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恐怖航班”屡遭威胁 大多祸从口出

2012年8月30日22时29分,深航ZH9706航班起飞后收到了威胁信息,航空公司在第一时间安排该航班在就近机场备降。这是连日来国内第二起航班“收到威胁信息”事件。近年来,接二连三的航空安全事件不断威胁着公共安全,归类当事人的行为和心理,无外乎以下几种类型。[详细]


“恐怖航班”之炸弹


国航赴美航班受威胁折返

“我身上有炸药包”的玩笑开不得:很多威胁事件都出于恶作剧心理,幼稚无知,不知法不懂法,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2011年4月1日,北京飞往杭州的WU5132航班上,一对情侣一句“我身上有炸药包”的玩笑话,惊动警方,导致飞机延误1个多小时起飞。[详细]

收到国外威胁 无奈返航:前日,中国国航北京飞往纽约的CA981次航班受到安全威协的消息来自美国。随后该航班返航。经过严格安全检查并调换飞机后,于北京时间30日凌晨0时31分,经美方同意后,再次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预计北京时间今天12时45分左右抵达纽约。[详细]

“恐怖航班”之劫机


男子扬言劫机被制服

对社会和政府的气不能撒在百姓安全上:另外一部分当事人由于对社会不满、心存怨念,情绪的长期压抑得不到发泄,最终以威胁他人安全的方式报复社会。武汉天河机场工作人员称,今年一位荆门的乘客因为喝多了酒,加上对飞机起飞延误两个多小时心存不满,在北京飞往武汉的航班上扬言要劫机,抵达武汉后被拘留15天。[详细]

“恐怖航班”之干扰

山寨手机不会关 纯属技术问题:近日,国航一位机长发现,飞机在下降过程中,航道信号不稳定,有短时大幅摆动现象。安全降落后才得知,竟然是客舱内旅客山寨iPhone电话一直处于接听状态,导致飞机导航系统意外被干扰。手机干扰飞机导航几率尽管很小,赌注却是旅客的生命。[详细]


“恐怖航班”之闹事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滞留旅客拦机

两青年不满延误 砸碎机舱窗户:2012年3月26日晚11时许,在从厦门飞往上海的一架航班起飞前,机上两名青年旅客因不满飞机延误起哄,将机舱窗户内侧玻璃捣碎。在经确认外侧玻璃未被损坏、不影响飞行后,该航班最终于昨日凌晨0时30分许起飞。[详细]

抑郁小伙大闹国航航班:2012年2月28日原定8点10分从杭州飞往成都的CA1741航班,由于一名乘客在延误了近1小时后终于起飞。“一名年轻男子从17排跑到了11排,跟其他旅客说,‘各位请在单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乘务员无奈,朝机舱前端走去,想向机长报告这一情况。不料,男子尾随而至,要硬闯驾驶舱。机上安全员和警方一起制服该男子。后调查发现,这名男子是四川某高校学生,患有抑郁症。[详细]

滞留旅客拦飞机:2012年1月28日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海南航空出岛客流迎来最高峰,但一场浓雾使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客运受阻。美兰机场27日共取消航班111个,有近5000名旅客滞留。机场“瘫痪”期间,滞留的旅客大部分留宿候机楼,更有急躁的旅客冲上停机坪,拦在飞机面前。随后,公安民警出动控制局面,进行协调安抚工作。[详细]


散布恐怖信息可判5年以上徒刑 并处罚款

一些中国人不爱遵守规则:老子最大,都给我靠边站


两名中国男子在瑞航航班上斗殴

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置于规则之外,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搞特殊,一旦遇到阻碍,公共的利益和私利比起来,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两名中国旅客在机上酒醉斗殴,起因是前排27岁旅客座椅后背后放引起后座57岁男子不满,言语不和,57岁男子突然跳起击打前座男子头部,引发斗殴,被机上人员制服,27岁男子被捆绑押在后舱。

另外登机关手机这个规定也让很多国人“头疼”。手机使用时会产生干扰电波,这类信号可能会影响到飞机上灵敏的电脑及导航系统,打乱飞行系统的正常工作。波音公司的相应试验结果也表明,对于飞机来说,目前最危险的电子产品是风靡全球的iPad,危险度紧随其后的是iPhone和黑莓等智能手机。如果旅客在飞机起降过程中使用它们,有很大几率会导致飞机失事。

对航空秩序损失到底有多巨大?民事刑事双重追究 判刑+罚款


熊毅被警方从飞机上押解下来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这次事件,法律专家介绍,熊毅可能将面临刑事和民事两方面的追责。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事件给深航造成了直接损失30多万元,其中包括紧急备降造成的相关损耗,次日重新调飞机前往武汉接送备降旅客的费用,以及调整取消相关航班的损失。据一位律师介绍,这次熊毅可能会判5年以下。另据一位民航业内专家介绍,可能会判3年。据悉,深航将会就这些损失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没人有权利威胁无辜他人的生命安全

