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NO:04

29岁的广东省委书记 从信基督到信社会主义

核心提示

     张太雷的名字,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广州起义紧密相连的。他由英文翻译出身,成为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在武装暴动中又担任指挥。张太雷与那些被害于刑场、监狱的烈士们不同,他是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学生时,他自号“长铗”,“以战国时的义士冯驩自期,胸怀大志,要铲除人间不平。”参加革命后,赴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正名,也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人物档案>

     姓名:张太雷(笔名大雷)
     籍贯: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    生卒:1898—1927
     生平:1920年上半年,张太雷加入李大钊等人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年10月,张太雷参加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 改变:贫穷小子带头剪辫 抛家舍业投奔革命

       “他的人生,在广东进入最高潮,又在最高潮时戛然而止。”他自号“长铗”,“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他是张太雷,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封建世家。8岁时,父亲得急病不治身亡。年轻守寡的母亲靠在亲戚家帮佣,拉扯着儿女长大。张太雷读一年私塾后转入新式小学。校长见他成绩优秀,便资助他考入常州府中学堂。

       在校期间,他和同学瞿秋白等人时常参加各类民主爱国活动。辛亥革命时,张太雷和校友瞿秋白带头剪辫,上街宣传革命,抵制日货。1915年,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法科预科,但由于当时北大的学制很长,他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持,于是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边读书边搞翻译。

       相比富家子弟,大学对于张太雷,承载着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希望。入学之初,他的规划很简单,毕业后做律师,升官发财。

       但1918年秋天,同学李子宽发觉张太雷的思想起了变化:

       张太雷很正式地对李子宽说:“做人要整个儿改,我以后不到上海当律师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

       他改当时的学名“张曾让”为“张太雷”,寓意“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张太雷成为了俄国汉学家、俄共党员鲍立维的翻译和助手,开始接触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和共产主义思想。

       大学毕业后,张太雷抛弃可以“升官发财”的前程,连毕业证都不领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他常往来京津之间,为革命奔走。皮箱里都是宣传小册。

       “他演讲才能特别突出。”大学同学刘玉珊回忆,上学时张太雷曾到塘沽进行爱国宣传,“讲演完毕准备回校,火车已开动,报纸上说,听者犹相聚不散,引领遥望,似恨时间短促,不能尽所欲闻。”

       同事王一知评价张太雷,“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宣传鼓动家”,“他能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所以讲得十分生动。”
张太雷纪念馆馆长黄明彦据史料还原:张太雷课后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和工人们一起做工,到工人家里拜访、谈心,把节省下的生活费买来茶叶、糖果等接待工人。

       张太雷女儿张西蕾回忆父亲这段经历时说道:出身贫寒的他,通过刻苦努力考上大学,接受了当时国内最好的高等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却连毕业证书都不领,就抛家舍业投奔革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详细]


★★ 变信仰:信基督到社会主义 从黄花岗到红花岗

       张太雷成长的环境,是在受西方影响较深的苏南。上中学时,他还信奉过基督教。但是,他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看到耶稣并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再目睹外国传教士的行为,转而采取激烈的反洋教态度,并投身革命。

       1920年上半年,张太雷加入李大钊等人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中国会见李大钊和陈独秀,张太雷担任维经斯基的翻译,到上海见到陈独秀。10月,张太雷参加李大钊等人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

       张太雷受李大钊派遣,在天津一家裁缝店楼上,创建了天津第一个S.Y.(社会主义青年团Socialist Youth简称)。明确宗旨为“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

       “当时许多青年组织的纲领,只把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作为主要任务。”黄明彦说。

       1927年春,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共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他代表中央赶往广东潮州,迎接南下的南昌起义部队。起义部队失败后,张太雷布置了疏散工作后才返回上海向中央汇报,马上又奉派回广州领导起义。

       纵观他参加建党后的七年间,在国际国内从来都是东奔西走,是当时党内旅程最长的活动家。[详细]


★★ 财产:只有两身西装 还经常送进当铺

       这位牺牲时也不过29岁的革命家,当初是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子,英俊的面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长期当翻译,英语非常流利,还会俄语。他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也是文采飘逸,有典型的学者风范。

       搞起实际工作,张太雷却没有一点娇嫩之气。参加北京共产党小组后,他便与邓中夏一起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与工人一同睡土炕、吃窝头。当时他的生活费每月只有7块钱,但他只留下3块钱当伙食费,其他的钱用于招待工友,以至于自己经常吃不饱。

       据老同志回忆,他虽然是党内参加外事活动最多的领导人,个人财产就只有为工作需要买的两套西装,出差剩余的经费全部交给党,连接济他时时惦念的寡母,都要靠组织帮助一点钱。当时,党在经济上极其困难。张太雷看到身边的同志需要接济,便慷慨解囊,有时只好把西装送进当铺,外出前领到活动费再赎回来。

       “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但是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这是张太雷1921年2月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信中的一段话。

       “从这段朴实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张太雷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投身革命前后的思想转变和人生追求。”张太雷的外孙——退休武警少将冯海龙提到这封家书说。[详细]


★★ 牺牲: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里

       坐广州地铁1号线到公园前站,往西走400米,便到了中山六路(即旧时的惠爱路)与六榕路交界处。这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四大酒楼之一——西园酒家所在地,如今已是繁华的商业街。1927年12月12日的午后2点多,张太雷曾在这里以洪亮的声音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但此时的张太雷不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将是他人生最后的高潮。

       1927年8月7日,八一南昌起义后不久,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总方针。张太雷在会议上当选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两天后,中央对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后如何建立革命政权展开讨论。当讨论到由谁先到广东主持起义筹备工作时,张太雷主动请缨。会议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中共南方局书记、广东省委书记。会议结束后,他立即南下,投入到筹备和部署起义的繁忙工作中。

       张太雷经香港秘密潜入广州,担任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

       在筹备暴动的十几天,他不顾危险四处奔走,在船舱内、大桥下和小戏院内召开各种会议,亲自向工人、教导团官兵和党员积极分子做动员。12月11日凌晨起义爆发,他身穿军装,脖系红领带,在攻占的公安局大楼上竖起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大旗,这是中共在大城市内通过暴动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12月12日,城外和部分街道上已是枪声大作,张太雷仍毫无畏惧地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并向群众发表演说。会后听到大北门附近枪声激烈,便同共产国际代表以及警卫、司机共四人乘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向那里驶去。

       汽车行驶至惠爱西路,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群穿便衣拿枪的人,一时也看不清他们脖子上是否有红领带。缺乏经验的警卫和司机还以为是赤卫队员,没有防备。这批人却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起枪射击,原来他们是工贼组成的称为“体育队”的反动武装。后座上的张太雷和前座上的卫士见状马上拔枪,对方的枪却先打响。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卫士和司机也当场身亡。

       广州起义时在军委工作的一位领导同志后来很惋惜地回忆说:“太雷同志是一位好同志,但他是书生出身,缺乏军事常识,缺乏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身为书生出身的最高领导,在缺乏经验时仍敢于拼杀,这种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是值得敬仰的。[详细]

       【本专题内容来自新华网、人民网、新京报网公开报道】










敬请期待……
  • vo1.01
  • vo1.03
  • vo1.05
  • vo1.05
  • vo1.06
  • vo1.07
  • vo1.08
  • vo1.09
  • vo1.10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