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康菲,一个称得上“带头大哥”的跨国企业,为何在溢油事故的处置和披露上缺乏最基本的常识、信心满满地信口胡言而笃定谎言不会被戳穿?如果说康菲基因里原本就沉淀着非法逐利的基因,又是什么激活了这一阴暗面?到底什么让康菲敢于违背对法律和市场惩罚最起码的敬畏,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欺骗监管、欺骗公众?或许精明的康菲根据各种因素的研判,说谎的收益将大于谎言被戳穿的风险。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漏油元凶”康菲态度成众矢之的
“傲慢”成了媒体形容康菲的通用词
康菲“傲慢”背后:一个国家斗不过一家企业
除了公众着急,相关各方似乎没一个着急的
处罚康菲简单,如何避免康菲第二?
中国成了跨国企业“为所欲为”的天堂
 
“漏油元凶”康菲态度成众矢之的

“漏油元凶”康菲态度成众矢之的

——“傲慢”成了媒体形容康菲的通用词

  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的发展可谓戏剧化,从一开始声称只污染几百平方米,到后来实际污染几百平方公里,从短时间内渗油点已得到有效控制,到新溢油点出现,溢油量再度飙升,公众一次次惨遭愚弄。在此过程中,康菲公司可谓劣迹斑斑:刻意瞒报、淡化事故、处置拖拉、态度傲慢,尤其是,对于新溢油点的出现,康菲曾一度抵赖,称“该点为原来的溢油点,外侧发现油花是因为集油罩罩错了位置”,后又改口承认。

漏油事件回顾:瞒报近一个月

  6月4日由康菲公司负责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泄漏。17日该油田另一平台也发生泄漏。21日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30日,时隔近1个月后,中海油正式证实消息。7月3日中海油内部人士称漏油事故已处理完毕。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污染数据,远大于此前数值。11日,油田C平台发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28日确认两平台均仍在泄露,污染扩大。30日:海洋局令康菲8月31日前完成清堵工作。8月1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7日前完成清理作业。12日,康菲首次承认泄漏量远超预期。22日,C平台再次泄露,康菲先否认后承认。31日大限已至,康菲称已完成了“两个彻底”。9月1日,调查发现仍有溢油点,海洋局责令康菲“三停”(停注、停钻、停产)[最新动态]

违规作业,康菲的错误很低级

  “渤海湾的地质很脆弱、很复杂,就像一个被打碎的盘子,有很多断层,有很多安全隐患。而油田的油普遍较稠。要开采这种油,就要采取向地层中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石油才能顺利通过油井被‘挤’出来。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闯下大祸的B23号井就是这样一口注水井。然而,调查组专家们查阅康菲公司作业记录时发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油田作业者们并没有遵守这一操作规程。有的地层连通性好,有的差一些,压力不均的情况下,造成了地层超压。而超压的油层边上,恰恰有一个断层,于是巨大压力之下的原油终于找到了出口,酿成事故。“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作为国际大型石油企业,这是个非常低级的人为错误。”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这样评价道。

漏油事故整仨月,信息公开遮遮掩掩

  从6月4日出现溢油点至今,漏油事故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三个月来,康菲公司先是向公众瞒报事故发生情况,随后又试图将导致事故的自身因素归咎于自然原因。在遏制漏油事故方面,康菲公司则一直给人消极怠慢的现象,而在赔偿事宜上,康菲方面则始终保持刻意回避的姿态。在国家七部委最后确定的“大限”之后仍在继续,“康菲版”的相声《逗你玩》还未谢幕:一开始就“逗你”说漏油并不严重,只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随后中海油“逗你”称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控制;在海洋局9月1日的“两个彻底”期限前,康菲又交了上百页的报告,十几张光盘,拍着胸脯“逗你”说保证油没漏、漏的油已经清理干净……真相就像牙膏,挤一挤,还有“内容”继续往外冒。[详细]

漏油事故反成了“品牌传播机遇”

