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NASA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建造了防雷系统。在当时,这一设施的建造是为了支持未来的“阿瑞斯”火箭与“猎户座”载人飞船的发射。这种自动雷电探测系统能够对雷击进行侦查并测量,能够提前预测雷电区后通过空中交通管制员变更空中交通路线,使其远离故障区。这一系统的问世不出意外的成为了民航商用飞机的一大福祉。雷电探测器被应用到商用飞机上,来确保飞机飞行和乘客的安全。 |
飞机遭雷击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般来说,一架飞机平均每3000飞行小时就有一次遭雷击的机会,尤其是在多雷雨地区,差不多一年一次。短途飞行的飞机遭受雷击的概率高于远程飞机,在雷击环境中飞行的时间更长。飞机的外部金属结构是最基本的雷击保护层,在遭到雷击时金属表面有如屏蔽板一样,允许大电流通过,以防止飞机内部部件损伤。 |
 |
|
2010年8月16日,一架载有131人的哥伦比亚客机在降落时不幸遭雷击坠毁。当飞机快要降落时,机场上空变得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在遭到雷击后,机组人员尽全力挽救,所幸只有1人死亡。另外,法航客机空难可能也与雷击有关。 |
 |
|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雷电的认知还很肤浅。自然界中闪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很随机,而人工触发闪电可以预知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无疑为雷电防护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世界上只有法、美、日、巴西和中国掌握了人工引雷技术。由于人工引雷能提供最接近真实的自然雷电模拟源,可对雷电形成机理及防雷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更为可靠。[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