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7月10日 第949期

重塑警察形象,需要执政者转变思维,也需要警察提升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有事找警察”,这是几十年来中国人被灌输的概念。然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警察被派到冲突第一线的频率也明显增加。在这些事件中,由于处理不当、误解等原因,警察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警察的形象也越来越差。事实上,“涉警”事件之所以频发,警察之所以不再是原先的形象,跟警力滥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警察成了民众情绪发泄口,当了官员的“替罪羊”。在公安部对1400名市县两级公安局长集中轮训中,“学习处置群体事件”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重塑警察形象,需要执政者转变思维,也需要警察提升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关新闻:1400名新任公安局长进京培训 学习处置群体事件

角色

警察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警察自身往往成为矛盾的一方

受伤

群体性事件等让警察形象“很受伤”

群体性事件中警察作为直接接触者,很容易处理不当

学习

提升警察形象:仅有公关是不够的

专家:警察最好的“公关”是规范执法

角色

警察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群体性事件中警察是“常客”

  2011年6月11日晚,广州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发生聚众滋事事件,一度造成现场交通堵塞和场面混乱,现场多辆车辆被损坏。尽管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思想和疏导工作,但少数蓄意闹事者堵塞交通,损坏车辆。针对事态可能升级的情况,警方出动警力采取果断措施,事态得到有效处置。
  在发生大型群体事件的时候,警察往往被推到第一现场来协助平息事态,可以说,警察是群体性事件中的“常客”了。[详细]

警察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


(1)最直接接触者:警察往往都被推到了群体性事件第一线

  2009年6月17日晚8时许,石首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该市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男尸。警方初步认定为自杀。死者亲属表示对死因有质疑,引来众多的围观群众。此后,事态开始恶化。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制造事端,并煽动一些围观群众,袭击前来灭火的消防战士和公安民警,导致多名警察受伤。[详细]
  和石首事件一样,在诸多的群体性事件中,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期间处于第一线,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会立刻招致公众的审视 ,被人们所监督。如果举措不当就会影响警察的形象。[详细]


(2)警察本身成为矛盾中的一方

  2011年10月29日下午三时许,河南省汝南县公安局梁祝镇派出所所长王银鹏,酒后驾驶一辆车牌号为豫Q3517的警车将路边两根电线杆撞倒,致5人死亡3人受伤。肇事现场一片狼藉,受害者血肉模糊、横尸街头的照片,惨不忍睹。警察、酒驾、车祸、伤亡……几个关键词串联,再次触发公众愤慨。当地殡仪馆的运尸车,和两辆警车在事故后赶到现场,被不满警方处置方式的群众推倒并打砸。[详细]

受伤

群体性事件等让警察形象“很受伤”

群体性事件中警察作为直接接触者,很容易处理不当

  2008年11月,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督促公安干警要避免引发骚乱及抗议等事件,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讲究政策、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大家都清楚孟建柱部长这样说是出于爱护警察队伍,但是在很多具体事件中,警察却很尴尬,总是轻易就被推上矛盾的最前线。”云南省的一名防暴警察表示。[详细]

警察成为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违法作为的屏障

  由于缺乏权力制衡和民主监督,各级官员执政行为的简单粗暴越来越为舆论所批评,而在所有冲突发生现场,几乎都有大量警察的身影。昆明市的一名警察说:“我们也清楚官员们是在依仗警力,而且有些时候警力已经成为他们不作为、乱作为、违法作为的屏障,但是我们不可能违抗命令。”
  而云南省的一名防暴警察表示,“中国警察是一支半军事化的队伍,所以服从上级命令是天职,而能够命令警察行动的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而不可能是其他社会团体或老百姓。”“但现实的问题也很麻烦,因为每次事件发生后,社会舆论都表现出对警察不利,尽管按照上级命令开枪不违法,但是警察却总要受到指责。”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韦锋说,“西方一些发达社会对警察开枪的容忍度很高,就是因为警察平时扮演的角色都是维护社会公平,不会明显偏袒哪一方。” [详细]