  康菲开采油田漏油瞒报近一个月后,开始了慢慢悠悠的清理工作,漏油给渤海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多海产养殖户血本无归。而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康菲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在其官网招聘公告上,将这一事故作为其“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宣称事故使该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康菲是世界五大上市油企之一,总部在美国,曾被称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跨国油企,按理说,一个美国的公司在中国的地盘上捅了篓子,应该赶紧收拾烂摊子才对,但“康菲中国”却淡定得让人想不明白。在招聘广告刊出的4天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再次指责康菲公司油污处理不力,并责令康菲公司就前期的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详细]

 康菲“傲慢”背后:一个国家斗不过一家企业

 ——除了公众着急,相关各方似乎没一个着急的

康菲“傲慢”背后:一个国家斗不过一家企业
 墨西哥湾事件之初,BP也是漫不经心、轻描淡写,而当美国总统、副总统强势出击,直接介入索赔后,来自官方、媒体、公众合力夹击,让BP“透不过气来”,只好乖乖低头认错。墨西哥湾漏油案可以称是美国处理环境污染事件的“范本”,而康菲事件则可说是中国环境污染事件之“范本”。就种种情况而言:康菲事件等同中国环保之战的一个标杆,相关法律漏洞应及时弥补,否则中国的环保之战恐难乐观。
依法处罚像是挠痒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现行法律规定的最高20万元的处罚。区区20万元,对于康菲石油这样的跨国公司而言,显然微不足道。去年BP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中造成泄漏,由于奥巴马政府的坚持,BP对漏油事件损失进行了极为高额的赔偿:向墨西哥湾灾民赔偿1亿美元,接受美国政府200亿美元的处罚,同时,还创建了一笔200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虽然康菲的漏油量是与BP漏油事件的个位数,但它接到的20万罚单仍然太小儿科了——这对康菲这种企业来说,甚至只是律师团一天的顾问费。[详细]

中海油的靠山响当当

  中海油在开采蓬莱油田的“康菲中国”占51%权益,也就是说中海油是康菲中国的控股公司,既然康菲沾了国有大企业的边,俨然是半个国有大企业,怎能不觉得自己颇有底气?根据双方协议,康菲石油获得开采石油的49%,中海油获得51%,而一旦出现生产事故,责任也主要由外方承担。收益分成比中海油少,自己承担开采风险和安全责任,这就是康菲石油以及其他更多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开采石油付出的代价。在7月5日的通报会上,国家海洋局将油井作业者康菲石油公司列为责任人,称其负全责,而作为合作方的中海油不承担责任。[详细]

堂堂海洋局却被康菲牵着鼻子走

  作为职能部门,如果海洋局总是拿康菲没有办法,反而被康菲牵着鼻子走,给人的感觉康菲总是处在第一位,国家海洋局处在第二位,追在康菲的屁股后给它压力,不占据主动权呢?反观溢油事故中海洋局的表现:先是时隔一个月才通告渤海湾漏油,后是最高20万元的处罚标准,接着是污染面积究竟200平方米还是840平方公里的认定乃至于康菲召开的发布会上声称并没有收到索赔要求的表白,以及6月漏油9月2日才要求康菲停产的决定……与康菲的傲慢相比,海洋局显然是太仁慈,甚至过度溺爱了。康菲的傲慢其实是一面镜子。[详细]

环保部、气象局、农业部在打酱油

  数月来,在跟进康菲漏油事件上,海洋局基本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环保部没承担调查任务,气象局、农业部等核心部门也未纳入溢油应急体系,如此松散而不成体系的监管力量,关系都没有理清,又如何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这是中国的现实,一件事看似谁都能管,结果却是谁都不管。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9天后,美当局及司法系统就开始全面介入,并成立了总统委员会对漏油事故进行调查。反观康菲污染事件,事发两个多月后,才由国家海洋局联合六大部委组成康菲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如此缓慢的调查过程和迟疑不决的暧昧态度,又如何让康菲不傲慢呢?[详细]

地方政府习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政府部门出于行政惯性,向公众报喜不报忧,也让外国公司养成了坏毛病。地方政府不愿意把石油污染影响扩大,一、索赔是一个长期的事,不知道赔多少钱,影响维稳等地方直接利益。二、环境污染,游客减少必然影响地方利益,地方部门为了保护现实利益,可能就会帮助康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滑稽局面:相关方面似乎都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一个都不急。最应该是局外人的公众,反倒成了最着急的人。回头想想,如果没有公众的质疑,没有媒体的关注,恐怕溢油会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事件连今天这样的局面都不会出现。[详细]

处罚康菲简单,如何避免康菲第二?

