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西瓜会爆炸?这事听起来总是很玄,本来一件个案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肆的炒作,最后瓜农很受伤只能贱价出卖西瓜,而消费者长时间买不到西瓜,市场需求又很大,再次上市一定价钱会被太高。而从中得利的就只有中间商。很多时候在商品经济两端的制造者和消费者往往不能自主控制,很多市场价格都是中间商在从中“搞鬼”,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商品经济必然是处于危险之中的,真应冷静好好分析。[新闻:膨大剂言论致西瓜滞销 农户微博卖瓜日售几万斤]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西瓜膨大剂背后:瓜农苦不堪言,消费者想吃吃不到
一个个案导致的严重后果
膨大剂“膨大”谁的钱包?
最后中间商或许会以很低的价钱收上来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多数人受损,少数人得利
让整个商品经济的两端暴露在商人们的刀下很危险
 

 西瓜膨大剂背后:瓜农苦不堪言,消费者想吃吃不到

——一个个案导致的严重后果

西瓜膨大剂背后:瓜农苦不堪言,消费者想吃吃不到”
  前不久的“瘦肉精 ”等食品安全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极端恶劣的影响,人们对添加剂谈虎色变,马上把“膨大剂”等同于“瘦肉精 ”。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让大家对“膨大剂”的危害深信不疑。老刘的西瓜之所以会裂开,是老刘使用的时间和剂量都有问题。但为时已晚,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老刘的西瓜还真的就是个案。

“膨大剂”是什么?会不会被过量使用?

  这次事情的一大主角就是这个膨大剂,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网友们也都是很关心很敏感的;其实,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且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只要是按照规定适量使用膨大剂,是非常安全的。此外,瓜果从使用膨大剂到上市出售,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期,其残留基本测不出来,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再来算算这笔账,供应氯吡苯脲市面上的价格差不多是3500000.00元 /吨,相当于每克要3元5角钱,如果按照一亩来说大约要个上百元钱,可以说它并不是那种便宜到不行的一种农药,对于精打细算的农民来说,过量使用也不太可能。[详细]

受伤害的是辛苦了一年的瓜农:瓜都卖不出去

  今春农民很受伤,先是多地蔬菜滞销,要请人来清理地理烂掉的蔬菜,紧接着今夏,瓜农因为传说中的膨大剂,造成目前多地的西瓜鲜有人问津。暂且不讨论膨大剂是否对人体有危害,但是如果我们再不买西瓜,就会危害到没有使用膨大剂的瓜农的利益。其实判断西瓜有没有使用膨大剂,专家也已经给我们支招了,只要看清真相,还有什么能危害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呢?

消费者也很受伤:想买买不到想吃吃不到

  大家都知道西瓜为夏季主要水果,消暑解渴,可以说是夏天很多居家的必备食品,也有很多人特别喜欢吃西瓜,自从爆炸西瓜的事情发生之后各地的西瓜明显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很多人想吃却有不敢买;一些地区在往年的水果摊上西瓜成主导的情形也不见了,这样一来,或许过阵西瓜重新上市的时候,就会出现哄抢,而价钱可能也会比往年高了一些。消费者的腰包自然也就瘪了一些。

膨大剂“膨大”谁的钱包?

膨大剂“膨大”谁的钱包?

——最后中间商或许会以很低的价钱收上来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可能第一个报道爆炸西瓜的记者不够专业,这件事或许也是个偶发的情况,但是却被一些想要得利的中间商抓着这件事大肆的开始做文章,膨大剂这事到底怎么回事?说不定也是个虚晃一枪的,弄个舆论的“氛围”。

要想卖个好价钱,“舆论”先行

  膨大剂成了娱乐的热门话题,让本来就对食品安全没信心的百姓越发的害怕。但是其实这似乎和去年冬天的羽绒服高价售卖使用了如出一辙的伎俩。去年冬天之前,媒体上大幅的开始报道“2010年的冬天是千年极寒”,于是冬天开始之前,羽绒服大幅的提价,差多不单价最少也都涨了100多元,可真到了冬天,其实并没有说的那么冷,之前的专家出来辟谣也被民众各种不相信,冬天来了,羽绒服也买了,即使不冷,可是钱也都已经花出去了,大把的银子就流进了商家的钱包。

