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1082011.7.19

  说起唱红读红,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重庆。其实法国也曾经掀起过这样一次“读红”浪潮,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是匈牙利移民的后代,他认为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远远不够。于是在上任后不久,颁布了一道总统令:所有高中生必须阅读二战小英雄居伊-莫凯的绝笔信。但谁知总统令刚颁布,就引来一片反对声。人们在巴黎莫凯的母校外举行了盛大的抗议活动……[看法国读红运动]

萨科齐发起法国“读红”运动

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是匈牙利移民的后代,他认为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远远不够。为输灌并激发法国民众的爱情热情,萨科齐重推二战时期的“甜蜜法兰西”运动。

法国民众缘何不买萨科齐“爱国”的账

很大程度上是法国的民族性格决定的。可以说法国是一个对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热衷和警惕都是很极端的国家。

备受革命“蹂躏”终将导致民众不信任感

极端个人主义导致对组织的不信任,导致对个人的重视而容易忽视秩序,这构成法兰西民族的特质文化与特殊传统。

 法国也有“读红”运动:萨科齐推行爱国主义教育

  《发源于重庆的唱读讲传运动遍地开花,再现了久违的“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壮丽景象。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令我惊诧莫名的是,法国竟然也有“读红”运动!但在全国上下一片强大的抗议声中,萨科齐不得不终止了刚刚颁布不到十天的总统令。这成为法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个总统令……[你知道甜蜜运动吗]

萨科齐欲推动甜蜜法国运动增强民众爱国心

  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是匈牙利移民的后代,他认为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远远不够。为输灌并激发法国民众的爱情热情,保护法国文化免受异国文化“入侵”的影响,萨科齐拟重推二战时期的“甜蜜法兰西”运动。“甜蜜法兰西”在二战结束后很少再被人提起,但萨科齐政府现在为了激发民众爱国心却准备重新推动。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刚刚上任不久颁布了一 个总统令:强制要求所有高中生必须阅读二战时期法国反纳粹小英雄居伊-莫凯的事迹。希望高中生通过阅读莫凯的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对抗压迫、勇于牺牲的精神。萨科齐在竞选总统期间,曾多次在演讲中引用莫凯的绝笔信内容,以此唤起民众的自豪感。[详细]

居伊-莫凯和他的绝笔信

  居伊-莫凯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反纳粹的小英雄,上高中时加入法国共产党。于1940年10月被德国纳粹逮捕入狱,罪名是他在巴黎非法散发共产主义传单,尽管他受尽了酷刑,却视死如归,1941年10月22日,莫凯被德国纳粹枪杀,年仅17岁。莫凯在遇害的前一天,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的开头写道:“亲爱的妈妈,我深爱的弟弟,我深爱的爸爸,我要死了!我要求你们,尤其是妈妈,一定要勇敢。我希望像走在我前面的人那样勇敢……当然,我宁愿活着。但我衷心希望的是,我的死能达到某种目的……虽然我17岁半的生命如此短暂,但除了离开你们,我没有遗憾。”

民众反应:总统不能够决定学生学什么

  萨科齐总统令刚颁布,就引来一片反对声,反对者包括教师、其他党派人士、历史学家以及当年法国抵抗力量的成员。人们在巴黎莫凯的母校外举行了盛大的抗议活动,要求萨科齐取消这一命令,特别是教师们,更是拒绝阅读这封绝笔信。巴黎历史教师阿尔贝蒂尼说:“虽然我尊重这位年轻人的事迹,但我认为,总统不能够决定学生学什么,也不能命令我教什么。”很多人认为,总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本意也许没有错,但程序正义更重要。教育应以健全的公民教育为目的,具有独立性,崇尚自由而多元,它除了依附独立、个性、自由之外,不再依附于其他的东西。总统在未经国会投票形成决议的前提下,就擅自动用权力,以命令的形式强制学生阅读,无疑是在践踏正义的程序性,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在全国上下一片强大的抗议声中,萨科齐不得不终止了刚刚颁布不到十天的总统令。这成为法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个总统令。

