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富士康大举内迁,让很多人看到了借此让中国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工人脱贫致富的契机。然而,要达到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的目的,不仅需要具备政策、财政等产业发展环境,还需要充足的科技与人才储备。仅仅由政府来指挥转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支持底层员工加薪及小幅升值人民币,是不够的。

富士康内迁,酝酿已久
“同工同酬”让众多产业工人看到希望
是什么吸引富士康大举内迁?
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亘古不变
一个富士康很难直接掀起沿海企业内迁潮
市场环境并不配套,依然是多变的政策决定指挥一切
就算企业都开始内迁了,谁能获得最大好处?
期盼产业升级也需有成熟时机,别对内迁盲目乐观
 
富士康内迁,酝酿已久

富士康内迁,酝酿已久

“同工同酬”让众多产业工人看到希望

    实际上,关于富士康内迁传闻由来已久。早在6年前,就已传出富士康有意在河南郑州投资IT产业园,去年2月郑州市还专门设立了“富士康投资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007年4月,富士康在武汉科技工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详细]

让很多人看到希望的关键点:河南富士康将与深圳同工同酬


  此前有分析指出,富士康大规模内迁,意在回避因深圳加薪逾100%带来的近40亿元的新增成本。然而,出乎媒体意料的是,未来河南富士康员工薪酬将与深圳看齐。这种同工同酬不仅令局外人感到意外,昨天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一位深圳富士康的高管也表示,不能理解,他认为,如果仅从人力成本考虑,这几乎失去了内迁的意义…[详细]
是什么吸引富士康大举内迁?

是什么吸引富士康大举内迁?

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亘古不变

    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这是市场规律下不变的定律。企业并不是慈善家,不可能将员工福利置于企业利益之上,甚至在与当地政府讨价还价的时候,双方也必定是首先考虑自身利益。

广东当地政策促使作出改变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动力成本增长,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虽然产业结构升级已经喊了很多年,现实情况是,以代工产业为基础的低附加值制造业依然是这些发达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模式。这些地区一直想将这些低附加值的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以实现所谓的“腾笼换鸟”。[详细]

内陆城市和沿海特区的优惠条件差别缩小

    富士康最早从台湾转移到深圳,看中的就是深圳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大陆廉价而又丰富的劳动力。但近些年来,这些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深圳及港澳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迁出地区的挤压和排斥与迁入地区的热烈欢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详细]

内陆与深圳同工同酬并不意味着企业利益会损失

    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廊坊)制造基地是河北省“十一五”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支撑产业项目。郑州当地一位官员也表示,为了引入富士康,政府在税收、土地供应、用工服务等多方面做出了最大让步。因此,就算同工同酬,这些力度非常的优惠措施,也并不会使企业利益损失。[详细]

“12连跳”、工人加薪等一系列事件使之加速

    富士康的“十三跳”和一月内两次加薪,一定意义上触发了此起彼伏的加薪热潮,成本压力成为富士康加速内迁的导火索。多年来富士康将从深圳内迁的传闻一直不断,而最近的大幅加薪一事似乎成为最后的加速剂,促成了这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企业主动迁徙”,影响甚至将绵延数年。 [详细]

一个富士康很难直接掀起沿海企业内迁潮

市场环境并不配套,依然是多变的政策决定指挥一切

富士康内迁有自己的特殊原因

    产业链最低端,在深圳发展空间被压缩,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促使。不过,一位对富士康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富士康目前北迁的动作或许在延续过去的策略,即不断释放消息,让地方政府为招商互斗,从而坐收渔利。而大招工则不排除假借投资建厂旗号,应付产能需求。此外,即使在上述两地落户,它也会继续寻求成本缩减之道,富士康有的是商业手腕。[详细]

市场环境并不配套,多变的政策决定指挥一切

    没有达到集体内迁,从而产业升级的地步。企业的各种选择都取决于效益和利润。因为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底层员工薪酬的大幅提高和人民币小幅升值,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并非只有升级换代和迁往中西部地区两个出路,那些受到压力的企业可以迁往比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外去,甚至可能倒闭关门。[详细]

就算企业都开始内迁了,谁能获得最大好处?

期盼产业升级也需有成熟时机,别对内迁盲目乐观

企业本身:重获优惠,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劳动力

    一些内部消息透露,这轮金融危机到来之前,郭台铭就考虑为企业转型,此前传言中的“万店计划”、“推出自主品牌”等都在考虑之中。内迁以后,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广大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很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详细]

地方政府:GDP又可以增长了

    显然,富士康这样体量的投资体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极具吸引力,更别说如果有大批企业进驻,将会给地方带来巨大的GDP提升机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了GDP就有了一切,地方政府岂有不一再放宽准入条件之理?

那么,工人呢?


  “如果我们在这里建造一个新的中心,人们就能在当地实现就业,这意味着他们不必再离乡背井去深圳务工。”对于工人来说,也许这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唯一的好消息。可是他们并不会因为企业内迁就自然而然脱贫致富。
配套保障措施缺失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物价水平快速上涨、福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工人增加的工资根本抵不上城市化、福利化的成本,增加的依然是那一小部分人的财富和整个社会的财富。另外,企业引进技术,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来运用技术生产,但是目前农民工基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要想组织培训,提高素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培训还是需要资金,企业解决起来不容易。

劳动力依然是廉价和过剩的

    “劳工荒”并不能代表中国劳动力的现状,中国一点儿都不缺少农村劳动力。只不过,很多有了家庭的农民工如果举家搬迁,他们要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户口没法解决,子女上学就是个问题,全家也没有社会、医疗保障,成本太高。所以,中国缺的是保障农村劳动力家庭移动的制度。只有健全制度,让农村劳动力流动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盼产业升级也需有成熟时机,别对内迁盲目乐观

期盼产业升级也需有成熟时机,别对内迁盲目乐观

  转型升级固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转型的过程却自有其内在逻辑。简单讲,一个地方要发展创新型经济,不仅需要具备政策、财政等产业发展环境,还需要充足的科技与人才储备。硅谷不是一天形成的。毕竟,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政策推动,更要依赖企业的自主发展。倘若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气候未成,如果工人的边际生产力不提高,人为加薪的结果就是这些边际生产力达不到工资水平的工人失业,工厂关门而不是产业升级。[详细]



  更多>>
2010.07.02 2010.07.01 2010.06.30 2010.06.29 2010.06.28
招生门缘何屡骗屡得手 网店实名,工商局的心思你别猜 捧完状元捧“奇才”,小众爱好变身成功捷径 “抢水”矛盾越来越突出 香港民众为何这么关心普选法案
2010.06.25 2010.06.24 2010.06.23 2010.06.22 2010.06.21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现代城市圈,融合第一步 移民不是难民 “饭局”中介,商机无限 变身伪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