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NO:08

“生死昼夜事也” 只要组织上决定,从来都是服从的

核心提示

     说起李聚奎上将,现健在的老将军们都说:此人堪属“将圣”。李聚奎曾救过彭德怀一命,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将军历尽艰辛,屡经坎坷,几番死生。但他总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化险为夷。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他千里行乞找党,历时近两个月,多次遇险。真如他所说,是“生死昼夜事也”。

     <人物档案>

     姓名:李聚奎(原名李新喜)
     籍贯:湖南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人    生卒:1904—1995
     生平: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爱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之职。首任石油部长。

★★ 干革命牺牲个人一切 将圣忘我工作患重病

       李聚奎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就开始读书,在开国上将中算得上小知识分子。1926年9月,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工兵营(后编入湖南独立第5师)。

       1928年7月,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李聚奎在彭德怀等许多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毅然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在他参加的第一次党小组会上,就坚定地表示:“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此,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党的誓言。

       从红5军班长、排长、中队长(连长)到大队长(营长),他一直在彭德怀帐下听令,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演陂桥等战斗。1928年12月,在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统一指挥下,红5军进军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在宁冈会师。初上井冈山,朱德给红5军官兵训话:“当红军要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这三条才能当好红军。”李聚奎始终牢记着朱德的训话。

       当红五军由湖南平江、浏阳转移到江西莲花、永新、吉安一带时,任八大队大队长的李聚奎因日夜行军、忘我工作而身患重病。他的病来得凶,整日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用尽队中药品也不见效。部队经常要转移作战,战都劝他休息,但他倔强地硬撑着。过了好几天,病情越来越重了。大队党代表王如痴劝他就地留下来。李聚奎明白这样带病随军行动,反而会加重战友们的负担,也就依从了。李聚奎被安排在莲花县属九堡的一户老百姓家。等身体康复后,又急忙赶着上前线。

       1933年2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正炽,在江西宜黄南部的大龙坪,李聚奎挟江西金溪西南黄狮渡、浒湾战役大胜之威,果断指挥组织全师穿插包抄,以伤亡46人的较小代价,消灭了敌人一个师部及一个旅3000余人,生俘敌师长李明。战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高兴地将他抱了起来,高呼“红军万岁!”当年8月1日,他受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表彰,荣获二等红星奖章。经朱德、周恩来拍板,李聚奎成为了红一军团第1师师长。

       李聚奎刚刚上任,蒋介石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国共两军重燃战火,三甲嶂(又名山岬嶂)阵地防御战让李聚奎名垂军史,连国民党将领陈诚都对他刮目相看。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李聚奎被中央军委点将,由后卫变为前锋,出潇水、战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他组织部队强渡大渡河,为掩护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险境、打开北上通道建立了奇功。其中,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使他名震全军。[详细]


★★ 扮成叫花子 千里乞讨寻找党

       1937年3月,奉命西征马家军的西路军在祁连山区悲壮失败,马家军骑兵撒开了一张张密密实实的大网,围追捕杀打散的红军。

       当时担任红九军参谋长的李聚奎,率领300余人的部队被敌人冲散,与他在一起的只剩下十几个人。他们在祁连山的密林里流离转徙,几天后,因为缺水断粮,饥饿和病痛时时向他们袭来,有的掉队,有的离散,有的牺牲,最后只剩下李聚奎孤身一人,躲藏在荒无人烟的祁连山。

       而此时的李聚奎,也已是一副病痛的身躯。作为西路军的高级指挥员,他心上就像压了座大山,透不过气。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党中央。李聚奎拄根棍子,沿着祁连山麓东行。

       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查,他和老乡换了衣服,把空枪拆散,把一枚红星奖章藏起来,打扮成一个叫花子,白天藏匿于山沟、草丛,晚上沿着无人处潜行。渴了,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嚼一把野草,或向民家讨口饭吃;困了,就在荒野中露宿。

       就这样,在近两个月的逃亡中,他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三次搜捕,终于横穿宁夏,到达陇东的镇原境内,找到了红军。[详细]


★★ 第一任石油工业部长 克拉玛依成为“第一桶金”

       1955年7月,我国成立石油工业部,周恩来任命李聚奎为部长。在石油部工作期间,他坚决落实毛泽东亲自面授的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组建部机关的同时,带领干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奔赴大西北,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先后筹备、组建了松辽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勘探局和华北石油勘探处等,全面加强石油勘探和生产建设工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在更大规模上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7年“跃进风”吹来的前夕,在讨论第二年的生产指标时,经委希望石油工业部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0%。计委一位副主任要在1957年投资5.3525亿元的基础上缩减,只给5亿元,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还要大幅度减少对石油工业的投资,石油工业部的同志意见很大,李聚奎也十分不理解。

       不久,经委开会研究石油工业部1958年的生产指标时,上级征询李聚奎的意见:“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万吨?” 李聚奎直率地说:“今年国家给我们的投资,大体仅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明年还要减少到4亿元。人造油的资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没发现,明年的计划能维持今年150万吨的水平还要作很大努力,增加到180万吨是不可能的。

       一个与李聚奎平时关系很好的部长事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家都在跃进,他说180万吨,你就说200万吨嘛;他说200万吨,你就说220万吨,鼓足干劲嘛。” 李聚奎说:“说了大话,到年底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会挫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向上也不好交账,影响国家计划和全面安排。”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开幕前的一个晚上,李聚奎接到上级电话:“中央有个考虑,想调你回军队工作,到总后去当政委。你有什么意见?” 这个消息来得很突然,上面也没说为什么要这样调动,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使李聚奎未加考虑就答复说:“我没意见。在个人的工作安排上,我从来都是听组织的。”

       对此,李聚奎的确没有什么意见。这么多年,只要组织上决定,他从来都是服从的。[详细]


★★ 不讲个人名利得失,能上能下

       李聚奎将军大半生属于战争,也属于军事后勤,同时也属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部分。他不管到哪里,做的都是开创性工作。有一位了解他的老人说:“老李种的树很多,但他不一定都摘了果。”

       众所周知,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绝大多数都是在1955年被授衔的,而1955年授衔将军中,没有李聚奎的名字。

       李聚奎1958年从石油工业部回到部队,他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军衔问题。关于给李聚奎授何衔,这对当时的总干部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

       在10位大将中,谭政是李聚奎当红一师师长时的政治部主任、政委。其次是陈赓。当时,授大将的人要求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陈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白区工作,在军队任职时间短,档案中一时没有找到他任主力师师长的经历。但陈赓同李聚奎关系很好并爱开玩笑,授衔前,他遇到李聚奎,便说:“老乡啊!别人都说你是老实人,过几天我给徐立清说,我当过师长,我是接替你的。你就这么说。” 李聚奎笑而不答。过了几天,徐立清找到李聚奎,问起此事,李聚奎没二话:“陈赓是接替我的师长。”后来,陈赓被授予大将衔。

       如今,部下和接替他工作的人都授了大将,他能授什么衔呢?总干部部的人比较了一下,李聚奎授上将是低了一点,但大将就授10人。正准备做李聚奎工作时,李聚奎传来话:

       “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

       问题迎刃而解。

       1958年,毛泽东看了授李聚奎上将的报告点头称好。

       从此,共和国将军中,又增添了一名上将。[详细]【本专题内容来自新华网、人民网公开报道】










敬请期待……
  • vo1.01
  • vo1.02
  • vo1.03
  • vo1.04
  • vo1.05
  • vo1.06
  • vo1.08
  • vo1.09
  • vo1.10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