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1892011.11.15

  小费是一种在欧美国家流行的服务业的风俗习惯。例如在餐馆用餐、在酒店住宿、在机场搬运行李等等可能都要付小费。不管你是否知道关于它的种种故事,也一定在电视上见过类似的场景。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都有了给小费的风俗,当然随着地域可能也有一定的差别。 [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全世界范围内,小费文化是什样的?

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付小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也因地而异,各地关于这一点的风俗不尽相同。

小费,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晴雨表

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2008年至2009年期间,小费下降了5%,2009年至2010年,基本持平,但是,最近的一段时间,小费上升4%。

小费文化在海外,应该入乡随俗吗?

这种原产于欧美的文化传入其它地域之后,也有了地方的特色。作为服务业的一种文化,到了海外应该入乡随俗吗?

  
 全世界范围内,小费文化是什样的?

  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付小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也因地而异,各地关于这一点的风俗不尽相同。形形色色的小费文化难以历数,在不同场景中的不同应对更是让人头疼。为什么美国很多餐厅的服务生都非常在意小费?因为他们只领基本工资,小费=奖金,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我来说两句]



  很多人只领基本工资,小费是主要收入来源 

  小费虽然并不是法定消费项目,数额也沒有明文规定,但是在美国也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只要是服务行业,像是餐厅侍应生、出租车司机、还有酒店服务员、导游…他们的基本工资都很少,在很多地区,小费就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美国老板很精明,他们把服务生的大部分薪水交由顾客负担,用小费的形式来支付。所以服务业者只有努力以服务品质来争取收入,客人则以“小费”来答谢服务人员,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也是基本的消费认知。调查发现92个服务行业,其中19个职位的小费占员工收入至少25%。在某些情况下,小费占收入超过50%。

 
  当没有小费时,服务生生气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美国的一些州,当服务员给客人服务之后,这个客人的消费总额的8%就被当做是这个服务生的收入,这部分是要交税的,每个月老板发工资的时候会自动按照这个金额扣除,所以当客人不留小费时,服务生会很生气也就可以理解了。一般的情況下,午餐是付 10-15%的小费,晚餐是15-20%的小费。对于其它职业,小费也是主要收入的来源,通常按照其职业的培训和技能,例如,纹身艺术家需要一些培训,技能和天份,其小费占收入的18%。而对于酒店、出租车、理发、洗车等事情来说,给小费的方法与方式也是一定要掌握的。


  世界各地风俗各异:看看各种不同情况 

  在日本,当进人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而澳大利亚也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在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小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的小费。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详细]

  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赠送小礼物来代替
  在大部分西欧国家的酒店,是鼓励付小费的。在餐厅,大部分国家的餐费中包含10%的服务费,如果不包括则应另付10%的小费。由于世界各地付小费的作法不一,因而收小费的比例差距也较大。初到一个地方,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要通过询问或参阅有关资料了解当地付小费的作法和比例,这样以后在生活中付起小费来才能得心应手。给小费的方式,除交付账单上公开列明的外,给小费多在私下进行。一般小费放在茶盘酒杯底下,或直接塞在服务员手里,或在付款时找的零钱不收权当小费。在官方接待中,因不收小费可酌情赠送些小纪念品以示感谢,如送包香烟、一小瓶酒等小礼物。

  
 小费,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晴雨表

  小费,美国许多服务业员工主要依靠的收入。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经过三年的苦日子之后,美国人的小费终于增加了。调查指出2008年至2009年期间,小费下降了5%,2009年至2010年,基本持平,但是,最近的一段时间,小费上升4%,是否标志着经济复苏的迹象?[我来说两句]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服务业人员也陷入危机 

  根据《24/7华尔街》审查调查的数据,找出赚最多小费的工作。虽然,整体而言,小费仍然没有恢复到经济衰退之前的水平,但是,近日正在有复甦的跡象。首席研究分析师凯蒂(Katie Bardaro)说:“小费的增加,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趋势,主要是服务行业,如餐馆,酒店和赌场等。但是,并不代表每个员工也增加小费的收入”。给小费不单单是一种个人和社会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经济的晴雨表。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在严峻的经济形势的挑战。这其中,尤其陷入困境、从各方面讲都受到打击的可以说就是以侍应生为代表的服务人员了。

