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单薄的板房能否抵挡得住蚀骨的寒风?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否更加思念曾经嘘寒问暖的亲人?那些自杀者,何以没能爬出心理的“废墟”?部队和志愿者离开之后,我们怎样向灾区表达绵绵不断的关切与支持?
    本网两名编辑在震后也去了四川灾区进行采访。在那里,他们感觉最深的并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心灵的脆弱。作为没有受灾的我们,除了钱,我们还能做些别的么?

地震半年后 不应只是出钱

心理安慰

北川学生相约寒假祭奠 欲陪援建者过年

  北川中学放寒假,学生们相约废墟祭奠;有些同学回家陪伴父母、相约祭奠遇难同学;有些同学不回家,校长陪同“哪也不去”;有些同学要感恩,与援建者一起过春节…相比于那些灾区的人,我们除了送钱和物资,是不是还能在心理上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详细]

部分地震灾区孩子离京回家过年

  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朝阳门街道的支持下,百年职校从绵竹灾区招收了贫困学生;临近春节,百年职校为这些思乡心切的孩子统一购买了车票,让他们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佳节…[详细]

湖北高校助地震灾区学生返乡过年

  在武汉科技大学学生陈川和39名同学收到一个特殊的过年“红包”:慈善家为他们颁发了每人3000元的助学金。这次受到资助,他不仅能还清大学期间所欠费用,还可以购买一些专业书籍…[详细]

重建家园容易 重建信心难

重建信心

地震伤员跳楼自杀 疑出现心理问题

  身体的疼痛真正不能承受的比较少,罗桂琼的“痛”应该有心理暗示的因素。她的家人虽然对她很关心,但她可能不觉得自己对家人的重要,反而认为自己是包袱,有“把位置腾出来”的想法。她的关注点没被分散,集中在“痛”这个点上,就愈发“痛”,最后选择轻生…[详细]

坚强过后仍需走出心理阴影

  蒋敏是四川民警,地震中她的10位亲人遇难。 得知噩耗后,蒋敏仍坚守岗位,被网友称为“最坚强女警察”。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蒋敏的坚强背后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她说现在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和女同事聚在一起,互相说一说,“有时候我们会大叫几声来宣泄。”…[详细]

地震灾区干部压力大 心理援助刻不容缓

  有心理学家指出,对灾区的关怀,物质援助至关重要,精神救援更是必须的。从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无数地震中,世界心理学界总结出一个铁律:地震发生后,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的高发时节…[详细]

半年成四川地震节点 聚焦灾后基层干部心理之痛

  北川羌族自治县农委主任、救灾办主任董玉飞成为震后首位自杀的灾区干部,这一极端事例让灾后基层干部的心理问题集中曝光在人们眼前。目前灾后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究竟怎样?心理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和辅导?[详细]

汶川地震一线记者仍难愈心理创伤

  在灾区一个多月,回北京的头两个晚上,记者吕宗恕连做了两个梦。头一个梦,他在堆满遇难者遗体的空地上走着,突然,一个死去的人拉住了他的小腿,他在拼命挣扎中醒了。第二晚,他在梦里看到数不清的遇难者遗体,在梦里他嚎啕大哭,直至哭醒…[详细]

想要重建信心 必须给他信心

信心

地震灾区心理康复需要可持续援助

  今年56岁的成都市民赵明从未到过地震灾区,但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睡过好觉。赵明说:“我常梦见地震,白天精神恍惚,人都瘦了10多斤了。虽然从没到过灾区,但看电视让我感觉身临其境。”成都距离汶川约85公里,受灾程度远低于极重灾区。但最新抽样调查显示,这些民众心理问题指数反而略高于重灾区…[详细]

重复对地震灾区进行心理干预 有可能起反效果

  重复的心理干预不但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还可能出现反效果,“现在要过年了,灾区的群众需要的是一种和美团圆的气氛,而不是回想起地震时那些可怕的情景。”…[详细]

对灾区基层干部心理重建应持之以恒

  基层干部承受着上级和百姓的双重压力。灾区的基层干部在抗震救灾中掩藏自己的伤痛,抑制自己的情感,非常易致心理危机。因此,基层干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心理辅导和调节… [详细]

相关新闻

新兵人生新兵人生
   他性情温和,不善于拒绝别人。他不厌其烦地回答了一遍又一遍,只是有时候,这种叙述会让他觉得痛苦,“你知道,我就那样在里面闻着我的朋友。”他顿一顿,然后慢慢吐出两个字,“发臭”…[详细]

相关专题

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我们悼念逝去了的生命,安慰幸存者,让活下来的人继续好好活下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