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从萧条寒冷的2008年到经济回暖的2009年,温州商人胡卫国的内心越来越焦虑。大环境的好转反而让他茫然起来。他现在最怕听见的问题就是“你最近在投资什么”,胡卫国难以启齿他还在坚持办厂。

  有些事情让胡卫国很无奈。2008年,中央政府拿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方案时明确表示,4万亿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撬动民间资本,这让胡卫国心生激动。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信贷投资涌向民间,而在4万亿最大的份额基础建设领域,也许拥有6000多亿元民间资本的温州可以成为出彩的一份子。对于胡卫国自己来说,能把海外资金转向国内建设,也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胡卫国是第一批进入非洲的中国商人,虽然销售的大多是鞋革、服装、小家电等传统产品,但经过15年的打拼,他已经在非洲多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可在2009年,中国商人在海外市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俄罗斯到罗马尼亚,从意大利到西班牙,接踵而至的贸易打击让中国商人逐渐丧失了在海外市场的信心。每当这种时候,胡卫国特别希望祖国能像保护钢铁业或者汽车业那样来保护他们,也为在海外辛苦拼搏的华商们打一场贸易战,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他们这些民间的小商人,甜和苦都得自己尝。

  注意力转向国内的胡卫国发现事情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他一些朋友的企业还是为融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同时,他也发现国内大量上马的基础建设工程中很难有民间资本的份额。无论是上游的采购环节,还是下游的建设环节,基本上都被国企、央企通吃。国企央企强大的资金实力也是他们这些民间资本难以企及的。

  胡卫国希望政府能把民间资本重视起来,给予他们一些切实的做实业的机会。他本来想在老家瑞安建一个新型材料厂,可经过国内外的双重打击后很担心前景,放弃了近期投产的打算。他身边许多朋友都有类似的想法,想做点什么,但缺乏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都在观望。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在他们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一些年轻商人却走了另一条路,投资房地产使财富不断翻倍,如今这些年轻后辈们已经懒得搭理像胡卫国这种老顽固了。

  在许多人眼里,胡卫国确实是一个另类的温州商人。他没炒过一套房子,他最喜欢做的还是实体企业。做贸易起家至今,他深知实业才是国富民强的根本。他的一个朋友2009年初投入400万元去炒房,短短一年时间不到,就已经赚到了1800万元,这让胡卫国觉得很不舒服。他为温州商人的声誉担心,这几年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于是温州商人在全国各地四处炒房,为高房价推波助澜,这已经让他们在老百姓的口中背负骂名了;他也为民间资本的未来感到担心,办任何企业,都没有炒房来钱容易,以后谁还会有心思去做企业?在有过高额回报的炒房经历后,民间资金还怎么去投资利润有限的制造业?

  胡卫国希望明天,也许明天情况就会好转。他尽量不去想,一旦民间资本脱离了实业这块最大的根据地,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办,是继续观望,还是像年轻的商界后辈一样,去追逐资本市场的疯狂。

  • 失意者:商海总无涯 今朝难离岸

  温州商人胡卫国希望政府能把民间资本重视起来,给予他们一些切实的做实业的机会。他不敢去想,一旦民间资本脱离了实业这块最大的根据地,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

  编者按:在国家的宏大主题面前,个人命运往往渺小而琐碎。然而,之所以选择絮絮叨叨地讲述这些沉寂的个人史,是因为这才是活生生的现实。无论从社会学、人类学还是历史学的维度来看,他们才是真实的中国。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