 法国民众缘何不买萨科齐“爱国”的账

  说到法国我想到的词汇是民主、革命、埃菲尔铁塔、罢工、还有葡萄酒。法国人的个性自由,也崇尚个体行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总是很警惕和极端,我们从其中不能够忽视的是一国的政治文化遗产,一国的政治文化构成了国民集体行动的集体无意识。也打造了法国人的性格,他们认为自由高于一切,包括民族与宗教。[你了解法国吗]

   法式爱国主义:时而尴尬的口号  

  法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是“国家认同”工程,而这主要通过语言和史地教育来达成。到1881年,法国各校教室差不多都有挂图,用以灌输学生“国家六角形”的观念。它们构成了有力的象征,促使年轻的心灵去体会“祖国”一词更深层的意义。而著名语言学家费迪兰德-毕森就曾宣称,教授“我们优美而高贵的母语”,“是初级学校的首要任务~一项带有爱国性质的任务”。此外,法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侧重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爱护,又突出地体现在名目繁多的博物馆教育中。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法国经济地位的下降,“经济爱国主义”开始盛行法国。此外,法国政治和文化界陷入对全球化的敌视中,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法语、法国菜肴和法国艺术不被外国文化征服。但事实是,法国人保护本国文化的行动往往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成功,总统萨科齐的努力也屡屡被看作争取选民的作秀。

   法国从不谈论国家身份  

  《泰晤士报》认为,燃烧的巴黎郊区、种族问题引发的城市争斗以及破旧工厂门口的暴力罢工事件……法国新的国家形象中显然不再有它们的容身之处。曾经用来歌颂法国抵抗运动的歌曲《甜蜜法国》如今成了对法国草根人群的朦胧赞美。但批评人士认为,这首歌曲与现代法国毫不相干——相较于农村人口,法国的城镇人口多出了两倍,另外,目前的法国人中有500万人是穆斯林。此外,并非所有法国人对这一爱国主义运动都有热情。批评者认为,政府似乎更想回到20世纪的头50年,而不是规划法国的未来。法国反对党社会党主要成员佩隆指责政府部长们试图从国民中拉选票。“法国从来没有谈论过国家身份,展开这样一场讨论是危险的。”他说。另一名社会党议员让-克里斯托弗-康巴德利斯指出,自2001年以来,萨科齐在每次大选前都会发动一场关于移民和国家身份的讨论。

   法国人崇尚的自由与包容

  如果你看过《罪恶部队》这个电影,或许就会对法国人有了解。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基于各个民族的外来移民法国人或者仅仅是生活在法国的人,为自由而做的斗争。法国不像澳洲,加拿大,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但在欧洲大陆上法国是最大的移民国,法国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可以让电影里这些人为之牺牲生命!那就是自由与包容,为这些外来的难民 提供了安身之所,几乎被突厥人灭族的亚美尼亚人后裔,惨遭纳粹屠戮的犹太人。根本上讲,若失去法国这一片仅有的净土,他们将无法生存。一个强盛的民族才宣讲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的极致代表现在是韩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基本都是不可理喻的存在,征服世界的存在。 若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可以抛却民族与宗教,那最后形成的社会形态,就是法国。法国在我心中,是这个星球所有国家大联合的缩影,是我心目中唯一一个有可能共产主义的国家。法国人懒散浪漫,也影响着这些外来人,同样的革命会议,电影里的这些人没有一点要干大事的样子,他们饮酒作乐,一点也不严肃。他们没有宗教给予的枷锁,淡化民族主义的仇恨,没有远大的理想报复,只为能消灭独裁,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在战争之中,总有人在讲不能自己,甚至灭绝人性,就像今日赎罪的日本老兵,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的革命者在讲道德,他说我不杀人,哪怕是德国人,不是我害怕死亡,这是道德问题。其实有些事情是很简单的,暴力是错的,哪为何大多数人认为以暴制暴是对的呢?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恶的念头,一旦放纵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法国人的民粹主义情结

