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3月1日 第867期

新时期的农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长期存在的矛盾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需要被正视和解决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河北省近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万名干部下乡蹲点运动,除了要帮助发展经济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维护稳定的任务。干部下乡蹲点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干部下乡与过去虽然已有很大的不同,在外部条件和内部需要上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思维上,二者却是一致的。

>> 新闻:河北15000干部将下乡8个月 帮助发展经济维稳定

BRIEF 1

干部下乡蹲点由来已久

在“四清运动”中曾到达高峰

BRIEF 2

新时期官员仍对下乡蹲点“情有独钟”

领导带头进村,大规模组织干部下乡

BRIEF 3

干部下乡蹲点,已是旧瓶装新酒

工作思维不变,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已经变了

BRIEF 1

干部下乡蹲点由来已久

在“四清运动”中曾到达高峰

  组织机关干部下乡蹲点驻村的工作方法,由来已久,从建党初期、战争年代,一直沿用到建国后。革命时代的反对本本主义,1950年代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四清运动”中的扎根串连,都是颇具时代特色的“下乡运动”。尤其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四清运动”中,数百万干部响应中央号召到下乡下厂,将“蹲点”工作方式发挥到极致。

阶级斗争背景下的干部下乡蹲点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开展时,国内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全党上下正集中精力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如何认识这一危局以及怎样化解?党中央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导致了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大讲阶级斗争,决定在城乡发动四清运动。大兵团作战,百万干部下乡蹲点搞运动,一场四清革命高潮于1964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地区掀起。 在天津、济南、合肥、南京、上海、郑州,负责“四清”工作的刘少奇找地委书记座谈,不厌其烦地介绍蹲点方法,讲解在四清中应注意和把握的政策问题……[详细]

下乡蹲点作为传统,总结出很多办法

  下乡作为我们的传统的工作经验,长期实行,总结出了很多办法,比如“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几十年提倡长盛不衰的话题。与此同时各地报刊搜集、诞生了一系列关于下乡的格言谚语,比如“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干部下田头,百姓有劲头”,“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还有“三解三促”,即了解民意民情、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这些都成为干部下乡蹲点几乎必提的要求和方法。

BRIEF 2

新时期官员仍对下乡蹲点“情有独钟”

领导带头进村,大规模组织干部下乡

  改革开放后,官员下乡蹲点活动仍屡见不鲜。即使进入21世纪,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与上个世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官员下乡蹲点仍很常见。一是这是党执政传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二是新时期的农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长期存在的矛盾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需要被正视和解决。因此,干部下乡蹲点固然有其形式化的一面,但也并非毫无意义。[详细]

模式一:领导下基层调研

  2011年,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在广东、山西、江苏、贵州、重庆、湖北、江西等省、市、区大规模组织实施。
  2011年5月30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轻车简从,谢绝市县领导陪同,直接来到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一进村,袁纯清径直走进房东李克斌家,并要求:在这里吃住,一不要添麻烦,二不要超标准。3天时间里,袁纯清先后深入十几户农民家中走访交谈,分别召开5个座谈会了解情况、研究问题。
  6月15日上午,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只带秘书和省委办公厅一位负责同志,不让市县领导陪同,直接驱车来到沈高村,住进了房东刁友生家。在沈高村的5天4夜时间里,罗志军先后走访了农户、老村干部、老党员,开座谈会,还花半天时间参加农业生产……[详细]
  2012年广东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下厂进村蹲点。其中,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有计划地安排到村或企业驻点1至3个月,吃、住在村企,与工人、农民交朋友,为工人、农民办事情……[详细]

模式二:大规模组织干部下乡,进村蹲点

  从今年2月10日开始,河北省15000多名干部将进驻到5010个村。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他们将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农村。这些干部将要为农村发展谋划出路,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并做好农村稳定工作。河北为此支付了2.5亿元干部工作经费,并将给这些村子预留共5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按照河北省委的要求,省直单位编制在60人以上的单位,需要派出6名干部,编制在60人以下的,派出3名。大规模的工作组驻村活动,已有先例。西藏去年选派210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从去年10月起连续3年进驻全区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在驻村动员会上说。他去年8月从西藏调至河北任职。
  驻村动员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告诫下乡干部,要真正俯下身子,要干出样子,让人家看到省里的活动是实打实的。“不能作秀,如果影响不好,不如不去。”张庆黎上世纪70年代曾下过乡。他在动员会上回忆当年的情形:到田间地头,蹲下来,抽一杆旱烟,跟老百姓的距离就贴近了,“他也就会跟你说真心话”。[详细]

BRIEF 3

干部下乡蹲点,已是旧瓶装新酒

工作思维不变,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已经变了

  从阶级斗争中走过来的“下乡蹲点”没有成为历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政者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改变。而另一方面,领导们所要面临的农村生态、社会形势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他们的任务早已不是“阶级斗争”,也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还多了“维稳”等新内容。

领导工作思维仍是一脉相承

  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多办实事,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作风。基层情况复杂,工作头绪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很多。正因为此,到基层蹲点这一工作方法才能长久不衰。
  领导们热衷于发动“下乡”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自上而下管理的思维没有改变。很多情况下,上面一个决策下去,却总不见效果,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基层落实政策的不放心,使得上级领导必须亲自走到群众中,到田间地头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机关干部工作组,乃是农村工作的“金钥匙”,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千把锁。对领导干部来说,到农村去调研、吃苦,与老百姓接触,也是其进行个人修炼的一部分。

时代不同,下乡蹲点任务迥异

  (1)阶级斗争曾是最主要任务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四清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阶级斗争。当时刘少奇指出领导干部不亲自去蹲点,没有资格当地委书记、省委书记。不下去蹲点,就是右倾思想表现。四清运动各重点县区集中上万人的工作团,撇开当地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搞“大兵团作战”,在众多地区开展夺权斗争,不断扩大打击面,致使基层干部人人自危,受到过火的斗争,使"夺权"成为这一阶段运动的突出特征。[详细]
  (2)维稳与发展经济渐成主题
  在河北省2012年这场声势浩大的干部下乡蹲点运动中,河北省委给下乡干部的任务是,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同时做好维稳工作,确保10月底前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并希望能让赴省、进京上访量大幅度下降。 按照规定,参与驻村的干部,必须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驻村工作每月不少于20天。河北一名干部称,河北通过多年维稳得出一个经验:只要把农村稳住了,首都就稳住了。从1995年开始,河北探索实施了“护城河”工程。这一工程旨在通过地区间的联防、联控、联调、联打的工作模式,“维护首都地区稳定”。[详细]

下乡干部工作形式已经改变

  一方面,较之过去的条件,现在的领导干部下乡吃住行已经容易得多。网络的发达也使得很多问题不用当面了解就能够知道。干部下乡已不局限于走到田间地头,而是多了很多别的途径与方式。 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下乡已经变了味。虽然都明确表态说,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要轻车简从,少带随行,不扰民,不铺张浪费。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更别提真的有什么调研成果了。“放空炮”、“瞎承诺”,或者“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是家常便饭,而摆排场、走过场也不少见。[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