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前不久,中科院发布《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北京以“平均52分钟”位居全国城市上班耗时榜首。那些没有够上“52分钟”平均线的人,被笑称为“先富者”。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随机截取了部分上班族样本,并随同体验了他们的“52分钟”上班路。那就让我们从这些样本中,来看看路不通的原因吧。
[新闻回看:大城市上班族的郁闷上班路:上班要跨大半北京城]

样本一:“睡城”一朝拔地起,无奈离城远
样本二:环路越修越宽,只是看上去很美
样本三:北京一夜:有夜生活,无夜交通
样本四:私家车主,你们的车白开了
样本五:功能区之间缺少道路联系
  谷江,家住地铁八通线果园站附近的新华联家园,上班在20公里之外的国贸CBD。他把这里称为“睡城”,也许是因为除了上班和75分钟乘以2的时间之外,他的家最大的用处就是睡觉。除了通州,在北京,这样的“睡城”还有人们熟知的天通苑、回龙观等。
地段集中开发,道路建设跟不上

  地铁开得再多也没用,为什么,因为人太多。特别是通州这样的地方。2000年,通州常住人口为67万,而今越110万。10年时间几乎翻番。从管庄到梨园到果园到土桥,政府一出手几乎就把整个通州卖给了开发商,而地铁沿线上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齐刷刷立满了高楼。但是,“睡城”通往主城的路,却只有京通快速和八通线这么一条线。除了交通建设跟不上,“睡城”周边的其他配套设施,也大多跟不上。

买房与拆迁,“睡城”人口暴涨

  除了来通州买房子的人,还有老城里大规模的拆迁户来到这样的“睡城”。处于原本是郊区位置的“睡城”,因为房价还不算城里那么“天价”,所以不仅吸引了大量人来到这儿当房奴,也让众多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来此租房。于是,人口在短时间内不正常的暴涨。虽然八通线从最早的每10分钟一趟车,到后来5分钟一趟,现在间隔更是缩短到了不足4分钟,高峰时段,车次由22次增加到29次。但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还是无能为力。

  小赵,家住丰台区西局村,距单位仅12公里。正常理解,上班耗时不会超过半小时。但她却要付出近90分钟的时间。小赵说,她上班途经的西三环路上,从西局到公主坟的路程才3.2公里,“最堵的就是这点路。如从西局上车,到公主坟需70分钟;而从离我最近的西局车站,骑自行车再往北走200米,就可到六里桥南车站,从那儿坐车,到公主坟仅需50分钟。”
环路系统“宽而稀”,不幸变成停车场

  北京的交通以环路连通放射状的次干道到为主,每隔不到100米,就有一个狭窄的出入口。在高峰时段,想进的车进不去,想出的车出不来,就像一个塞子,顿时把路堵死了,拥堵范围迅速扩大,甚至引发了次干道的拥堵。从二环到六环,北京的环路越修越堵,越堵越修,陷入了恶性循环。[详细]

司机只认环路 新开通路无人走

  对于北京的环路很多司机都烂熟于心,遇事要去哪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环路,即使环路再难走在堵仍然坚持不下来,尤其是高峰期,大家全部拥在环路上,而一些同样能到达目的地的大路小道却没有车,冷冷清清的。这样既浪费了城市资源,还造成了拥堵,政府应该加大普及道路知识。

再来说说公交车:线路扎堆

  公交车要排队进站,可车辆排队而造成的拥堵现象让乘客们大为光火。一些公交发达的街道,线路设置集中,严重拥堵。比如地铁沿线,本身有地铁通过,已很方便,但路面上还有好几路公共汽车通过,连郊区车都有。很多车站不具备让公交车排队的条件,因此车辆一旦排队,直接影响了路面的通行能力。[详细]

公交线路为什么爱扎堆?“利”字当头

  公家车扎堆的地方,都是北京的繁华地段。五道口、中关村、西单、国贸,一个站恨不得有二十几趟车同时开过来。这事情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公交车越往繁华的地段开,乘客就越多,票卖得多,钱就挣得多。大家都往这几个地方扎,路再不堵那就奇怪了。

