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
焦点图
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视频播报
更多>>
     搜狐独家关注:网友纪录一代大师季羡林
     
    网友纪录季羡林
    [网友]季羡林带走了一个时代

        季先生带走了一个时代,中国旧学时代…[详细]

      导读: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8时50分,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滚动][图集]

    神秘人爆季羡林遗嘱内幕 再掀遗产之争

      就在季羡林先生的送别仪式刚刚结束后,一个“神秘女子”称要“揭露真相”,将现场众多媒体记者和送别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遗产之争”上…[详细]

    万人吊唁季羡林 任继愈女儿为季老送行

      任继愈的女儿任远是季老的硕士生,也来为季老送行。“他给我们指导论文,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他都会给我们改,但是从来都是让我们独立思考”…[详细]

    更多>>

    季羡林先生逝世消息

    更多>>

    社会各界追忆季羡林

    更多>>

    回味季羡林大师一生

    更多>>

    大师仙去 身后留名

    SPECIAL SUBJECT祭奠大师

    SPECIAL SUBJECT季羡林生平

    季羡林,字希逋,曾用名齐奘。
    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详细]

    十大成就
    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2、佛教史研究
    3、吐火罗语研究
    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及其研究
    7、比较文学研究
    8、东方文化研究
    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10、散文创作 [详细]

    SPECIAL SUBJECT关于大师

    survey
    更多 >>

    社会各界悼念季羡林

      让我们的纪念远离“造神运动”
    在“国学大师”与“学术样板”之间

      他已被塑造成“北大的精神”,“国学的大师”,会让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作为知识分子的标本,继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样板作用。尽管他自己一再推托拒绝这些强加的名号,但是他或许并不知道,黑暗岁月里遭受的苦难与今日所得之优待仍有时空变换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详细]

    从东方学到大国学的寂寞之旅
      晚年季羡林十分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期望在振兴国学方面做点自己的贡献。除了季老在东方学领域的学术贡献,这一点恐怕也当视作季羡林先生的“学术遗愿”。从东方学到“大国学”,季老的学术理路十分清晰,而这似乎尚未得到外界必要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详细]
    他不过是一位有良知的学者
      季羡林并不是一位对现实政治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或观察者,也不是一位敢于以生命换取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但是他是一位有良知的学者。他不仅提出了“学术良心”的口号,而且在“文革”中对胡适、陈寅恪等先贤的批判中,他难能可贵地保持了沉默…[详细]
    无意间开启了知识分子的“大梦”
      白驹过隙,季羡林在经历数次政治运动之后,却成为全民尊重的“泰山北斗”,忝列国学大师之列,他本人对此,早已战战兢兢,不敢苟同。在今日的情境下,恰巧可以成为体制所认同与推崇的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让季老无意之间开启了一场“公共知识分子之大梦”…[详细]
    让我们的纪念远离造神运动
      这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没有一句顶一万句的伟大领袖,更不会存在一个“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哪怕这个人可能是季羡林。毕竟在生前,季羡林就公开拒绝这些称号…[详细]
    更多 >>

    季羡林大师作品回顾

      季羡林:一个时代的结束
    出生贫苦,十年寒窗

      10岁学英文,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1935年9月,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入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详细]

    寂寞学术路 学贯中西建树卓著
      起初,季羡林所走的学术之路,在国内鲜有同行者,可以说是中国东方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季羡林一生致力的学问,却很难以“国学”概括。1946年回国以后,他兴趣最大、用力最勤的是佛教梵文和吐火罗文的研究,其次是中印古文化关系史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详细]
    极重感情,决不忘恩
      季羡林是一个格外重情讲孝的文人。季羡林说过:自己家庭生活的黄金时期是夫人彭德华1962年从济南来到北京,一直到1994年她永远离开。季羡林生平最敬仰的4位前辈,分别是陈寅恪、胡适、梁漱溟、马寅初,它曾说:“我极重感情,决不忘恩。”…[详细]
    毕生认真 饱尝岁月苦头
      对学问如此,对生活亦如此。季羡林将文化大革命中在北大蹲牛棚的血泪经历仔细回忆,认真撰写后,交中共中央党校出版,命名《牛棚杂忆》,意在教育国人。毕生认真的季羡林也曾因为过份认真饱尝苦头。1968年被打成黑帮之后,劳苦致病,甚至不能行走…[详细]
    季羡林:一个时代的结束
      “称其为大师,并不是抬举他,相反,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任何评价,实际上可能都是贬低了他。”复旦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学者,如此评价他心目中的前辈。…[详细]
      是非纷扰不断,晚年难享天年
    身处困顿 自称穷光蛋“只剩一张皮”

      季羡林之子季承要带着小孙子来医院看老爷子,护工事先跟季羡林开玩笑,说第一次见面,得包个红包。不过,老先生身边并没有一点可以支配的收入,老人风趣地称“我是周扒皮,最后只剩一张皮了。×××发财了,××也发财了,我成了穷光蛋,我拿100块钱都困难。”…[详细]

    入室弟子称季羡林有家不能回
      钱文忠说自去年10月季老书画被盗之事发生之后,便引发了季老独子季承与北大的财产之争,现在季承虽然有了父亲的授权,让他管理季老的家和藏品,但北大那边就是不给钥匙,也没一个人来找过季老,“想回自己家里都回不了,这算什么回事情呢!” …[详细]
    13年父子不曾相见 季老之子谈家人分隔
      季老唯一的儿子季承与父亲有着“13年父子不曾相见”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关系。季承承认,虽然现在父子关系“表面上很好”,但的确存在“不和谐”的地方。一方面是由于从小长时间的分离造成的陌生感。其中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界的参与、阻挠等原因…[详细]
    季羡林藏品外流 北大否认字画被盗卖
      北大新校长周其凤对季羡林藏品外流一事首次做出表态,认为北大盗卖季老作品是一件没有道理的事情,“北京大学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学,北大做事堂堂正正,怎么可能去限制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自由?又怎么会去盗卖季羡林先生的字画?” …[详细]
    季羡林
      晚年的季先生一直陷在舆论的漩涡里难以解脱。从辞“国学大师”、到“提倡尊孔”再到接受弟子钱文忠跪拜,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歪曲,一个老人,在贡献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后,仍不能颐养天年,而是被拖入名利场鞭挞…[详细]

    相关专题

    更多 >>

    季羡林逝世最新消息

    更多 >>

    季羡林逝世最新视频

    更多 >>

    季羡林逝世最新图片

    更多 >>

    季羡林逝世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