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面对接连爆发的“八毛门”、“弃婴门”、“录音门”等医患纠纷恶性事件,医患关系也掀起了各界热论。悬壶济世,医者本分。医患双方本应是在同一条战壕对付病魔的战友,如果这种关系演变成医患双方自己缠斗不已的沉疴,那么人类还能拿什么来救自己?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医患纠纷此起彼伏
医生“不对医患关系做幻想”
医患关系是目前社会矛盾出口之一
“中国式”医患关系亟须正视
医患纠纷,该何去何从
调解“死胡同”,疏导始终是首选
 
医患纠纷此起彼伏

医患纠纷此起彼伏

 ——医生“不对医患关系做幻想”

  11月15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史上最牛医生辞职信”。信中称,本人×××,2008年7月与某医院签订劳动合同,签约期限为八年,因为“本人在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18日执业过程中,遭遇患者辱骂三次,病人推搡一次,已对医疗相关行业医患关系的改善不做任何幻想”而提出辞职。

医生在中国成危险职业

  一连串的中国医患纠纷事件震动了世界医疗界。广东医师协会副会长许锐恒展示了他翻译的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社论文章。文中称,“许多中国医生更关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中国医生常常是恐怖暴力的受害者。聘请警官担任副院长不足为奇,随着医院变成战场,在中国,医生已成为一种危险职业”。

医生的医疗行为到底该听谁的?

  “看病录音、会诊录音,最后是谁的损失呢?其实,这正是‘小悦悦’事件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演绎。医生没有‘见病勇为’的敬业,处处‘明哲保身’,句句‘外交辞令’,事事‘签字为证’,谁悲哀?”本身也曾做过临床医生的廖新波忍不住发问,“医生的医疗行为到底该听谁的?”

医患交恶最终受害是患者

  “医患关系再这样发展下去,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陈安薇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生因为怕被患者告、被患者打,甚至被患者杀害而不敢做任何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搏一搏”的病例,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有的病人甚至被医院拒之门外。而医生们为了保护自己,谁都不敢给患者的病情“妄下结论”,这就意味着患者要做更多的检查来证实医生的诊断,从而使得医疗负担更加沉重。

 医患关系是目前社会矛盾出口之一

 ——“中国式”医患关系亟须正视

医患关系是目前社会矛盾出口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医患关系其实也是目前社会矛盾的一个出口。这个职业与老百姓有日常最直接密切的沟通关系,因此老百姓对医疗领域的不良行为感受尤其深切,记忆也特别深刻。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矛盾积累的一个集中反映。

曾经崇高职业,变成“步步惊心”“步步为营”

  从人类社会出现医生这个职业始,古老的医患关系就已存在并延续至今。但在当今中国,这种关系正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峻境地。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1万人。

为何非要使用暴力

  北京患者张女士说,在医患关系中,从双方首次接触起患者便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挂号难”催生了托关系、走后门,送红包等现象,“吃回扣”也是公开的秘密;一些医院对病人的诊治档案严密封锁,导致医患信息不对称等。而一旦患者经历一系列不公平后仍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难免产生过激行为,将怨气统统撒给医院和医生。[详细]

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医生作为一个职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随着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医生却发现,得到患者的信任越来越难。”许锐恒说,这与公众对医学认识的发展有关。在美国着名医生Edward Trudeau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流传于医学界,“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要使全社会知道,对患者而言,少数疾病可治愈,大多疾病可缓解,但始终会得到医生的慰藉和关怀!

信任缺失让医患都“很受伤”

  作为患者,我们会为自己的不信任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担心医院乱收费,担心粗心的医生会下错诊断,担心缺德的医生会坑自己。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这些个案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不能先入为主地把眼前替自己看病的医生,也想象成会坑害病人的恶魔。这时候,只能丢掉这种偏见,在良善的沟通中选择信任。信任,在医患关系中是一种依赖互动的循环:如果互相信任,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后者在当下表现得尤其明显。针对这种不信任,很多人开出了“第三方鉴定和调解机构”的药方——且不说很难找到真正的“第三方”,即使找到了,最后还得需要人去相信。陷于偏见之中而不信医生的人,也很难会理性地信任所谓的“第三方”。

医患纠纷,该何去何从

医患纠纷,该何去何从

——调解“死胡同”,疏导始终是首选

  医患是一对矛盾体。由于患者和医院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诉求也不同,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对于有错还是无错、错大还是错小,很难达成一致。在医患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独立、公正、专业的第三方调解机构,显得尤为重要。[详细]

组建公开、公正、快速、有效的纠纷调解机制

  北大教授周子君认为,因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较少,很多患者不愿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反而更愿意选择获利更多的“闹事”。南昌正筹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专门受理调处南昌市和江西省直医疗机构的医患纠纷;建立约束性机制,把医患纠纷的主阵地从医院引导到调处中心。调处中心计划按床位向每家医院预收赔偿金,一旦认定医院有责,可立即向患方足额赔付。[详细]

加速构建公平、公正的医学鉴定机制

  目前,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的根源在于缺乏公平、公正的医学质证程序。医疗诉讼律师刘晔等人建议,需要尽快改变医疗事故鉴定机制,通过组建医学鉴定专家库、匿名抽签、增加鉴定专家强制出庭质证程序等举措,以保证医学鉴定的独立、公正。“最关键的是,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应在鉴定结论上签字,以示对鉴定结果负责。”[详细]

建立联动机制打击暴力袭医行为

  一些基层干警反映,医疗暴力事件原因复杂,需要综合治理,要建立公安、卫生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联动机制。“当然,要认识到绝大多数患者是通情达理的,对患者应区别对待,以防进一步激化矛盾。对以煽动医疗暴力事件从中获利的闹事者应予以严惩。”[详细]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应具备以下特征:
具有公益性,运行经费由政府承担,而不是从医患双方收取;
具有独立性,不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也和医院没有利益关系,但可隶属于政府或司法部门;
具有专业性,建立一个包括法学和医学人才在内的权威专家库,共同参与医疗过错鉴定,保证调解结果公平公正,使人信服。


  更多>>
2011.11.25 2011.11.24 2011.11.23 2011.11.22 2011.11.18
杨武事件:揭伤疤式采访,职业道德安在? 高校专业能“开”也要能“关” 延长产假别让晚育假“流产” 虚高药价,全是医生的罪? 一生一死,社保的悲哀
2011.11.17 2011.11.16 2011.11.15 2011.11.14 2011.11.10
应对 北大 煤气罐:身边的 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