  住在西五环石景山区鲁谷路附近的张先生,上班地在CBD。张先生是夜班编辑。每天的上班路,步行加地铁,最后换乘公交,他需走100分钟。但因为每晚下班都在凌晨左右,如何回家便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惆怅,耗时变得彻底“不可估”,走两个多小时很正常。“很多时候,须从单位打车到有夜班车的地方,打车费三四十元,经济负担加重;然后再乘车到鲁谷路附近,再步行10分钟回家。”
夜班车设置少

  像张先生这样的夜班族不在少数,夜生活更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是辛苦工作了一晚或尽情玩乐了完后,找不到回家公交车。北京的夜班公交少的可怜,无奈之下,只能打车,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松负担的。

无利益,所以设置少

  公交车虽然是公共行业,但其公益属性正在越来越少,而逐利属性正越来越多。这不仅体现在扎堆繁华地带,更明显的还在于夜车的设置上。乘夜车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公交公司无利可图。在北京,夜里的公共交通,已经严重落后于城市本身的发展。

  家住苏州街的郑先生一直开私家车上班,抵达西直门附近的单位,一般情况下需45分钟,“近8公里路程,要经过中关村和西直门两大堵点,耗这点时间还算说得过去。今年端午节放假,节前的双休日继续上班,郑先生当天还按平常习惯,早8点开车出门,可走至西直门外大街,距单位不到500米时,平常不到5分钟就可通过的路段,却被堵了半个多小时。
公交太热地铁太挤,私家车有空调

  有了私家车,出行确实方便快捷,可随着“有车族”越来越多,交通拥堵、车位难求、尾气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即使这样,大多数人仍愿意开车上班。主要是因为在北京的公交车大多数没空调,每天挤的程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私家车不受抑制

  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于私家车是否要控制的暧昧表态,已经有好多次了。但是,看看数据,就知道私家车到底有没有受到抑制。据统计,北京市机动车以每月5.75万辆的速度在增长,半年增加了34.5万辆。要知道,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

新手上路,屡做“拦路虎”

  近几年,私家车数量猛增,很多新手开车上路,技术不足、经验欠缺,常常成为道路上的“拦路虎”,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出租车司机说:有很多新司机在路上车速就是快不起来,有的离前面的车还有100多米就开始踩刹车,后面的车就得跟着减速,费油还耽误时间。除此之外,还有那些酒驾的,无照飞车的,只要路上出点事儿,那就是堵上添堵。总之一句话,如今开车的人啊,问题多多。[详细]

  家住东边的王女士每天要到位于北四环的中关村上班,路上就要耗时一个半小时,开车的化更是麻烦,光中关村那个桥就要好久才能下来。但是为了保住这份看起来比较体面,薪水不错的工作,王女士还是忍了下来。
企业布局不合理

  按一般人的理解,文化单位多布局在海淀,商业单位多集聚于朝阳,中关村是高新电子产业的航母……这些产业或行业的聚集区,一向令我们引以为傲;但这样的布局,可能会让分布在城市四面八方的上班族,为了喜爱的或是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不得不天天长途跋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没有为大型的功能区设置专门的道路

  像天通苑这样的大型生活区,中关村这样的大型工作区,都是人口密度极大的地方,所以,他们也就自然成为最堵的地方。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为这些大型功能区设置专门的道路。想想从海龙大厦上四环路的痛苦,想想把私家车开出天通苑的难度,再想想京通快速上的日日长龙……



  更多>>
2010.07.23 2010.07.22 2010.07.21 2010.07.20 2010.07.19
“入园难”是家事更是国事 一记乌龙拳打出的疑问 状元数据打架是利益作怪 公示卖淫很黄很暴力 与富人比邻易 与富裕攀亲难
2010.07.16 2010.07.15 2010.07.14 2010.07.13 2010.07.12
乳品新国标是削足适履 潜规则比致癌物更可怕 “以善代刑”先别急着说不 “千年一遇”难掩推责的混乱逻辑 大学校长的“毕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