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4月19日 第890期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廉的情况下,不规范生产成了制药业的潜规则。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毒胶囊”黑幕被踢爆后,修正、蜀中等九大药企一时成为舆论激烈声讨对象,有评论斥责药企无良,为了5厘钱而丧失道德,其实药厂多少也有点带人受过的意味,中国制药厂家普遍处于微利状态,这回叙跟公众认识有所出入。在面临“要么死亡,要么作假”的抉择,而因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廉的情况下,不规范生产成了制药业的潜规则。“毒胶囊”里边装着中国制药业的更大问题,而扒掉这层皮仅仅应该是开始。

>> 新闻回顾:知名药企被曝使用铬超标“毒”胶囊 专题

BRIEF 1

医药厂家竞争完全市场化 但公立医院垄断药物使用权

一个诺氟沙星药品上千家药厂生产

BRIEF 2

宽进窄出让药厂家的生存困难 必然滋生违法行为

5000家药厂比不过美国一家药企,制药进入微利时代

BRIEF 3

药品产业家难当:监管背后太多利害关系 给违法开后门

医药监管错综复杂,利害关系丛生药企钻空子

BRIEF 1

医药厂家竞争完全市场化 但公立医院垄断药物使用权

一个诺氟沙星药品上千家药厂生产

药厂竞争完全市场化,竞争过度:一个诺氟沙星上千家药厂生产

   中国医药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一个抗生素药诺氟沙星,全国就有上千家药厂在生产,再像六味地黄丸,也有上千家药厂在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了生存,药品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质量与品种的竞争,而更多地是折扣高低的竞争。药物研发投入偏低、新药畸少,过去60多年来,中国创制的获得全世界承认的新药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种。十一五期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不到3%,重点药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仅为5%。[详细]

药品使用环节近90%份额被公立医院垄断

   2009年,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公立医院数量已经达到了1.4万余所,同时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诊疗任务,而当时的私营医院数量仅有5700余所,占到了全国医院数量的29%。而且公立医院无论在国家政策、医保定点、医生质量以及医疗条件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这些优势,2006年有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药品使用环节有近90的份额被公立医院垄断,由此公立医院对药品零售双向垄断,控制了药品销售80%左右的市场份额。[详细]

BRIEF 2

宽进窄出让药厂家的生存困难 必然滋生违法行为

5000家药厂比不过美国一家药企,制药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医药业确实利润惊人,但到底让谁赚走了?

药企只赚微利,5000家中国药厂比不过美国1家

  2011年起药企的日子艰难程度大幅增加。一边是生产成本上涨,一边是医改政策压缩利润,还有来自医院的价格压力,中国的制药企业早就进入了微利时代,“为了生存,我们都在不停地奔走,找领导汇报。”一名上市制药企业高管说。2006年中国所有5000家药企加在一起销售额不到400亿美元,而美国一家辉瑞公司2005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5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药企产值的总和。[详细]  

医药代表:月入两三万正常,工作就是请客送礼

  2008年南京的一场招聘会,在一家知名医药公司的展位前,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大学生,他们都看中了招聘简章上的一个医药代表的岗位,待遇栏里写的“提成高”很有吸引力。事实也的确如此,一名医药代表曾向媒体讲述自己的待遇和工作:“我们医药代表收入确实不错,一般都有一两万、两三万元,这些钱全是来自药品提成。我们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请客送礼,跟招标专家、医院和政府部门搞好惋惜。”[详细]

医院:层层打点,最肥的肉留给处方医生

  “药品中标中标并不是万事大吉,而是万里长征刚走出第一步。”一名医药代表说,“因为医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首先要找到院长和药剂采购科长,每个人送两万元左右的红包。这还不算完,医院的库房、科室等医药代表都要公关,送红包,请客送礼。而药价虚高里那块最肥的肉谁吃了?当然是开药拿回扣的医生。在大医院,稍微有点名气的外科手术大夫,每个月光提成就可能有三四万元。”[详细]  

企业为生存倾向于从事非法勾当:中国40-60%药企生产规范不佳

  既想马儿怕,又想马儿不吃草,在药品微利时代,寄望处于过度市场竞争中的制药企业守住“道德血液”谈何容易。正如一名上市制药企业高管所说:“降低药品质量,保住市场,不是有责任的企业该做的事。赔钱保市场,企业没道理这么做。”“毒胶囊事件”可能只是中国制药业的冰山一角,去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驻中国的负责人希基曾向媒体明确指出:“中国制药公司有6000家左右,其中40%至60%的制药商在经营上没有遵守良好的生产规范。[详细]

BRIEF 3

药品产业“家难当”:监管背负太多利害关系 给违法开后门

医药监管错综复杂,利害关系丛生 药企钻空子

“婆婆”多了反倒没人管:药品监管执法部门众多,容易踢皮球

   分段监管、“多龙治水”、“踢皮球”是药品安全监督中最典型的问题。工商、药监、卫生、质检四部门是我国主要负责药品监管的政府监督部门。药物监管不可能单纯寄望于药企自律。然而,药监系统人手有限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派专员驻厂检查无法实现,政府监管而只能以“抽验”形式进行。据悉,目前全国有17 .6万个药品批号,备案药企多达四五千家,药监系统的人手远远不够。[详细]

医药监管 “包袱”大:牵涉关系多,无法单纯为“安全”而监管

   政府监管是政治、商业、科学和公共利益等多因素的杂糅,不同主体为实现利益诉求相互博弈。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药监部门要协调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回应医药产业中国企、外企和民企的不同诉求,照顾地方政府发展本行政区域医药经济的意愿,满足民众对更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求,监管部门要花很大力气各方协调,平衡利益关系,从而很难从根本上全身心扑到监管安全的本职上。[详细] 

缺少第三方监督,监管部门容易沦为制假者保膘

  国家明令禁止工业明胶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然而明胶厂赫然将工业明胶卖给胶囊厂。按《中国药典》规定,对胶囊要出厂检铬,但在一些胶囊厂,压根就没有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直接贴合格证就出厂了。工业明胶能这么大面积使用,除了监管不力或是监管被俘获以外,没有更合理的解释。药品安全不仅要靠政府的监管,还需要果断地引入第三方监测检测机构,这在美国已经被证明了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重建食品药品的公信力。[详细]  

药厂违法成本低,制假售假成“生存之道”屡教不改

  早在2004年,媒体就报道过阜城县的一个村子里,用工业明胶来做药用胶囊,当地随即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如今在衡水市的网站上,依然能够找到整顿结束时的报道。一阵风式的整治行动,最终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因为,中国的食品药品违规成本太低,中国至今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黑名单体系以及个人征信系统,令人们常存有单次博弈的想法,即我今天被查封,交一点罚款,他日重出江湖就是了。[详细]

结束语:

  “毒胶囊”之类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在预料之中,却每次都能超出意料之外。这是丑闻,却也是好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窥视一个行业内幕的机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兴许一不小心还能带出个地瓜,“毒胶囊”事件牵扯的不只是药厂“道德血液”的问题,更是药品监管、医药市场过度竞争、以药养医等各方面的问题,期待“毒胶囊”事件继续发酵,把胶囊包裹的也撕开来晒晒。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