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如果要总结一个民国史上咸鱼大翻身的人物榜单,那就不能不算吴虞一个。这个既不是革命派、又没参加过革命斗争的成都人,1916年之前还在家乡屡受欺压,谁知过了1916年,他竟成了和陈独秀齐名的“反孔健将”。

  1916年的主角,本来不是吴虞。那一年的主角是袁世凯、康有为和陈独秀。袁皇帝虽然死了,但康有为还在折腾他的孔教会,大力鼓吹要以孔教为国教。而地方乡绅们呢,偏偏又积极响应。这让吴虞很郁闷,辛亥革命都过去5年了,可把持地方政局的还是原来那些人,民众的观念也还是纲常伦理老一套。

  吴虞跟自己的爹关系不好,跟自己的女儿关系也不好,视同仇敌,这成了他被一帮铁杆尊孔派的攻击借口。以至于自己没工作没朋友,甚至被赶出成都被迫乡下避难。经历了家庭变故和社会抵制,他越发激烈的反对孔教和家族制度。他把自己的“反孔”思想加以系统整理,留意外地新出的报刊,寻找着能在四川以外发表文章的机会。

  苦闷的吴虞发现,尊孔热还在甚嚣尘上。1916年9月20日,康有为公开发表《致总理总统书》,再次要求“以孔教为大教,编入宪法”。孔教运动再起高潮,国会议员分成两派,为是否“尊孔”激烈辩论。

  此时,有个人正在上海冷眼旁观着一切,他就是创办了《新青年》的陈独秀。陈独秀志在“思想革命”,在他看来,新思想与孔教,正如共和与帝制,早已势不两立。这一年10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掀起了浪潮汹涌的“反孔”运动。

  吴虞看到《新青年》后,非常兴奋。他写信给陈独秀,说他有多篇反孔教文章,但在成都知音甚少,希望能在《新青年》上刊发。因为有着孔教这个共同的敌人,所以陈独秀非常认同吴虞的文章,于是,吴虞连续6期在《新青年》发表反孔大作,它们大多由陈独秀亲手编辑发表。

  短短半年之内,吴虞就名动海内外,甚至出了自己的《吴虞文录》。当时胡适还特意为此书作序,称赞50岁的吴虞是“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盛名之下的吴虞在1912年被聘为北大教授,京城一时盛况空前,马寅初、蒋梦麟、梁漱溟等众多文化名人都成为他的座上客。然而,前来听课的学生们很快就失望了。他们失望的是,这样一位新文化运动的英雄人物,原来竟是本性难移的旧式文人:狎妓、家庭专制、纳妾等这些旧习气在他身上活灵活现,这哪是什么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分明就是孔家店里的老伙计嘛!

  吴虞不仅被学生们的抛弃,也被新文化阵营里的战友们逐渐疏远,最后只好返回成都。晚年的他彻底成为一个封建遗老,当初反孔的锐气丝毫不存。这样的人生变化,和他当初反对的“孔教教主”康有为,又是多么相像。回首往事,那个动荡却又大步向前的民国时代,终究还是把这些寂寞的老人远远的抛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