处罚康菲简单,如何避免康菲第二?

——中国成了跨国企业“为所欲为”的天堂

  正如一个人犯了罪,我们不会寄望于其自我惩罚,一个企业偷税漏税,我们不能期望其主动清缴一样,面对巨大的环境污染,同样不能指望企业的幡然悔悟。处罚是必须的,中国需要在环保领域树立标杆。但是简单的处罚当然不能解决问题,若不从根本上反思处理中国环境污染事件的制度,恐怕就是把海上的康菲掰折了,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陆地上的康菲冒出来。

老实本分的外企来到中国就变样

  2008年环保总局公布一份年报指出,2004年至2007年间,共有130家跨国公司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地域涉及19个省区,包括食品、发酵、化工、机械制造、电子、造纸等行业。这130家跨国公司多数来自发达国家,既有世界知名品牌,也有“世界500强”,我国已俨然成为跨国企业污染的天堂。这些跨国企业在本国或其他国家,大都老实本分,可来到中国后就变了。
  价格欺诈的家乐福、深陷豆浆门的肯德基、以次充好的锦湖轮胎、污染环境的苹果公司。外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类似“中国式异化”绝非一起,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异化在向纵深发展,2009年经营不干胶标签材料的行业巨头美国艾利-丹尼森公司主动向美国证交会承认向中国官员行贿;同年7月,美国司法部披露,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因行贿被处以1820万美元的罚款,中国国内有19家企业卷入其中,仅大型央企或其旗下企业就超过10家,其中正有此次事件的另一主角中海油,不过,中海油对此表示并无证据证明。[详细]

发生“中国式异化”的又何止“康菲”们

  其实,中国式异化并不新鲜,生活中比比皆是。柏杨先生1981年在美国纽约华府孔子大厦前就提到过“酱缸”,如今这个酱缸已经使无数的制度、规章、部门、法律发生了中国式异化——从作秀的听证会到国家免检;从工程招投标到施工监理;从红十字会到河南宋庆龄基金,不一而足。面对这个酱缸,面对中国式异化,有些外国公司离开了,有些还在挣扎——行贿之后还主动承认,而康菲公司,则全情投入其中,成为这个酱缸最新出炉的明星产品。
  如果我们不仅仅是出于民粹而声讨康菲公司,而是着眼于康菲公司的“中国式异化”的话,那么就有理由思索我们的社会管理,但这绝非“加强管理,加强立法”几个字那么简单,监管和立法只是土壤上架起的篱笆,而造成橘枳之分的是理念的土壤!对于法制和监管,长久以来我们只认识到它们的器物性,但只有坚实的理念基础,才能保证具体执行管理的“器物”——各种法律、政府部门、听证会不会发生异化,这不但能防止身处这个环境中的外国企业发生“中国式异化”,也能让中国企业行为端正。[详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员工的本土化和当地的合作伙伴带来了外国公司行为模式的本土化。虽然这些外资公司有着成熟的制度,但制度必须依赖于人和更大的外部监管制度,如果这两个环节发生变异,制度也就变得无力了。作为跨国油企巨头的康菲,在群情激奋之下,掏出巨额赔偿并非难事。但如果造成它异化的因素仍旧存在,那么,康菲式的傲慢,在过去、在现在不是孤案,在将来也仍会发生。


  更多>>
2011.9.06 2011.9.05 2011.9.02 2011.9.01 2011.8.31
街道办:“最熟悉的陌生人” 台湾刑诉法16年14改 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 强迫自证其罪,难说再见? 被标上
2011.8.30 2011.8.29 2011.8.26 2011.8.25 2011.8.24
失控的税种 多胞胎不能只靠好心人帮 房产婚后加名增税不是敛财 吉祥航空飞行员何不避让 分点梦给城市贫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