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对于教育部最新出台的相关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项的规定,其进步性勿庸置疑,但在加分设定上,依然存在诸多漏洞,从新规总体情况分析,不排除依然是一个看似进步实际上进步有限的“半拉子工程”。并不是公众对加分“漏洞”有天然的恐惧心理,现实就是,“没有漏洞依然有人挖洞”,更何况这个新规定本身还有诸多空子可钻呢?[详细]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高考加分调整了,值得高兴吗?
加分不能只为部分人度身定做,更不能成了人为操纵的可能
不取消高考加分理由,教育部有必要讲清楚
加分政策多年被异化,为公平变成不公平

不解决好利益问题,难保考试门槛公平
只责怪教育部门不作为,不如问清招生委是啥机构

 

     高考加分调整了,值得高兴吗?

    ——加分不能只为部分人度身定做,更不能成了人为操纵的可能

  只要高考性质不变,高考加分重要性就不会降低,人们对于高考加分的关注度也不可能降低。此时,只能从提高加分政策公信力的角度考虑,如何让人们对高考加分放心。首先,应该保证加分的合理,这里所谓合理包括加分项目的合理,加分不能只为部分人度身定做,也包括考核过程的合理,不能出现可以人为操纵的可能。[详细]

保送资格取消了,高考加分还在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调整11月19日公布:
  奥赛全国得奖考生加分不超过20分,不再具备保送资格;奥赛省级一等奖考生,不再具备保送和加分资格;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加分须向省级教育部门申报。
  据了解,该项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详细]

市级高招委没权了,还有省级高招委

  对于仍然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项目。
  要求申请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资格的学生,须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其所在中学出具的考生体育特长情况说明与推荐材料(相关信息应提前在所在中学公示),以及所获运动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参赛证明材料(秩序册、成绩册、获奖证书,集体项目运动员还须提供上场时间证明等)。[详细]


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一览
 2002年7月
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沧州市纪委、监察局对沧州市计生系统在办理农村独生子女高考优惠加分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查,全市352名农村独生子女高考加分中,竟有38名考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2004年6月24日
《南方周末》题为《西安“批量制造”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报道称,当年全市616名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2005年10月29日
《新闻晚报》曝光了北京市车模比赛挂钩高考加分,获奖者可获20分高考加分。由于车模制作过程不受监控,引发高考加分制度存废之争。
 2006年6月16日
《中国青年报》题为《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竟是水货?》的报道,曝出了湖南省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3000余名报名参加复审测试的考生1000余人缺考,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无法达标。
 2009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独家报道了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的现象,推动了浙江高考加分政策在今年作出重大调整。
 2009年
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其中涉及15名官员子女。
 2010年1月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在厦门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群体作弊事件,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据查,相当一部分作弊者是中学生,为的是通过比赛成绩晋级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从而得到高考加分。
 2010年4月3日
据南方网报道,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频频打破女子50米蛙泳的亚运会纪录,比赛成绩遭到质疑,比赛成绩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可能存在“卖奖”的内幕。
 2010年6月15日
《都市快报》报道了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20分高考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官员。4人获得加分的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记者调查发现,台州一中的毕业生表示,他们上学期间并不知道有这个科技创新小组。
 2010年6月30日
《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报道了湖南省娄底市几个重点中学武术加分的内幕及相关利益链条。
 2010年7月15日
《中国青年报》曝光了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考生只要缴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连足球队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2010年7月27日
《中国青年报》题为《高考加分驱动机器人比赛功利化》的报道披露,有些省的参赛选手,获得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二等奖是为了高考中获得10分加分,获得一等奖可直接保送上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难免蒙上功利色彩。
 

