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近期,各地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整合。在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许多学生少、设施差的学校就被合并到其它地方的学校中。这在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学生因为离校较远,交通、生活上的成本巨大、安全性差。归根结底,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实质问题。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合并、撤销,农村教育格局变化
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平衡?
学生上学的各种不便要如何解决
交通、饮食,很多学生面临大困难
教育资源差异大,学生向何处去?
一边挤破头,一边学生寥若晨星
合并、撤销,农村教育格局变化

合并、撤销,农村教育格局变化

 ——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平衡?

  本世纪以前,我国实行的一直是“村村办学”的教育模式。但是随着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此后的农村人口结构便呈现学龄人口减少的状态,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国家从2001年起开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此后一批学生少、条件差的学校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寄宿制学校。

“撤点并校”的正面效应

   “撤点并校”带来的这种格局的变化,带来的是什么?无疑,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整合,让一些原本有一定实力的学校能够发展壮大。而很多只教着几个学生的老师,有机会到更好的环境中接受培训、积累经验;原本在师资较差的学校上学的学生,也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这种“做大做强”的效应无疑是正面的。

那么为什么要撤并、合校

   如上所述,中国原本的办学策略为“村村办学”,这样就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适龄儿童可以就近上学,很多影视作品中的乡村教师形象就产生于这个大背景之下。但是随着人口的迁徙,许多进城务工者将子女带到城市中,农村的适龄儿童不断减少。这就使得很多教育资源处于半闲置状态,长期不饱和,甚至学生太少难以开课。

但教育资源不平衡愈发凸显

   撤并势不可挡,步步推进,一些农村学校却日显荒凉。广东四会市江谷镇,临近放学的顺带小学有十来个孩子在操场上玩闹,两栋校舍的整修总共花费20多万元,却只用了一年。并校之前,顺带小学原有85名学生,并校后,顺带小学留有的两个年级还剩12个学生。这些流失的孩子大多到了县城读书,而大埔县城的小学不堪重负。[详细]

新的浪费与不合理无法回避

   另一方面,县城学校虽然学生人数陡增,但经费状况并未跟着改观,导致后勤服务跟不上。另外,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也让教师的教学管理压力加大。城镇和农村学校的兴衰对比日渐强烈,记者在大埔、四会等地采访中遇到的村民反映,这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新的资源浪费与不合理,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详细]

 学生上学的各种不便要如何解决

 ——交通、饮食,很多学生面临大困难

学生上学的各种不便要如何解决
  无论是扩大学校规模,还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努力达到布局调整初衷的过程中,上学难、废校利用难、学生辍学、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等"副产品"也在不断出现。到底要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困难,保证教育资源更加合理与优化?在这些问题尚且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以前,城乡教育模式的改革难免裹足不前。

上学路远,安全上如何保证?

   王亚萍(化名)上学的学校在另一个村子,叫靳家堡中学。从她家到学校的路程大概有6公里。早上5点多15岁的王亚萍就起床了。6点左右她匆匆吃过早饭,便和村里的5、6个孩子一起,骑着车打着手电筒出发上学去了。由于山路不好走,骑车到学校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这事一个自己耗费大量时间上学的例子,而更多的孩子要依靠可能不安全的校车。[详细]

想要吃上合格的早午餐很难

   家里的早饭有一个鸡蛋,这对王亚萍来说算是比较丰盛的,因为她下一顿饭,就得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因为学校没食堂,每天中午,王亚萍只得和同学们一起到校门外买些零食充当午饭。家里没有给她多余的零花钱,因此如果每天中午能够吃上一碗泡面,王亚萍就很知足了。好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学校又没食堂,学生们只得用零食当饭。[详细]

辍学率因为上学不便而上升

   在另一方面,"撤点并校"反而导致很多地区学生辍学率上升的情况,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杨兰和她的同事曾做过统计,贵州省晴隆县青龙苗寨7-12岁的适龄儿童120名,失/辍学72人,所占比例高达占60%。而主要原因就是实行“撤点并校”后,新设立的中心小学距离青龙寨太远,实际距离7公里。[详细]

校车事故所在地曾反对并校

   已造成15名学生死亡的校车侧翻事故发生后,村民们将车祸还归咎于近两年当地实行的撤点并校政策。村民们说,村子里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不方便,路上的安全无法保证。而在事故中失去了数名孩子的茌李庄村村民更是对撤点并校政策充满质疑。据介绍,茌李庄村原来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很多村民当初是反对撤点并校。[详细]

教育资源差异大,学生向何处去?

教育资源差异大,学生向何处去?

 ——一边挤破头,一边学生寥若晨星

  由于许多地方盲目跟风,为合并而合并,给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更重负担。鉴于上述问题,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防止“过度调整”,但“撤点并校”步伐并未完全停止,而对之前“一刀切”做法造成的后果,地方政府也未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而对于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追求,不管在哪里是一样的,这就更扩大了问题严重性。[详细]

为追求优质教育,造成学生大流动

  延安市延川县贺家湾乡中心小学校长王福恩说:"现在掏钱也买不来学生。咱这儿的条件要比过去好多了,但现在却闲着,而城里特拥挤。为啥?城里条件更好么,家长都把娃娃送进城里去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将孩子从农村学校转到城镇学校、从城镇的一般学校转到重点学校、从县城转到大城市的学校,这样的"流动"早已不是新发现。[详细]

并不只是有钱人想给子女好的教育

  并不只是有钱人想给子女以好的教育。延川县教育局副局长董军成说,去年延川的延远中学有170多人考上延安中学,而延川人的“供书”热情相当高,只要有能力就把孩子送到延安等地读书,家长则携家带口在当地租房住。延安中学附近有条沟,本名叫“延中沟”,现在当地人开玩笑把它改名叫“延川沟”了--这里的房客50%以上是延川人。[详细]

结果是农村学校没人,城镇学校拥挤

  也不只是延川人才有“供书”的热情。靖边县镇靖乡学区校长李锦禄认为,这种热情背后,除了社会普遍重视教育之外,还有种特有的心理。“农村娃娃进城上学,就像咱农村那个放羊,头羊一走,羊群都跟着走——有钱人把娃送进城,其他人就眼热了,人家能去,咱为啥不能?就也去了,结果农村学校越来越没人了。”[详细]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已经亟待解决

  陕西府谷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李慧也举了个例子:与内蒙古接壤的府谷县古城乡中心学校,就有很多来自内蒙古的学生,因为“咱这的教育水平比内蒙古强”。与府谷一河之隔的山西保德县,涌到府谷来上学的学生也很多,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教育资源差别愈发明显的现在,很多学生何去何从?这不能不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详细]



  更多>>
2011.12.14 2011.12.13 2011.12.12 2011.12.09 2011.12.08
电动的幽灵 解振华发飙是一种态度 通途与生命,生命重要 被忽视的农民工讨薪成本 放下伸向彩票的手
2011.12.07 2011.12.05 2011.12.02 2011.12.01 2011.11.30
是什么让电煤如此 没有 怎么定义 电视剧广告不是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