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4月12日 第885期

消除职业歧视:技术含量低不一定收入低,月嫂高工资无可厚非:市场才是硬道理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龙年吉祥,生子扎堆,随着龙宝宝们的集体降生,“月嫂”行业忙的不可开交,北京、上海收费最贵的月嫂,佣金已超过1.5万元。其人力成本,远高于一个经过多年专业培训的医学博士。其实仔细想来从月嫂这个职业的变迁中,我们也能多少看到社会的一个变迁,比如80后愈来愈捉襟见肘的育儿能力和月嫂的稀缺,已经让这个从前只有出国才能拿高薪的行业日渐本地化……

>> 新闻:京沪月嫂最高月薪1.5万元 涨幅超黄金期楼市

BRIEF 1

从自己带孩子到“月嫂”当道

月嫂的变迁历史凸显时代变迁

BRIEF 2

月嫂为何风靡,只为月子餐和催乳吗?

80后愈来愈捉襟见肘的育儿能力和月嫂的稀缺

BRIEF 3

月嫂月薪过万惹争议

市场需求决定收入 调整心态需转变观念

BRIEF 1

从自己带孩子到“月嫂”当道

月嫂的变迁历史凸显时代变迁

上世纪90年代,没有月嫂只有月子中心,服务的都是有钱人

  在月嫂公司前,国内只有月子中心。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月子中心通常租用三星级以上宾馆,邀请儿科专家做顾问,定期为母婴做检查,有的还有产妇形体恢复课,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心理咨询讲座。那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助产士、护士。但月子中心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那个年代,一个月子坐下来,收费万余元。到月子中心来的多是明星,高薪员工,还有足球队员、企业经理、网络工程师的夫人。

1999年“月嫂”诞生,最初只想细分一下家政服务市场

  “月嫂”市场是由下岗工人刘京云开启的,1999年她创办国内第一家月嫂公司,据说"月嫂"这个名字也是刘京云起的。1999年,下岗工人刘京云在北京医院照顾生产的同事,她感觉,北京很多老家是外地的产妇,身边没人照顾,创办一个月嫂公司,为他们提供服务,将有很大市场。"当时只想细分一下家政服务市场。"刘京云说。
  【最初的月嫂】她请的都是北京籍的退休幼儿园老师、医生及下岗女工,并找来妇产医生、儿科医生、营养师给她们培训,使其成为具备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常识的月嫂。刘京云定的月嫂价格,高于保姆价格。那个时候,请个保姆才280元,而刘京云把月嫂价位定到了900元。即便最初2年,公司亏损,刘京云也没把月嫂价格降下来,"不能降,价格体现着月嫂的价值。"

2000年后,月嫂日渐被市场接受 月嫂价格水涨船高

 2001年之后,月嫂日渐被市场接受。2003年,张玉香看到刘京云的创业故事后,成立了深圳第一家月嫂公司。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月嫂公司的发展前景,纷纷开办月嫂公司。2005年,遍地开花的速度已经超出刘京云的预期,并在2008年达到了井喷。行业竞争加剧,也推动广告成本增长。张路军发现,不少月嫂公司每天在网络上投放的广告费达两三千元,是三年前的几十倍。于是,月嫂公司纷纷抬高月嫂价格,摊薄成本。龙年伊始,年前还是6000元的档位,年后就涨到8000元。“不涨价怎么行?如果维持原价,月嫂都会跑走。”张路军觉得,龙年天价月嫂,某种程度是行业合力所致。

BRIEF 2

月嫂为何风靡,只为月子餐和催乳吗?