     不取消高考加分理由,教育部有必要讲清楚

    ——加分政策多年被异化,为公平变成不公平

不取消高考加分理由,教育部有必要讲清楚

  日前,教育部对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提出的关于取消高考加分的建议给予答复。答复中表示:综合各方意见,我们认为应继续坚持发挥高考加分政策在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党和国家对部分特殊群体的关心方面的作用。同时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考加分政策,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教育部在给赵林中代表的答复中称,赵代表客观分析了当前高考加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既有来自教育领域的,也有一些社会问题,政策初衷逐渐被异化,影响了高考的公平和公正。[详细]

加分是历史问题,推进素质教育纯属无稽之谈

  加分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为弥补教育资源分配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少数民族和边远军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机会和质量不公平的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高考加分和素质教育扯在一起,恐怕就牵强附会了。能和素质沾上边的,也就XX科技竞赛前三名、体育特长生等几项类别,不仅数量少,而且也不是真正鼓励素质教育,而是培养竞技“高手”的一种导向。[详细]

高考加分难平衡,对农村孩子不公平

  一般市场上,一个航海模型大致价值1.3万元,而原材料大概是六七千元。个别地方,“三模三电”训练队成有钱家庭子女的“高考加分俱乐部”。赵林中认为,“三模三电”普及率不高,场地、器材都受限制,对农村及落后地区的学生不公平。“家庭贫困或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钱买器材,这势必会造成不公现象,还会挫伤一部分孩子的积极性。”[详细]

 

     不解决好利益问题,难保考试门槛公平

    ——只责怪教育部门不作为,不如问清招生委是啥机构

不解决好利益问题,难保考试门槛公平

  招生考试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一个不是法人的协调机构,连起诉它法院都不会立案的,因为它不是法人。体育、侨办、民委、公安、教育、卫生、文化、财政、监察、发改委等部门都是它的成员单位。这个机构,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但每条线都有各自的利益,许多加分就是这些部门利益的产物。笔者曾作为记者旁听过一次某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会议,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就是争取加分项目。
  教育部门说归说,做归做无论百姓的意见有多大,都不想得罪这些部门。因此,要想彻底清理加分项目,就得解散这个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详细]

奖励性加分成腐败入口,不妨取消了也罢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考加分分为奖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从近年的新闻报道看,奖励性加分是加分腐败的高发区,因此很多人呼吁一刀切取消,但如果审视这些加分项目出台的初衷,是为了修正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就会发现,如果取消奖励性加分,却没有建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高考升学录取将更强调分数一元标准,强化应试教育。
  再看正在逐渐成为权势交易入侵的新领域的照顾性加分,去年重庆文科状元违规变更民族身份的新闻,犹在眼前。近年来,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变更身份以获得高考加分的案例越来越多。这表明,如果没有对权势的约束和监督,哪怕规范到只有几个项目,加分的腐败也难避免。

搬掉“敲门砖”才能铲断背后利益链

  尽管国内外专家纷纷表示,只有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但如今的现状却是,这种用来选拔超常儿童的竞赛竟然全面转化成为一种“全民补习”。 由于“奥数”成为升学加分的敲门砖,都是为了重点中学选择优秀学生,成绩优秀者可能被该机构推荐到有合作关系的重点中学读书,这也就是在北京家长中广为流传的“占坑班”。
  目前,学校、培训机构和出版机构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完整的利益链:学校将学生推荐到某个培训班,培训班又将成绩优秀者推荐到某所学校。如此一来,在这条利益链中,学校与培训机构已经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详细]
  武术加分已沦为有钱人的游戏



  更多>>
2010.11.19 2010.11.18 2010.11.17 2010.11.16 2010.11.15
契约保卫爱情婚姻才稳定 “国宝”来了,闲人退散 烟企捐款可以,留名不行 茅台是谁的茅台? 市民街头种菜难解困,菜农无地为耕何处生存
2010.11.12 2010.11.10 2010.11.09 2010.11.08 2010.11.05
身份本无错,“规则”是问题 人有品商亦有道 以上帝作赌注,注定无赢家 战争之后,必须改变些什么 “3Q”混战,丛林法则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