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维基解密是世界上最大的泄密网站,该网站的宗旨是揭发政府或企业的腐败甚至是不法的内幕,追求信息透明化。也许“泄露一切”并非监督政府最理想的模式,但,这不失为维基解密作出的一次努力尝试,并且,阿桑奇被捕肯定不是这次尝试的终结。
[新闻回顾:阿桑奇涉嫌强奸在伦敦被捕 维基解密称还将继续解密 ]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尝试一:不仅是新闻自由,更追求信息自由
理想:用信息透明化来减少腐败、重建伦理
尝试二:寻找信息公开和司法干涉的平衡点
欧美政府力量再强大,维基解密也不会死

当然,维基解密的尝试也给后来者留下了问题
政府的透明和诚实,不能指望一个网站来维护

 

    尝试一:不仅是新闻自由,更追求信息自由

    ——理想:用信息透明化来减少腐败、重建伦理

    >>> 维基解密数据来源分布图
点击看大图
>>> 维基解密是一个公共平台,所有材料来源于网友匿名上传

  “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那些上传材料的人也都是匿名。由于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客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这个全球性的“泄密机器”也不受传统的记者规则以及平衡报道原则的限制。[详细]

>>> 材料经真伪辨别后直接上传,供全球网友直接观看

  提交的资料会首先被送到PRQ上面的网站,然后被传到比利时的“维基解密”服务器,然后再传到“另一个在法律方面比较友善的国家”。在那里它们将从“终端机”上被删除,并储存到其他地方。这些机器由一些极端保密的工程师们在维护着,这些人是“维基解密”的资深骨干。此外,“维基解密”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都在这些通道上传送着数十万份假文档,来掩护那些真正的文件。[详细]

>>> 解密网站与传统媒体合作,法律没有禁止的都可以报道

  “维基解密”一直与传统新闻业保持着复杂关系。2008年,该网站发布了瑞士银行机密文件之后被起诉,《洛杉矶时报》、美联社以及其他十家新闻机构向法庭提供了支持“维基解密”的简报。该银行后来撤回了诉讼。“维基解密”成员宫格里普说:“我们跟新闻业不一样。”他认为“维基解密”是一个帮助消息提供者的团队。他说,在网站的架构内,“消息提供者不再依赖于必须找到新闻记者才能发布,而且也不用担心记者有可能对他的文件做些不良处理。”[详细]

>>> 三大宗旨: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

  2006年,阿桑奇决定创建“维基解密”,在他看来,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会有效地阻止非法治理。他号称网站有三大宗旨: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该网站声称:在这里,检举人、新闻记者和博主可以揭发各种腐败行为,而不用担心雇主和政府的报复。“维基解密”专门公布机密“内部”文件,其宣称要揭发政府或企业的腐败甚至是不法的内幕,追求信息透明化。“维基解密”称此举很可能会改善调查性报道的质量,减少政府腐败,重建企业伦理文化。

 

    尝试二:寻找信息公开和司法干涉的平衡点

    ——欧美政府力量再强大,维基解密也不会死

尝试二:寻找信息公开和司法干涉的平衡点

  在过去的岁月中,尽管“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多次遭到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司法机构调查,并被多家机构起诉,但都安然无事。事到如今,就算各国政府再有怨言,所能做的也只是以涉嫌性骚扰和强奸通缉,这是由于“维基解密”的参与人员事先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逃脱世界各国对该网站的法律限制,他们把提交秘密资料这一行为定义为提供新闻消息,把提交资料所经网站服务器放在瑞典和比利时境内,因为这两国有着全世界最严密的对新闻消息来源的保护法律。而对于美国来说,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规定,美国若想彻底解决“维基解密”所引起的大麻烦,只能从改变自身保密系统做起,若想将“维基解密”在法律上定罪,并非易事。

>>>基于的法律基础:保密不是媒体、也不是普通人的职责

  上个世纪70年代,《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政府越南战争决策过程的文章,美国政府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如果支持政府提出的诉讼,无异于剥夺《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赋予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利,于是做出最终裁定,《纽约时报》可以继续披露五角大楼的文件。这一系列报道后来赢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详细]

>>> 遵守的游戏规则:媒体报道可以事后追惩,但不能预先禁止

  在五角大楼文件案的附议中,斯图尔特法官认为媒体在国家安全领域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他说,在这一领域,通常的立法权和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很难实施,国会和法院往往会偏袒总统。因此,“对政府政策和权力惟一有效的限制……也许就依赖于一个开明的公民社会,惟有这样的社会方能产生开放性、批评性的公共意见。基于这样的理由,一个时刻警觉、敏锐且自由的媒体对于实现第一修正案的基本目的相当重要。没有自由而开放的新闻界,就没有开明的民众。”

>>> 顺应的历史潮流:全球化背景+信息革命爆发,国家之间的政治也可以走向更文明,更开放

  在二战前的德国我们看到,统治者最大的武器是控制信息。希特勒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天才宣传部长戈培尔通过玩弄信息而控制了公民的大脑。二战后人们认识到这个信息的力量,在独立媒体的监督下,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信息优势越来越小,他们终于被装到了笼子里。可信息的公开在民主国家只是集中在国内的政治领域。在国际上,信息还是严重的不公开。各国的政客们还是在黑盒子里操作。这个维基解密事件向政客们宣布;你们错了,我们很关心你们在国际领域都干些什么!

    媒体关注维基曝光美军机密:

 

    当然,维基解密的尝试也给后来者留下了问题

    ——政府的透明和诚实,不能指望一个网站来维护

解密与安全的矛盾:披露一切,是否就意味着向所有人披露一切?

  真正把维基解密置于舆论漩涡的,还是争取信息自由与保障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称,如果此次泄露的25万份外交密件登上报纸的头条或成为电视台和无线电台的热点新闻,将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那么,国家安全是否受威胁要如何界定?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工作,究竟是对这个世界的矫正,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破坏?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谓的透明和诚实,不能指望一个网站来维护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比较好地承担起了代表公众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的社会责任。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批评公权力运行中的“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已成为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然而,外力毕竟不是促进质变的根本因素。[详细]



  更多>>
2010.12.7 2010.12.6 2010.12.3 2010.12.2 2010.12.1
摸石头过河总不能摸一辈子 民意表达应该理性持续 师不存,道焉附? 个人档案需要改良 民企加薪:羊毛出在谁身上?
2010.11.29 2010.11.26 2010.11.24 2010.11.23 2010.11.22
渔民上岸 何处是家 千年老二何时休 爱尔兰危机房子的祸? 告别声色场小姐何处去 高考加分调整让人难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