航空安全警示教育极其缺乏:不知道会惹这么大事

接连的航班遭威胁事件说明,大多数人的航空安全警示教育极其缺乏。也许熊某并没有主观故意,但客观上造成的重大损失,凭其一句忏悔式的“我是搞恶作剧”是弥补不了的。有专家指出,熊毅恶意编造虚假恐怖信息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已涉嫌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除刑事责任外,深航和武汉天河机场还将依法对熊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赔偿航班备降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

为什么一个威胁电话、短信航班就必须备降或返航


很多机场加强了安检力度

不自信的机场安检依然让乘客提心吊胆,熊毅一个远在东莞、纯属编造的威胁电话,便导致航班迫降、多个部门进行地毯式搜查,出于乘客人身财产安全考虑,这么做没有错。但是,以后接到同样的威胁电话,也要如此劳师动众的搜查一回吗?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十次二十次呢?接到威胁电话便如临大敌、迫降排查,固然是为乘客生命安全考虑,但不也说明机场对自身安检工作还不够自信吗?乘客登机前已接受多项安全检查,如果机场仍不能确定炸弹威胁是否属实,只能说明自身安检工作不过关、不严格,所以,一个虚假的威胁电话便使机场如临大敌。

民间对类似事件反应小 关注度低


新疆劫机事件机组成员受重奖

相比“收到威胁信息”事件本身,中国民众的表现无疑更值得深入关注和理性分析。因为民众普遍反应的波澜不惊,并非他们对这样的涉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漠不关心相反,哈尔滨的大桥坍塌、延安双层卧铺客车出事等等即便远隔着千山万水的安全事故,都能引来亿万网民关注与辩论,某安监局长“戴几个表”的细节都能令民众兴奋不已、口诛笔伐。

民众的认知情绪,特别是“航班威胁信息”这种直接原因系明确来于外部,而非航空公司或主管部门、极易引发“疑官、疑富、疑贪、疑渎职”神经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正在趋向理智、并具备相当承受能力。


只有严惩肇事者,才能杜绝后来者

熊毅作为一名29岁的成年人,且多年做生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不可能意识不到如此威胁航班的社会危害,之所以说“不知道会造成如此严重后果”,很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前车之鉴”:搜索回顾一下近年的新闻,类似以虚假电话恶意威胁航班的事件已多次发生,虽然每次民航部门均表示“后果严重”要“依法严惩”,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鲜有被治罪者,更不见各类赔偿,至多是被拘留几日而后不了了之。如此一来,“严重后果”只伤及社会、他人,肇事者却“毫发无损”,谁还会把它当回事呢?

国外机场如履薄冰 防备处理有一套

纵观国外,对此类恶意威胁航班事件,往往被以涉嫌恐怖袭击对待,一经查实,则惩戒大多极为严厉。此前发生的“中国留学生吻瘫机场事件”,就让人见识了美国人对航班安全威胁的“零容忍”。反观我们的“儿戏式”处罚,实在让人心忧。这种状况若再不改变,“躲债游戏”难免会引发更多的后来者效仿,“电话威胁航班”最终沦为寻刺激和恶作剧者的乐园也未可知。

危险信息需要专门机构来甄别


美国达美航空再遇安全事件

进一步监控“高危”货物,以加强航空运输安全,对抗恐怖袭击威胁。在美国国内航班和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中,禁止旅客携带或托运重量超过450克的打印机墨粉或墨水,规定还适用于某些国际货运班机。

收集所有抵离美国机场航班的乘客全名、出生日期、性别。措施的目的是确保被列在“禁飞”名单上的人无法登机,而未被列入该名单的人不会被阻止登机;且如果乘客所填写的信息不完整,将不会拿到登机牌。

美国恐怖袭击威胁大 黑名单越拉越长

2004年元旦前后不到一周时间内,至少10多个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被取消。因为美、英情报机构获悉,“基地”组织准备同时劫持包括英航客机在内的几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的重要目标,发动一场比“9-11事件”更凶残的恐怖袭击。[详细]


各国严打航空暴力


曼彻斯特机场警察执勤

由于飞行安全的特殊性,不少国家都有专门法律约束飞机上人员的行为,机上施暴者往往将遭到逮捕,威胁航班安全的更可能有牢狱之灾。日本的做法更激进,不但航班有权拒绝搭载醉酒及撒酒疯的乘客,如果遇到乘客殴打或骚扰乘务人员,甚至可用胶带将其暂时制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