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罗马教廷召开对华关系最高会议 可能提出新政策

  【编者按】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同罗马教廷从22日起开会3天专门讨论梵蒂冈与中国的关系。分析认为,教廷可能将对如何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提出新政策。报道称,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将亲自与会,预计将就教廷与中国关系现状与发展远景发表重要讲话。法新社分析认为,中国希望同梵蒂冈最终建立外交关系,这将对中国的外部形象有很重要意义。罗马教廷也希望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但一系列棘手问题使北京与梵蒂冈关系正常化受到阻碍。除了地下秘密教会信仰者问题,还有任命神职人员问题,以及教廷同台湾的“外交关系”,都是梵蒂冈与北京建交之前必须解决的。[详细]

改变历史的“梵二会议”
改变历史的“梵二会议”
·基督教的重要转折点
  从1962持续到1965年的梵第冈第二次公会议被宗教研究者们看作是基督教的重要转折点。它是整个基督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作出了许多重大的改变。梵二会议不仅掀起了罗马天主教的革新运动,也开创了罗马天主教会与全世界的对话。对话的主要对象是:其他基督教会(包括犹太教)、其他宗教、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详细]
·天主教在政治上开始采取灵活务实政策
   世界范围的世俗化以生活现代化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特征,世俗化的结果是许多宗教功能的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奴隶主义式的服从。在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中,很多教徒也开始向其他宗教寻找精神资源…[详细]
·正视现代社会进程和不同意识形态存在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发展使所有人都看得见其他文化的生活形态,政治格局、经济结构的相互依赖使所有人都必须在与其他文化的交往中生活。天主教也不可能再无视现代社会的现实,不可能再无视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详细]
罗马教廷与中国的历史云烟
教皇曾向中国致歉
·教皇曾向中国致歉 恳请宽恕错误
   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2001年曾发表声明,促请中国宽恕罗马天主教在中国所犯的错误,并表示他希望罗马教廷和北京的关系正常化。保罗二世声明说:“我对过去这些错误深感难过,我感到遗憾,这些过错令许多人认为罗马天主教不尊重中国人,使他们感到教会对中国持敌视的态度。”…[详细]
·曾册封“圣人”仪式
   教廷宣布将一些曾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并选在今年10月1日这个象征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翻身解放的纪念日,在梵蒂冈为他们举行所谓的封圣大典。这是对历史的蓄意歪曲和篡改,是对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行动的侮辱。
·曾同意不干涉中国
   梵蒂冈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希望尽快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同意了中国教区自任新的主教的地位。法新社评述认为:梵蒂冈教廷的此次做法,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并没有表现出过于乐观的表现,这是中国政府目前采取得对外谨慎发展关系的证明。而梵蒂冈终于低头,这是可以说为了适应国际新型的政治格局。
·曾在中国排异传播
   清朝开国以来,中国曾经大度接纳了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是,有强烈排异文化倾向的基督教则从此在中国拉开长达三百多年的礼仪之争。传教士们只准许中国教众信奉唯一基督真神,甚至不容许教众去祭祀自己的祖先,从此,便引发了中国的一系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冲突和内乱。
·给北京奥运良好祝愿
 08年北京奥运期间,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对中国致以良好祝愿,祝福中国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并希望奥运会成为展现人间友爱与和平的一种典范。他表示,他愿向中国以及本届奥运会的组织者和运动员送去祝福,希望每个人“本着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竭尽所能使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与梵蒂冈关系三个敏感点
·反对全球范围的共产主义力量
  我们和梵蒂冈的冲突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早在中国解放之际,他们就煽动中国教徒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让教徒在党与教之间进行选择,“有教无党,有党无教”。解放后教廷坚持反华反共的政策 1949 年解放后,教廷继续采取各种手段反对中国新政权…[详细]
·教会保持了同台湾的正常邦交
  中梵关系于1952年断交,断交的主要原因出自意识形态的不协和。当时的新中国政府驱逐了一批反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采用三自原则,并承认教会自行祝圣的两位本土主教。梵蒂冈则坚决反对三自,并承认台湾政府,将获得中国政府承认的主教开除出教会…[详细]
·希望教皇统一任命缔交国主教
  梵蒂冈更希望将缔交国的天主教会纳入梵蒂冈的“道统”体系,既由教皇统一任命该国各教区的主教,规定其领导和管理方式。这和中国天主教目前的“三自”(自立、自养、自传)原则有难以消解的矛盾…[详细]
抛开历史包袱 开拓文化多元
  【结语】作为常识,宗教间、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在进行,但其中也有很不同的立场。排他论仍然是最传统、也是最普遍的立场,我们从世界范围内不绝的冲突中就知道这种立场的普遍。孔汉斯等一批参与起草《全球伦理》的宗教人士坚持一种兼容的立场,但梵蒂冈二次公会议之后,一方面讲有条件的开放,一方面还是坚持天主教与梵蒂冈的唯一性,把其他宗教徒都看成是“匿名的基督徒”。教皇能道歉,是因为天主教的历史包袱很多,这是梵蒂不能不面对的。现今中国的基督教教徒已经达到了7000万众,目前中国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应该尽快进入彻底中国本土化的程序和历程。同时,中国的儒释道也应该与俱进地向基督教等外域宗教学习,尽快走出国门,从而将中国的儒释道打造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宗教和文化形式。 [网友有高见]
 背景:梵蒂冈 国中之国
梵蒂冈

  梵蒂冈位于欧洲,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皇国的中心。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
  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彼得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彼得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侍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院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5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资料:罗马教廷机构组成

  教廷虽有国家型态,但其存在乃建立于全世界教友之信仰基础上,故其政治制度不同于一般国家。其中枢组织包括:
  国务院:综理教廷行政,并掌理教宗之枢密事务,首长为国务卿。国务院下设:一般事务组、外交事务组,及九个圣部:信理部、东方教会部、礼仪及圣事部、册封圣人部、主教部、万民福音部、圣职部、修会部及教育部。 宗教法院:圣赦院、最高法院及圣轮法院。 十一个宗座委员会:平信徒委员会、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家庭委员会、正义暨和平委员会、一心委员会、移民暨观光委员会、医疗牧灵委员会、法典条文解释委员会、宗教协谈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及大众传播委员会。 另有事务机关:宗座财务局、教廷财产管理局、教廷经济事务局、教廷内务管理处、教宗礼仪处及分别掌理特定事务之委员会。此外,教宗为治理梵蒂冈城邦,另设有梵蒂冈城国管理委员会。

 基督教在中国
基督教在中国

 1 唐朝:
  基督教传入中国,大秦国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接见。
  2 元朝:
  1265年意大利天主教徒尼古拉-波罗和马飞奥-波罗兄弟抵达蒙古帝国首都大都,受到元世祖接见,派遣他们回报罗马教廷,请教廷派遣传教士来元帝国。基督教于元朝灭亡时,再次中断。
  3 明朝: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携带礼品再次进京觐见明神宗,终于获得在京永驻的许可,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中国之门。
  4 清朝
  罗马教廷设立中国教区。掀起中国利益之争,教案冲突此起彼伏。
  5 中华民国:
  民国成立以后,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基督徒人数近70万人,本土自立教会形成。
  6 抗战时期:
  侵华日军宣传他们要把中国人从西方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此对欧美背景的基督教也极力压制和打击。沦陷区的欧美背景的基督教教会活动基本上停止,教堂被摧毁或占用,未撤走的西方传教士被逮捕拘押。少数中国自立基督教教会勉强保持低调活动。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