  法国人或许是世界上罢工最多的一个国家了,他们的罢工情结极具民粹主义色彩。民粹主义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忽视制度化程序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个角度,可以把民粹主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合法性即在人民的意志之中,因此它体现了激进的民主理想。这种民粹主义对应于直接民主,其特征是民主的极端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倾向深受卢梭的人民主权观念影响,卢梭推崇公意,主权不外是公共意志的体现,而公意的人格承担者正是人民,公意在卢梭眼里是绝对的善和绝对真理。公意要通过民众的经常集会而体现。公意的绝对地位使得政府和立法者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在政治设计上,法国合法政权必须要反映公意,总统拥有全民公决的权力,贬低制度化的责任和义务。体现在社会结构中,表现为法国原子化个人构成的大众社会,依照康恩豪萨的说法,大众社会结构意味着中间组织的缺失,是一种有分散的个体组成的,在这些个体和国家之间只存在低一个层次的社团生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但个体很难被国家发动而且国家还反过来收到来自民众的间歇的缺乏理智的 影响。

 
 备受革命“蹂躏”终将导致民众不信任感

在近代史上的世界民族之林中,法兰西民族素以“政治民族”著称,法兰西民族普遍热衷于政治问题,而法国可以说的上是在近代史上的革命浪潮最猛次数最多的一个国家了,有人说法国人简直是备受“革命”的蹂躏,可是口号喊多了就让民众无所适从,最终民众就会谁也不信了…[你信仰什么理论吗?]

充满激情的法兰西民族:革命浪潮最猛次数最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法国是世界上革命最多的一个国家了,而法兰西人对于法则规律的探求有着特殊癖好,幻想着编纂一部完美无缺的宪法,以不变应万变。加之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理性思想的滋润、指引,法国大革命的仁人志士更是充满了对于理性的热切向往,他们把法典当作实现伟大梦想的最佳手段,法国宪法则是法国人以理性重构社会大胆尝试,它以启蒙运动和理性所确立的信念为基础。只是由于当时理性思想家在具体的宪法理论上存在的不同观念,导致法国大革命时的革命人士在宪法观念上主张各异,每当这时思想争鸣,就是革命爆发的时候,总是有人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思想,然后开始各种各样的革命。

革命过多,民众莫衷一是

毫无疑问,法兰西民族的理性思维发达,法兰西人长于抽象思维,崇尚理性精神,善于将一切事情都用理性去一一规范,相信人类认识能力的完美和高妙。然而政治这种发达的理性思维的运用导致了对绝对的善的执着,从而导致在应用世俗生活时的意识形态主义和理想浪漫主义,而鲜见实用主义。导致集体行动中的反理性倾向。法国理性思维的发达导致对形而上学的执迷与崇拜,而发展成为对现实世界的怀疑主义。所以每当革命爆发,民众耳边充斥的就是这些各家的理论,每个人都说自己的理论可以拯救社会,而说的多了,就和我们的狼来了故事一样,民众也皮了,没人愿意相信了。

 革命后遗症国家的哀伤
   玩儿神迹?大家不信了 

  法国人他们对自己利益维护也很重,欧洲有个传说:“上帝创造万物,把世界上最好的自然条件给了法国,后来觉得这对其它国家不公,便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法国人。”在《欧盟宪法条约》因法国公投而陷入危机之际,欧洲民众再次热烈谈论起那句古老名言:“法国国家不错,有问题的是法国人。”令法国政府头痛的是,法国民众似乎总爱跟政府作对,他们不管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是否会使法国的影响力受损,他们只看重自己的眼前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可以说这和法国革命浪潮最猛次数最多不无关系。革命后遗症的国家就是这样,当总有人和你说“XX才能救世界”,你还信么?所以现在民主派越来越像邪教了,玩儿神迹,就是因为大家不信了。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