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转发至: 搜狐微博微 博 开心网开心网 人人人人 白社会白社会 分享到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网易微博


  节后走向交叉口:为了生存选择你,为了生活离开你。有些人仍然回到大城市,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些人选择不再回来,留在家乡开始新的生活;有些人则辞掉工作去远行……2012年,生活又有哪些新选择?身边又出现哪些新趋势?这些都值得我们观察记录和思考。[我来说两句]
  •   春节回家过年,在经历了二三线城市生活的短暂洗礼之后,巨大的环境落差让人无所适从,于是他们选择接受现状,继续回到大都市投入年复一年的工作,虽带着无奈,仍勇敢背起行囊重拾梦想杀回到曾经奋斗过的大城市。

      坚守在大城市:“北京是一个你越了解它就会越迷恋它的一个城市,还有就是在这里总会机缘巧合认识有趣的、志同道合的人。”感性的小桃每一次选择城市都会考虑到人文环境,而在家乡“城市太小,人都在一个圈圈里,不出三个人都认识。但是她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你不同,所以选择离开。”

      “与其在二三线城市的‘关系酱缸’中浑浑噩噩厮混一生,还不如回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自食其力创造和实现自我。这是自由的方向、财富的光明径。”时评人童大焕为年轻人的逃回喝彩。2010年,他曾用数据证明“逃离北上广是个伪命题”,当时他就指出“大城市尽管有高房价、生活节奏快等这样那样的压力,但通过个人奋斗仍然有可能突破这些瓶颈”,如今那些在家乡碰过壁的人用亲身经历对此作了验证。

      困扰很多,可还是不舍得走:“房子、车子、孩子都是我头疼的问题。”在北京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打拼了4年之后,孔洋当初的豪情壮志,如今已被买房的压力、紧张的工作、每天两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程磨灭了不少。可是一想到:“舍不得北京的户口”“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好工作”“回去重新开始太难”“回家面子上也过不去啊”等等回答,是各有各的难处。最后的总结是“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

  •   在别人看来,外省青年们在北京的这些年里,学会了大城市的傲慢;而在他们自己眼里,也许是小城市变得更加世故了。回到小城市,年轻人们都在忙着老去,城市忙着建新城,忙着让房价跟一线城市看齐。

      不甘过平庸世俗生活,想着有一天能离开:

      小桃2006年后回到青岛的那三年有着这样的感受,作为一个石油子女,她完全可以沿着父母的生活轨迹走进国企,过上安稳的日子。“但那是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她选择创业,开了一个服装店。“收入还算可以,也没遇到什么麻烦。生活安逸,只是感觉不适合年轻人,再也找不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在北京就完全不同。她是一个奢品私卖网站的运营策划,月薪5000多。租着国贸附近的房子,每周都有两三次和朋友一起“腐败”的饭局,这样的生活并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压力与焦虑”并存,反而显得轻松自在。就在两天前她告诉记者“已经离职,准备和朋友一起创业”,仍然是在北京。虽然也有过厌倦和无助,但是“北京毕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有那么多有梦想的人,所以生活才精彩。”

      回头太难:想起毕业时为圆自己梦想,依然执着地投奔一线大城市而去。重返家乡,重拾以前的老交情。终究需要一个台阶,事关面子,这无异于让他们承认,迄今为止所有出走的尝试都失败了,丢掉既有的圈子,他们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努力,让邻里邻居眼睁睁瞧着,这个迷途知返的人。
    •   动作相同,不同的是方向:没有什么决定是可以两全的,如果总是这样,你永远做不出什么决定。当你最终顺了自己的心,而不是遵循生活的习惯,自己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你就不要抱怨。一个人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桃花源因你而存在,彼岸花为你而盛开。

  •   在很多北漂看来,大城市中,个人不过是一束射向天空的夜灯,甚至什么都不是;而身在小城小镇,或许就是最特别的人。

      “这个城市很美好,灯红酒绿,似乎遍地都是机会,就连树叶上都挂满了各种梦想,但是,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那其中是否有一盏灯为你而点亮?高楼林立,密密麻麻,那其中可曾有属于你自己的方寸安身立命之地?” 在北京“暂住”了11年的他“经历了无数次天人交战,痛苦、挣扎、彷徨、迷茫、沮丧…”,最终选择离开。

      打上几年工最终还是要回去,也许会在家乡做个“小买卖”,“毕竟根儿还在家里,不能在外漂一辈子啊!”张莹说。同样对于打算在北京创业的小桃而言,长久地在此定居还没有考虑过,“北京不适合生活养老,除非找个北京爷们儿嫁了。”


