模式下的29岁市长 自由多元的价值争议 中国芯注入美国血
查看留言

用户:

隐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