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人物简介
  13岁考中秀才,他曾立誓“当学万人敌,不应于毛锥中讨生活”。1898年蔡锷15岁考入梁启超、唐才常任中文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接受了维新思想的影响。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如果说黄兴是“创造共和”之人,蔡锷则是“再造共和”第一人。袁世凯曾评价他,“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记住的是他骑马时“用皮鞭向马身一扬,当马跑出十数步时,始从马后飞步追上,一纵而上”的轻狂气概。从邵阳的小山村走出来的神童,反对内战却不得不战的讨袁将军,在被后人以一曲《知音》传诵成红粉英雄故事背后,应重读那句让袁世凯至死不能理解的话——蔡锷反对他称帝,不是为了一己的野心,而是“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

>>>>参加科举,获得功名:人才流通必经之途

  天资聪慧,吟诗作对的“神童”少年
  蔡锷的父亲定住山门到老,而做儿子的则越走越远,从宝庆府到长沙城,从日本到北京,辗转云南,病逝他乡,这条没有回归路线的路,起点,蔡锷是骑在父亲的肩膀上走出来的。


  如今的邵阳市在清代叫做宝庆府,可是个热闹的地方,下辖今新宁、冷水江、新化、邵阳、武冈等诸多县市,是商业、手工业城镇,又是湘西南农林副土特产、手工艺品集散地。古云: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宝庆府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民风素有“论霸蛮,国人畏湖南人,湖南畏宝庆人”之说。如今站在邵阳的街面上,倒是已经看不出当年的剽悍。如今在洞口的蔡锷广场树立的塑像身着将军服、手握指挥剑,十分英武,而在家乡人民的口中,蔡锷还是那个天资聪慧,吟诗作对的“神童”少年。

考秀才:200多里山路,蔡锷是坐在父亲的肩上出来的

  关于儿时蔡锷对对子的民间故事有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父亲带他到宝庆府考秀才时的那句“儿将父作马,父愿子成龙”。是不是杜撰如今已经不得而知,而山门到宝庆的200多里山路是父亲背着走出来,以神童补县学生员(俗称秀才)的轰动热闹只是一时虚名,之后更远的路,就是13岁的蔡锷自己来走了。


  蔡锷从山门回到邵阳,投到邵阳民主进步人士樊锥门下,在接受樊锥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接受其民主思想的熏陶。1898年3月,蔡锷16岁,得到督学徐仁铸的推荐,入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办的长沙时务学堂学习。直到1899年东渡日本开始“军事救国”生涯前,蔡锷仍然叫做蔡艮寅。


  以第三名被录取的蔡锷,是第一班40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他立志“当学万人敌,不应于毛锥中讨生活”,当时对他最为器重的,是学堂的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对他“勤加扶掖点拨”。1922年8月22日,当时蔡锷已经逝世六年,梁启超应邀来湘讲学时,专程寻找当年时务学堂旧址,走到蔡锷当年的寝室前,梁启超伫立良久,泪水纵横。

>>>>温文尔雅,自身意志力超强

  意志力创造的奇迹
  一件小事也反映了蔡锷的强毅——他喜欢下棋,如果没有赢,就会一盘接一盘地下,以至于棋艺高过他的对手,也会因为精神不济而输给他。蔡锷的这种性格,湖南人叫做“霸蛮”。平时他表现得温文尔雅,沉默寡言,而眉宇间自有英气流露。一到他认为该出手的时候,这种霸蛮劲就会如利剑凸显,任何艰难,都无法阻止他扬鞭跃马,奋勇前行。当然,霸蛮劲不等于意志力。
  意志力的主要特征,一是趋向于明确的目的,二是为了实现此目的,首先要控制自己。那种由着性子来的“讲狠”、“耍狠”,既无明确目的,又谈不上自控,只能算做是荷尔蒙的盲目迸射。真正有意志力的人,能够做到苏东坡在《留侯论》中所说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他们的热血和精气是为实现目标而积蓄的,绝不会浪费在小事上。韩信当年能忍受胯下之辱,是因为他的目标是成为铸造历史的大将,而不是一剑刺死对方然后自己也偿命,成为不被历史记录的无名死囚。而意志力强的人,自然而然会呈现出非凡的气质,让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信任他,不知不觉就依赖他,进而成为团队的核心。蔡锷深明此理,考其一生,他几乎不做与实现目的无关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说。也就是说,只有当言语成为一种行动时,他才愿意开口。这样的人一旦开口,历史就必须张开耳朵聆听,因为石破天惊的事很可能就要发生了,比如,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蔡锷的意志力让整个中国都为之动容。

>>>>一场“为国民争人格”的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更考验蔡锷的指挥能力。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史,这种以弱胜强的战役,堪称名将的试金石。官渡之战之于曹操,赤壁之战之于周瑜,淝水之战之于谢玄,都是他们通向名将殿堂的通道。蔡锷也是通过护国战争而被军界推崇为当世名将的。在这场战役中,他面对强敌,摸索出了初步的游击战术,并把它传给了朱德。朱德后来将这种战术带上了井冈山。在白刃战和夜战上,蔡锷也有出色的表现,后来这两项成为了滇军的杀手锏。蒋百里评价说:“其与军事,盖天才也。”但是,蔡锷的军事天才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去世得太早,没能实现他在军事上的最高目标:起码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好在蔡锷的学生朱德、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都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替老师完成了心愿。

蔡锷的政治才华,还帮助他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

  他跟后来的毛泽东一样,善于打政治仗。护国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既得益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也跟他能够精确把握各派势力的政治心态,策动各方政治势力的本领有很大关系。作为民国早期最优秀的军人政治家,蔡锷本来可以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施展他的擎天抱负和惊世才华,却被疾病过早地夺去了生命,辞世时年仅34岁,才处于一个英雄生命黄金时期的开端。民国后起的军人政治家中,唐继尧缺乏他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李宗仁不具备他的英锐之气和文武全才;蒋介石虽然意志坚定、计谋百出,在政治理念的先进性和整顿吏治的透彻性上,却差得很远。军阀割据、政令不一的局面,要等到另一位湖南人、比蔡锷小十一岁的毛泽东登上历史舞台,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历史舞台,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