80后愈来愈捉襟见肘的育儿能力和月嫂的稀缺

  月嫂也“天价”,这个新鲜事儿令不少人挠头,有的地方甚至酝酿起了“限价令”。据调查众多产妇、月嫂和专家后发现,“天价”由两股合力造成:一方面,新生儿家庭对婴儿护理常识匮乏,高度依赖月嫂的专业性;另一方面,有的中介公司夸大月嫂服务的专业性,并用“月嫂证”、简单培训等方式,打造出一个“新职业”,赚取“天价”佣金。

以前大家为什么不请月嫂

  80后一代出生的时候,那时候的准爸爸妈妈工资薪水不高,能让父母帮忙带孩子的基本都找自己的父母带孩子,80后孩子的母亲也多数都乐于学习,像给新生儿洗澡、抚触等月嫂的技能,年轻妈妈其实也完全能够掌握,都是老一代人言传身教的就教导了下来,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请人照看孩子的,但毕竟都是少数。

80后捉襟见肘的育儿能力将月嫂职业推向新高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要请月嫂呢?一些年轻父母坦言,身边很多人都请月嫂,出于面子他们也要请。还有一些年轻父母表示,优秀月嫂确实帮了不少忙。80后父母很依赖月嫂,带火了这个市场“不用说照顾孩子了,就是照顾我自己的生活,都做得不太好。”在谈及为什么要请月嫂时,生于1983年的市民李先生坦言说,他跟媳妇都是地道的“80后”,结婚后,两人做饭做家务甚至都是依赖双方父母。“这一下有了孩子,立刻慌神了,我跟媳妇基本对孩子什么事儿都不会干啊!”李先生表示,所以对他们而言,预订一个月嫂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婆婆是从农村来的,说实话,我看不惯她带孩子的很多做法,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了,可是婆婆只会用以前的老办法来带孩子,根本跟不上时代。”……【详细

产科专家认为有的家庭并不需要找月嫂,盲目攀比很可怕

  产科医生章蓉娅说,产妇、婴儿护理常识都很简单可以自学,消费不应盲目。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别人请月嫂了,自己也要请。”山大二院产房护士长张桂华从事了20多年的产妇护理工作,她对记者说,以前根本就没有月嫂这个行业,但这两年,甚至连一些产科护士都要请月嫂,对此,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需要请月嫂,目前很多年轻人在请月嫂时存在很强的攀比心理。 “比如说,家里边只有产妇一个人,没有老人照料,或者老人的身体不好,这样完全有必要请月嫂。”【详细

BRIEF 3

家政行业如日中天

行业标准推行难 消费者、从业人员都是受害者

  家政行业本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虽然目前这一行业在国内发展的还算是比较迅猛,但总体来说体制还是不健全,人们的思想还只是把家政定义在保姆,零时工等这一类比较低级的业务上,其实不其然,家政是一个包含一切与家庭服务有关的行业的总称,是一个广泛的定义。

开办家政公司成本低 “作坊”营业模式“低级”

  “只要缴纳3万元就可以办公司!”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实施,注册资金门槛的骤降使本来技术含量就不高的家政行业迎来了一次泥沙俱下的创业热潮。一间房、一张桌子、两个人、一部电话,这几乎是所有家政公司的原型。很多“见了人就骗、赚了钱就干、出了事就跑”的“黑中介”在此时泛滥,家政行业的风气陡然下滑。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2977家家政公司,注册资金过10万的不到10家。虽然已经有个别家政公司经过多年发展,铺设了上百家分店,但是运作模式仍然是"中介式服务",利润来源或自收取介绍费,或自与家政服务员报酬分成。这样的低级盈利模式让家政行业毫无商业机密可言,就连宣传方式都如出一辙:网站宣传、在医院发传单、在住宅区贴广告……家政公司分为两种:“大作坊”和“小作坊”。 【详细