  经济状况下滑,侍者的小费数量也急剧下滑
  在经济危机爆发的那一年,除了非常低端的餐馆,几乎所有的用餐场所顾客的数量都急剧下降。在很多地方,午餐或晚餐时间在商圈附近环视一下,就会发现很多餐厅的桌子都空空如也,还有很多餐厅甚至已经关门大吉了。侍应生每小时的薪资急剧下滑,水平非常之地。在很多州他们的工资都低于最低工资水平,大概每小时2.50 - 4.00美元左右。如此低工资的背后无疑包含了一个逻辑,侍应生们的小费收入能弥补时薪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总时薪至少能达到最低工资水平。这样一来侍应生们等于说完全是靠着小费生存的,然而事实的情况是,餐厅少有顾客光临导致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赢得小费,总时薪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这成为服务人员在萧条时期所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之一。

  小费,是一种从欧洲传到美国的“舶来品”
  南北战争结束后,大量富裕的美国人开始到欧洲旅行,他们把给付小费的传统带回到了美国。但美国与欧洲不同的是,美国没有贵族传统。所以其实,给小费对于美国来说也是舶来品,是从欧洲进口而来的,一开始在美国采用推广的时候,也遭到了慷慨激昂和有组织的反对。但是就像《纽约时报》在1897年描述的那样,给付小费的传统像“邪恶的昆虫和杂草一样”引爆并蔓延。不过最终,给消费的行为还是作为一种风俗存留了下来。如今,在金融危机尚不知何日可解的时候,能不能将有所回升的小费数量作为经济回暖的标志呢?毕竟只有消费者手中的余钱增多,才会给服务者更多的小费。

  
 小费文化在海外,应该入乡随俗吗

  小费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到一家西餐厅,侍者都是外国人,那么你是按照他们的习俗给小费呢?还是按照本地的风俗不给小费呢?这可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至于你到国外时,倒是应该入乡随俗,就没什么纠结了。[我来说两句]

 

  《酒店巴比伦》一书中有记载:“酒店的员工经常生病,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假装生病。但在出手大方的老客人,比如来自阿拉伯或者德州的石油大亨住店期间,往往是员工出勤率最高的时候。德州的石油大亨从酒店门口下车迈出第一步开始直到走进电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想方设法在他可能路过的地方出没。酒店的门童最清楚哪些人不爱给小费,碰到法国人、西班牙人,酒店门口的门童就划拳,输掉的一方就要去送行李。在客人离店的时候,房间服务员和去取行李的门童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客房,谁先到谁就能拿到客人留在房间的小费,抢夺激烈的时候,甚至会引发斗殴”。
  今年7月31日,卡梅伦夫妇和助手来到意大利一家咖啡厅,他们准备坐在露天座位上,边喝咖啡边欣赏旁边的美景。卡梅伦点了两杯卡布奇诺和一杯普通咖啡。当他请女服务员上咖啡时,女服务员却说,自己太忙了,要他们自己去取。受到如此冷漠的待遇,结账时,卡梅伦似乎并不开心,他没有留下任何小费。后来此事被媒体发现,卡梅伦被迫返回这家咖啡店,“补交”小费并向女服务员道歉。尽管按照规矩,如果对于服务员的服务不满是可以不给消费的,但是卡梅伦最终还是回来给她补上了消费。由此事也能看出“小费”的影响力。
  而另一些入乡随俗的“小费”则是不值得提倡的。例如有记者的菲律宾驾车出门采访,无意间误入单行道。警察示意停车后,记者连忙出示相关证件,解释说因不熟悉路况而未能看见单行道标志。警察告诉记者,附近没有单行道标志,但司机应当根据其他车辆的行驶方向做出判断。不过,他将不追究记者此次违章行为。这名警察紧接着又补了一句:“可以帮我买杯饮料吗?”。
  怎样看待小费文化?可能很难有一个一致的看法。但是大体上,小费对于欧美及其它一些地区的服务业人员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打分:服务好了,就多给一些;觉得服务不好,就少给一些或者不给。同时,它也是一种基本礼节,只要对方的服务没出错,就应该给予小费以表示对他的感谢。如果身在海外,自然就应当入乡随俗了。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