群体性事件中,警察成为民众情绪发泄口

  于建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间警察走到了前面,实际带来了维权等问题,维权的时候警察去干预,最后民众把愤怒或者把矛盾点对到了警察,这是一类;第二类,是群众与警察发生的矛盾,也就是说警察本身又成了一个矛盾点,警察做他的事情变成了一个矛盾点。每当社会上发生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而警察的表现难以令老百姓满意,那么他们很容易就成为老百姓情绪发泄的出口,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与冲突方。[详细]

学习

提升警察形象:仅有公关是不够的

警察开展形象公关,专家:最好的“公关”是规范执法

  中国警察力图改变“流血最多、形象很差”的坊间传言。公安部部署“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正在全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扶贫结亲戚,引水抗旱,小案反馈等等,各地警方想出各种办法“接近群众”,希望借此缓和警民关系。
  专家认为,当前社会矛盾复杂,处于处理化解矛盾一线的公安民警承受着很大压力。要改善警民关系,做到公开、公正,规范执法是关键。“群众不在乎警察微笑多迷人,执法规范才是真正的公关”,公安大学教授杜晋丰说。

别什么事儿都找警察:内急报警,捉奸也报警


(1)警察很忙:有人内急也报警

  2008年6月26日晚上6时许,福田公安分局南园派出所接到一男子郑某报警称,他在科学馆地铁站1号出口处路边,被两人飞车抢了手机和现金200多元。接到报警后,南园派出所处警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并找到了报警人郑某。郑某回答民警提问时前后矛盾,见了民警第一句话就是:“同志,哪里有洗手间?”。鉴于男子郑某的种种可疑行为,南园所处警民警将其带回了派出所进行进一步调查。最后郑某终于承认了报假案的违法事实。[详细]


(2)“医闹”猖狂,设警务工作室应对

  4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召开会议,部署医院警务工作室建设工作。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53个院区设立警务工作室,会同医院共同做好院内秩序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据悉,这是在之前部分主要医院成立警务工作室工作后,首次在全市大型主要医院全面部署警务工作室。[详细]


(3)女子报警捉奸未果怪警察不作为

  福州一派出所接到一名李姓女子报警电话女子报警称,她看到老公胡某和一名陌生女子进了间出租房,想捉奸在床又怕势单力薄受欺负,便打电话找民警撑腰。9个小时后民警又接到李女士报警,这一次她还站在出租房门外,身旁还多了一名锁匠,但由于李女士无法提供房产证,锁匠怕惹麻烦拒绝帮她开锁。因室内人员并未违法,民警不能强行破门而入。两次报警都未能获得帮助,李某责怪民警“不作为”。[详细]


(4)男孩逃学挨父亲揍找警察叔叔诉委屈

  12岁男孩小潘逃学去上网,被父亲老潘得知后追着打。小潘报了警。5月11日9时,小潘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小潘没来上学。老潘放下生意,怒气冲冲地跑到一家网吧,把小潘拽到家,暴揍了一顿。老潘一时失手,将小潘的头打破了。小潘也气呼呼的,抹着泪夺门而出,到街上用公用电话报了警。[详细]

国外怎么做?坚持处置队伍正规化,训练演练讲求实效、合法


(1)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群体性事件处置机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规范性

  澳大利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建立了总指挥、指挥员(若干)以及分别负责预案制定、沟通协调、后勤保障、刑事调查、新闻发布、情报收集等具体任务的职能部门。香港警方则设置了总指挥、现场指挥、直接指挥三级指挥体系。总指挥负责行动策略与定调、确立整体行动目标及警务重点、授权现场指挥战略及战术方案、处理传媒与公共关系等;现场指挥负责制定执行行动计划、提供后勤保障等;直接指挥负责特定任务处理、现场勘查、警员训令演练、现场形势评估等任务。[详细]


(2)美国:避免使用致命性武器

  美国警方十分注重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和使用,尽量避免使用致命性武器,以免造成流血冲突。香港警方重视公共关系在警民关系建设和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作用。在中层管理者中寻找沟通能力较好、公关能力较强的人作为警民关系主任,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联络,使警方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民众中的不稳定因素。
  香港的做法是,在适当警力到达现场控制局面的同时,大批警力在现场之外隐蔽待命,根据事态发展随时调配使用。这避免了“大兵压境”激起群体的反抗心理。在武器警械使用上,香港警方坚持“加一理论”,即警察使用的武器警械只能比对方高一级,以制止对方和保护自身不受伤害为目的。[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