  •   人物介绍:Rick(化名),37岁,市场经理

      Rick的网络头像是一张手脚大张、高高跃起的照片;见面后的感觉,却与照片有些距离,人看上去挺朴实。 “我知道,现实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只不过,我还是期望能时不时地跃起,去体验自由的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在已过而立的年龄辞职出国留学;又在别人忙着赚钱、打工时,一次次地背着行囊旅行;在可以留在异国工作时出人意料地决定回国。

      其实出国时我已经不小。那时工作了11年,从家乡辗转到深圳,最后来到上海,成为了一家国营企业的小中层,手里还有不少企业的原始股。照一般的人生规划,这时应该考虑成家的问题。可就在这个时候,我却做出了令周围大部分人大跌眼镜的决定:辞职留学。

      我一直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大多数人包括父母眼里,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好员工或者好孩子。因为张扬的个性,我丧失和放弃了许多在别人眼里看来很好的职位、提升的机会和大把的金钱。每当这时,我就问自己,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和人生?应该说,我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尽相同的,但有个原则一直是我坚守的,那就是过自己觉得快乐、有意义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   新年伊始,不少职场人又开始蠢蠢欲动打起跳槽念头。都说新年再出发,现在这个时刻离开老东家另攀高枝想必是很多职场人的想法:年底的双薪、年终奖、红包都到手了,现在走人是理想时机;和主管关系不太好,这次的年底升职加薪又因为他而被压制,还是找个新方向吧;老呆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情很无聊,想换个环境,说不定能有更好的前途;又或者,现在的工作实在不适合自己,应该找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在关于“春节假期过后,最关心什么”的调查中,受访700多人中,有37.65%的白领计划在春节后到新的企业上班,成功完成“跳槽”。

      调查中,最多的受访者显示出非常明确的“跳槽”倾向——有37.65%的白领计划到新的企业上班,成功完成“跳槽”。其他三项“调整状态,投入工作”、“新一年的工作绩效指标”和“是否会有新的工作计划”标记的是职业稳定性特征,比例分别为24.85%、12.04%和10.67%——三项之总和接近一半。

    •   是选择在大城市,被挤得像沙丁鱼,还是选择在老家当死咸鱼?逃离大城市的压力后,他们迷失于小城市的平庸与固化。在他们对城市做出选择的背面,是城市对他们的选择:大城市抑或是小城市,都拒绝这批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这些年轻人左右为难的旅程背后,是几乎一代普通青年艰难安放的前途与希望。

    身在其中,时常纠结

         一批年龄在30岁上下,混迹于北上广的外省青年们,以为老家意味着更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更惬意的幸福细节。逃离北上广,带着爷不留此处的痛快。

        重返家乡,重拾以前的老交情。终究需要一个台阶,事关面子,这无异于让他们承认,迄今为止所有出走的尝试都失败了,丢掉既有的圈子,他们应当放弃不切实际的努力,让邻里邻居眼睁睁瞧着,这个迷途知返的人。

        不过再怎么着,面子也比蜗居的现实更廉价。摇摆之间,返程的机票或者车票就订好了。

        从某种意义上,这一张往返程的票根,是两个城市对他们下达的“不适宜鉴定书”。北上广以及家乡都不适应自己了。外省青年眼里,北京是堵的,贵的,拥挤的,奢侈的,排斥人的,是人家的北上广。而回到小城市,是势利的,关系的,拼爹的,依旧是别人的。

    一旦离开,分外留恋

        于唐果而言,离开北京,抑或是离开家乡,都躲不开一个“逃”字。

        从北京逃回老家后,除了她自己,没人拿她当大城市里回来的人,乡下人有自己的“堵”。她说起国家大事,家里人都不大爱听,觉得那些事八竿子探不着。

        唐果就成天在家宅着,上网,看书,思考一个终极问题:我往哪里去?大城市呆着别扭,在县城体面的工作不好找,卖衣服、当超市收银员,又嫌丢人。

        她在城和乡之间打转,找不到出路。最近,她对人生有了进一步规划,去日本。他们村好些人这样,交3万块中介费,从青岛到日本打工去,学名叫“研修生”,听说一个月起码挣一万。

        那么,下一站在那里呢?

        关于生活——
        生活是一种历练我们思想,锻造我们灵魂的东西,是我们通向理想之地的交错航道。置身其中,坚守与退避,选择与放弃,随时如影般伴随着我们。人生最痛彻的一种痛,不是受挫后的淡漠,不是大败后的悲声,而是我们渴望经历的,我们从未曾涉足过,我们走过的路一直环绕在当初的梦想之外。

        关于选择——
        任何选择都有缺陷,没有什么是两全齐美的。如果你总是希望样样占全,那么你永远也做不出什么决定。当你最终按照自己的心意,而不是遵循原有的生活习惯,自己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就不要抱怨,更不要后悔。一个人只有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