舆论炒作作用很大,中间价格瞬间提高

  今年中药材涨价也很猛,“中药涨价,和其他农产品涨价一样,虚高!”主营参类的药材店老板老于说,“价涨了,生意却不好做了。没人敢下手去买,卖不出就不挣钱!”很多人看到参类比较贵,都去找其他药。到底是谁在推动中药涨价?老于分析,“中药涨价在我看来四大因素,一是社会因素,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二是环境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中药材减产;三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四是人为因素,中草药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疯涨的价格却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而是越来越多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

中间商最得力:大把钞票揣进腰包

  膨大剂事件一出,别管用没有膨大剂的,也不管用的是否得当的,所有的瓜农一律受到了惨重的打击,与其堆积在自己的手里,不如低价卖出去,所以这时候的收购商会以很低的价钱将西瓜收上来;而那时候风头已过,消费者已经很久在市面上又买不到西瓜,所以供小于求,价钱自然也会翻一翻,所以低价收高价卖,中间商自然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他们的钱包反倒是被膨大剂给“膨大”了!再比如今年的电荒中,煤电顶牛形势日益紧张,大多数电企不约而同把矛头指向了高煤价。而对电厂最终支付的煤炭价格进行解剖,记者发现,煤炭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电厂,中间的费用占据了煤价的36%到50%左右。也就是说,价格差不多要翻番。中间商盘剥层层推高煤价使得从产地到电厂价格翻倍。

 多数人受损,少数人得利

——让整个商品经济的两端暴露在商人们的刀下很危险

多数人受损,少数人得利
  西瓜销量直线下降,瓜农的眼泪跃然纸上。很多地方瓜农纷纷开始“舆论公关”,声称自己的西瓜从未使用膨大剂,但谁也说不清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相信。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未曾使用膨大剂的瓜农也被严重误伤了,有关瓜农的无数“冤假错案”正在大面积上演。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瓜农,而是全国的瓜农,瓜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无公害西瓜,遭到人们无言的抵制。

中间商成了利益既得者,商品经济两端的人“很可怜”

  中间商是指在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经济组织或个人。从中药材,到电价,再到农副产品,制造者喊着赔钱,消费者喊着价高,众所周知,这些东西的差价那么大,得益的就是中间商。去年的绿豆被中间商也是炒的很热,在绿豆价格狂飙时,种植绿豆的农户却并非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农民经纪人、各类协会组织、购销商以及社会游资的合力助推之下,被市场力量捆绑的农民,彻底沦为这场绿豆盛宴的旁观者。“最苦的依然是农民。”农民经纪人王金斌说。这样中间的一系列过程并没有人监管,可以说中间商几乎成了驾驭经济的一个主要的角色了,这也就反映出了我们的相关部门对扰乱市场的现象监管不到位。一个中间商加一倍费用,那么是个中间商就要加十倍的费用,那么我们的市场经济势必混乱不堪,也势必导致整个经济的不稳妥,这其实是很可怕的现象。。

  可以说膨大剂事件最得力的就是中间商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各种媒体竞相传播。其实我们作为媒体人转载其实没有问题,但遇到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特别敏感的话题,媒体在转载前必须找到相关专家弄清楚,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不能“帮”了某些中间商而使得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


  更多>>
2011.5.25 2011.5.24 2011.5.23 2011.5.20 2011.5.19
醉驾入刑谁来解释 大学不是理想国,也不是萝卜集中营 明辨是非比扣帽子重要 晚说比不说好 少年公民难能可贵
2011.5.18 2011.5.17 2011.5.16 2011.5.13 2011.5.12
两级财政“不息”,公路乱收费不止 富豪住故宫 电网电厂争利 领导视察慰问群众不满 评选荣誉市民嫌贫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