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到了,或许这个节日的欢乐的气氛让我们忘记了这个节日来历与一场屠杀密切相关。这个节日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庆祝什么,而是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建立的节日。在美国很多孩子都没有过过儿童节,他们说因为生活幸福所以每天都在过节;今天面对这个节日,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我们要做的是从生活小事中就去关心孩子们,而不是应景式的关心。 [今天你儿童节了吗?]
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屠杀有关。
每个国家的儿童节都各具自己国家的特色,那一天很多孩子都是幸福的。
在美国孩子们是不过这个节日的,他们说自己天天都在过节。
儿童不应仅仅在儿童节这一天感到幸福、快乐,受到重视和爱护,而应在生活中的每一天。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每个国家在这一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包含着浓浓的自身的特色,但是大家都是希望孩子们能永远都这么开心。[我来说两句]
日本:一年三次儿童节
|
韩国:缤纷礼物手机受宠
|
伊斯兰国家:快乐的“糖果节”
|
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
巴西:看病打针,健康第一
|
哥伦比亚:儿童节戴面具、扮小丑
|
瑞典:“龙虾”和“女神”
|
西班牙:花车游行
|
德国:庆祝方式各不相同
|
“六一”了,网上又开始了家长要不要放假陪孩子过节的讨论。有些悲哀地是,中国相当多的人对节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否放假的层次上,对这个节日纪念什么,呼吁什么却并不关心,于是劳动节无非活跃了旅游经济,情人节无非刺激了电影票房,端午节无非多卖了几个粽子而已。[我来说两句]
|
![]() 更需关注那些没儿童节的孩子 在回顾了儿童节的由来和意义之后,我不得不提及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惠州童工事件。尽管这些新时代的“包身工”在媒体的力量下被成功“解救”了,但我忍不住还是要追问:造成童工现象的根源——贫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否得到了改善?有许多处于“失语”地位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在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用汗水浇筑着钢铁水泥,他们做梦都想到这样的“欢乐园”玩一次。还有哪些处于战乱中的孩子们,谁能去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呢? | ||
|
|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