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编者按

    那些惊人事件中的人们,有失业的,有久病的,有被拆迁的……往往只是一时不能自我化解心中块垒,便心起报复社会之念。可以说这是社会转型期的代价之一吗——这样的代价过于沉重。社会的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确实都到了需要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一个良性的秩序,应该容忍水平面向各种关系的存在,而现在,基于长期的“运动席卷全国”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基本上是采取排斥打压的态度。我们应该意识到,个人性的同时就是社会性的,其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或者说社会弊端。[详细]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贫富差距,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长久不解决才可怕。一个社会向上走的时候,会形成一些积极、健康的共识性的东西,大家都有盼望,都愿意活下去,都愿意为活下去恪守一些什么。相反,如果许多人越来越感觉不到希望,没有盼望,没有未来,痛苦感很强,全社会的绝望感越来越严重,简单的法律事件就会变成恶性事件。[详细]

反映问题、释放情绪的渠道太少而且极不畅通

    一直以来,我们正规的反应问题的渠道只有上访,而“截访”如今是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很多人之所以作出极端行为,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最后通道,如上诉的通道,或者是表达情绪、不满,提出诉求的通道,无论是网络空间还是现实世界,都彻底堵死了。

社会缺乏人们自觉的规则,讲金钱讲吃喝,不讲伦理道德

    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个社会的信息系统已经高度失真……等等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让人不得不警醒。[详细]

 

什么才是深层次原因?

    几十年“阶级斗争”式运动遗留下错误的观念,把民众的诉求表达和社会稳定对立起来,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民众表达诉求。如果大家都感到自己受损害、受压抑,而受损害、受压抑又得不到解决,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没希望,就会产生“我不活谁也别想活”、“我活不好谁也别想活好”的非理性变态心理,这样整个社会也就“失范”了。发生这些恶性事件的原因,就在于制度安排不给人以希望和盼望。[详细]

受损害、受压抑得不到解决,得不到缓解

搞运动的单一反应思维:压、堵、扑,社会矛盾失去缓冲地带

社会矛盾失去缓冲地带

    近年发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等往往是基于利益的冲突。利益矛盾是可以用谈判、妥协、讨价还价等理性方式解决的。但长久以来,有关部门却往往将这样的矛盾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不恰当地上升为危及基本制度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详细]

常年搞运动,破坏了全社会的是非观、价值观

搞运动,破坏了全社会的是非观、价值观

    “运动”通过压制和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来实现短期内的社会稳定。结果是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损害。而且,这会破坏全社会的是非观、公正观等价值理念,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非但不能促进社会公平,反而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详细]

运动所需财力物力培养了新的利益集团,错失改革良机

错失改革良机

    僵硬的“搞运动”的思路,会将那些使我们这个国家健康起来的努力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些必要的有利于理顺社会中的利益关系的改革措施因此错失时机,导致不均衡的利益格局迟迟得不到有效调整,既得利益集团不断坐大,社会甚至失去了对其应有的制约。[详细]

搞运动的模式,漠视个体,甚至草菅人命,每个人渐渐都习惯

搞运动的模式漠视个体

    现在的社会对于关爱生命、珍视生命的宣传太少。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础,但草菅人命的事件常有发生,而我们对此已经习惯漠视,更可怕的是,这种对生命的不尊重是会传染的。于是,以前更多是个人间报复,慢慢被害对象扩大,演化为报复社会。[详细]

 

挖掘深层次原因和保护百姓安全并不是单选题

    事实上,这才是中国社会最沉重的问题——也许公众所感到“社会不公”和“深层矛盾”并不是在这些个别的极端的案件中的,而是普通老百姓在社会生活其他领域中的感受的综合,这些感受虽与“校园杀童”等社会悲剧的主角未必有关,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温家宝说,我们不但要加强治安措施,还要解决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那么,这深层次原因是指校园血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大多中国人感到“社会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呢?[详细]

挖掘深层次原因

“要挖掘深层次原因”与保护安全并不矛盾

    由于缺少应对社会冲突有效措施,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成为一种越来越敏感的现象,有时连正常的讨论和研究都不能进行。报告认为,“这种敏感性不完全来自事实本身,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我们缺少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造成的“棘手感”。能想到需要“挖掘深层次原因”很好,但这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安全并非单选,治标与治本,两者可以同时进行。[详细]

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绝不可能通过全国式“运动”得来

    制度化的核心是法治,而体制化的核心是人治;制度化要求法律在权力之上,而体制化则是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制度化的关键是权力的适当分散与制衡,而体制化是权力的进一步集中;制度化的渠道是司法建设和社会建设,而体制化是架设更多的政府部门和过度行政化;制度化相信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而体制化则相信解决社会矛盾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详细]

百姓有安全感,不在于社会没有矛盾和冲突

社会管的好,百姓有安全感,不在于社会没有矛盾和冲突

    社会管理得好与不好的区别不在于社会当中有没有矛盾,而在于制度是否能容忍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好的制度不是消灭冲突,而是能够容纳冲突,并用制度化的方式解决冲突。
    百姓有安全感,不在于社会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这些冲突能有除了暴力之外的更多释放方式:诉求可以表达,利益可以协商,信息可以获取,才能真正“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公正,更和谐”。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