员工从业资质审核不严 月嫂偷懒给孩子吃安眠药

  “家政公司大小无所谓,反正都是介绍完了活就不管事儿了。”梅阿姨在面试时多报了几年工作经验,还把自己大大的吹嘘了一番,就被评为"高级月嫂",拿上了月薪4000元的工资。梅阿姨很得意。“这就是小公司的好处,‘级别’评的高啊!”她相当明白,家政公司评定级别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都是自个儿说了算,所以连"黄疸"都不懂的"月嫂"也敢说自己干了四五年。家政公司也知道她们撒谎,但是不会戳破,还会添油加醋的把她们介绍出去,因为级别越高,家政公司的介绍费也会越多。"大家都是坐在一条船上的,心里都明镜似的,出了事儿再说呗。梅阿姨用“圈里人”的口吻叙述,曾有同在一个小区的一帮小月嫂,为了偷懒集体给要看护的孩子喂安眠药。被发现之后,保姆就跑了,公司搬了家继续干。

 

员工利益没保障:被雇主暴打公司扣“血汗钱”

  梅阿姨已经做了8年保姆,换过几十家公司,服务过的雇主不计其数。她曾因为碰着了孩子被雇主打过,也因为摔坏了东西从雇主家跑过。她“骗”过很多家政公司,也被家政公司扣下了不少血汗钱。她一直都无依无靠,生了病就自己扛过去,没活干就住在各种地方。她说,这行很辛苦,但还要再干几年,“给自己挣个养老钱”。

缺乏行业标准:统一标准难以适应多种情况

  多年从事家政企业管理和法律研究的庞大春律师介绍说,早在2000年,家政服务员就被纳入了国家职业标准,北京市也制定了《北京家政服务通用要求》等地方标准。但是,由于家庭服务业涉及近20个种类,200多个服务项目,这种概貌式的标准很难面面俱到。用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建纪的话来说就是:“北方和南方有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差异,富裕家庭和一般家庭有差异……一样的标准能行吗?”【详细

 
BRIEF 4

月嫂月薪过万惹争议

市场需求决定收入 调整心态需转变观念

消除职业歧视:技术含量低不一定“收入低”

  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没有错,探讨月嫂高价是否“物有所值”也没有错,让人感觉极不舒服的是,“连单独职业都算不上的普通家政工作,为何收入能高于一个医学博士?”这样的质问中分明流露着些许职业歧视。与医学博士相比,月嫂工作的技术含量固然无可比拟。但“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是不是一定得比“技术含量高”的工种的收入低呢?媒体在关注月嫂现象时,对月嫂的收入格外“热情”,但“低技术含量”背后的“辛苦”却鲜有提及。

嫂背后辛苦无人问 工作“含金量”被“妖魔化”

  请过月嫂的人大都了解月嫂的辛苦。在石家庄,月嫂的一个工作周期一般是28天,这28天里得没日没夜地照看婴儿,几乎不能睡囫囵觉。单从对身体伤害的角度考量月嫂工作的辛苦程度,恐怕很多工作都无法与其相比。至于报道中所称“月嫂给宝宝吃安眠药、有月嫂挑拨婆媳关系、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宝宝的脸”之类的“恶行”,在现实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却并不足以成为“妖魔化”月嫂及贬低月嫂工作含金量的“证据”。

月嫂“高工资”无可厚非:市场才是硬道理

  据《新京报》报道,当代产妇对婴儿护理常识匮乏,盲目迷信月嫂的专业性,造成各地月嫂价格出现疯涨,北京、上海收费最贵的月嫂,人力成本甚至超过了医学博士。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龙年对中国人来讲是很特殊的年份,所以有更多的龙宝宝出生在这一年,而造成了月嫂的紧张。现在,月嫂已经成为一个带有专业性的职业,它区别于一般的小时工,所以可以在工资的水准上面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对很多家庭来讲,在只生一胎的背景下,特别希望有一个好的月嫂,把宝贝照顾好一点;另外,现在很多生小孩的年轻人,缺乏相关的经验,也愿意多花一些钱请一个好的月嫂。所以,我觉得从月嫂的供求关系,包括工资总是有它的合理因素,但是这里面要避免盲目追求。因为现在有很多月嫂是以次充好,挤到市场里面来,因此还需要有识别、鉴别的一个体系来支持。【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