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恩柱(2000年01月——2002年08月) |
高祀仁(2002年08月——2009年03月) |
彭清华(2009年05月——2012年12月) |
张晓明(2012年12月—— ) |
中联办历任主任
香港中联办“血统之谜”:曾是新华社香港分社
两个“新华社香港分社”
香港中联办的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回归前,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中国政府不承认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故不会在港设大使馆或领事馆等外交机构,因此称其在港代表机构为新华社香港分社,人称大分社。而总部在北京的新华通讯社在香港也有一家新华社香港分社,当时被人称为小分社,现名是新华社香港亚太分社。[详细]
香港仅有的三个升国旗挂国徽的机构之一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决定,2000年1月18日起新华社香港分社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同时改名的还有澳门中联办。作为香港仅有的三个升国旗挂国徽的机构之一,中联办担负促进香港与内地各领域交流合作,联系外交部特派员公署和驻军等五项重要职能。[详细]
中联办并非中联部
中联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中联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由于名称的相近,长期以来经常被公众混淆,甚至认为中联办是中联部的一个下属机构,而实际上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中联办是国务院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办事机构,而中联部属于中共中央属下的外事单位,主要是负责处理和联络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兄弟党派或者友好党派之间的事务。[详细]
肩负交流重任:邀党校校长培训香港公务员
国情培训成港公务员必修课
香港回归后,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在主权上回归了,但人心的彻底回归还需时日。中联办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促进两地交流的任务。回归15年来,已有数千名香港公务员在内地接受了国情培训课程,给他们授课的老师有中央党校校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防大学将军、名牌大学教授等,其中专门针对新闻界的国情研修班,更吸引了不少香港媒体的中高层报名参加;而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国情培训已成为香港16万公务员的必修课之一。[详细]
中联办的地位与中央政府各部门并不相同
有人认为香港中联办的地位相当于中央政府各部门,这并不完全正确。中央政府各部门是指国务院各部委,香港中联办的地位虽然相当于各部,其主任也由部长级官员担任,但中联办并不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而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并不负责当地行政事务,且处理的事务既有专门性的,又有综合性,还有跨部门性的,如联系外交部特派员公署和驻军就涉及外交和国防的事务。[详细]
充分倾听香港民众意见
作为中央在香港的派驻机构,中联办的一举一动也牵动香港各界眼光,无论是大楼里的人事变动还是轻微的风吹草动,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而在社会政治化程度较高的香港,中联办也得以有机会充分倾听吸纳香港民众的意见,并及时反映给中央。[详细]
中联办与香港:同香港共患难 工作人员融入港式生活
工作人员过惯“港式生活”
多年来,在外界眼里,巍然伫立在西环海边的中联办,以及在大楼出入的工作人员,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身上难免都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果有机会走近中联办,走近那些大部分来自中央各部委或内地各省市的工作人员,就会发现,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过关、候车也要排队,他们也放香港的假,遵守香港的法律,尊重当地的文化,遵照香港的规矩。有的人在这个城市居住久了,还学会了广东话,养成了港式生活习惯。只不过,从被派驻香港的那天起,他们就都被告知,中联办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详细]
SARS过后不遗余力帮助香港复苏
回归以来,香港经历过不少的惊涛骇浪,金融风暴、禽流感、SARS……每遇到一次危机,中央伸手帮助香港渡过难关,中联办都亲历其中。
提起SARS时的经历,一位中联办工作人员的体会是“刻骨铭心”。“那段时间,香港卫生署天天公布感染及死亡人数,香港被世界卫生组织划为疫区,商店里没什么人,路上行人个个戴口罩,露出一双惶恐的眼……”在各界的齐心协力下,香港最终战胜病魔,“当世卫宣布将香港从疫区名单上除名的时候,我们的兴奋程度真的不亚于香港市民。”
SARS过后,香港进入了艰难的复苏期。中央适时和香港签定了CEPA(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并率先在广东开放个人游香港,拉动了香港经济。 [详细]
金融危机时每日向中央上报香港金融动态
金融危机是近年来香港遭遇的一大挑战,如何度过难关,这其中也有中联办的身影。在彭清华的“致各界人士的辞行信”中,他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了社会繁荣稳定。放眼当今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香港与祖国同舟共济,风景这边独好。”中联办副主任王凤超披露,“中央关注香港金融界,中联办每天向中央报告香港的金融动态。”[详细]
中联办有大事也有琐事:为留港学生注册,向玉树捐款
相比“非典”和金融危机等大事,中联办更多的时候是做着一些琐事。只不过,事虽小,却也重要。比如,为留港学生注册、接收并转交香港各界捐款等。
按中联办规定,凡在香港就读、合作研究时间超过6个月(包括6个月)的学生、学者,都应于抵港后3个月以内到中联办报到注册,原则上逾期不予注册。注册在案的学生将来毕业离港时才能开具“在港澳地区学习证明”。凭这一证明,内地生在回内地后可以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香港各界持续关心灾区同胞,不断捐款捐物赈济灾区同胞。地震发生20天后,中联办就收到了8400万港元的捐款。
结语
彭清华告别中联办,张晓明走马上任,这个略带神秘的机构再次引发媒体关注。随着近年来中央对港澳台事务的重视,两岸四地的走动越来越频繁,中联办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普通人来说,曾经陌生、遥远的香港已经在港澳自由行中慢慢变得清晰、真实,而作为香港与内地重要纽带的中联办,面纱后的真容也将渐渐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