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3元营养餐补调查:利用不充分 孩子吃不饱

朱小仔,10岁,云南泸西县阿定乡连城小学四年级的寄宿学生。家住在离学校5公里外的大水井村,单程步行需要1小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均为大水井村普通村民,全家每月收入200元。


"这学期之前,我从来没有吃过早饭。牛奶甜甜的很好喝!还有煮鸡蛋吃呢。"

云南农村小学纪实

连城小学——无数山村小学中最普通的一座

位于云南省泸西县阿定乡连城村口的连城小学,共有153个学生,其中有75位学生都和老师一起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通往连城小学的路上 一片荒芜

路旁连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连续四年大旱,让春耕迟迟没法开始。

朱小仔和同学们的宿舍

空置的教室靠墙放了六张上下铺的铁床,二十多个男孩子两人挤在一张床铺上,二十多个饭盆、脸盆和生活用品就随意的堆放在讲台上。

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你好吗?我很好。

中午吃完饭没多久,四年级的孩子们就在班长的带领下,大声的朗读起英语课本。尽管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真正的“外国人”。

回家的路最少都要走1个小时

周五下午16:30放学后,孩子们走在这条弥漫着大雾的漫漫回家路上。

农村小学营养餐之困

3元钱究竟该吃什么?

  2011年10月,在记者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运行半年多之后,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选取全国680个县,总共约2600万在校生,提供每位学生每天3元钱的补助。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并不顺利。
  “政府学生营养餐不到半年时间,问题连连;民间的免费午餐行动,同样在半年创造奇迹。”在此鲜明的对比下,众媒体接连发出“营养餐到底营养了谁?”“学生营养餐跑冒滴漏零容忍”的呼声。
  在众多质疑声中,真正的主角却沉默了。对于那些月收入不足200元的贫困家庭来说,3元钱究竟应该怎么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没有人可以为他们代言。[我来说两句]

问学生:牛奶面包很好吃,可还是觉得饿

  “免费午餐”、“给孩子加个菜”等公益项目由国家“接棒”之后,小学生原本的免费三餐没有了,改发牛奶面包,而饭菜则要另收费。面对这种状况,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称:“我们坚持认为乡村儿童普遍遭遇午餐饥饿,给他们提供一份有油有盐的正餐,而不是一份零食。” [详细]

问老师:3元究竟怎么花,是县里面统一规定的

  前日,有媒体报道,云南宣威市某小学提供给学生的面包是“三无”产品;青海有学校直接将补助款采购沙琪玛,引发“营养餐不营养”的广泛质疑。而根据2011年10月26日国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规定:试点学校每天要给学生提供价值三元钱、有营养的营养餐,“可以是蛋,也可以是肉蛋奶。” [详细]

问家长:学校配餐吃坏肚子,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

  3月29日,贵州毕节市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86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下发的营养早餐后,出现了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症状。4月9日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337名学生在食用营养餐(午饭后)出现腹泻、腹痛、高烧等症状……对于这类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家长都表示自己“无能为力”。[详细]

问官员:国家早已要求省、县一级制定相关食品安全方案

  教育部财政司副司长田祖荫曾介绍称:“与营养改善计划直接相关的部门有14个,从原材料的生产环节、市场流通到食堂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职责部门负责。”对于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大的计划能否保证“落实在阳光下”,国家早有一系列的规定…… [详细]

牛奶面包定价模糊 3元钱至少有5毛不知去向

今年10岁的朱小仔是云南泸西县阿定乡连城小学四年级的寄宿学生,每周日下午三点半,朱小仔就要出门,沿着山路从5公里外的大水井村步行1个多小时,来到学校。

清晨7:00,山间浓浓的雾气还没有散去,连城小学的孩子们早已在教室里整齐坐好,等待老师发放“营养早餐”——一小袋草莓味牛奶和一块面包。从3月1日开始,连城小学开始向全校153位学生发放每天3元的“营养早餐”:牛奶加面包。此前,孩子们从来没有吃过早饭。中餐和晚餐则延续之前的做法,都由学校食堂提供。

“我喜欢在学校吃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我以前从没吃过早餐。”“牛奶很好喝!”“是甜的。”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极其幸福的神情。

事实上,孩子们喝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奶。

连城小学所在的整个泸西县统一从个旧市乍甸牛奶厂,订一种270ml塑料袋装的“草莓乳酸菌饮料”,保质期90天,口感、成分都与优酸乳类似。该牛奶在个旧市当地批发价约1元左右,乍甸牛奶厂销售部的工作人员称,由于山区通行极其不便,从牛奶厂至泸西县各中小学送货上门储藏和运输的费用相加,“每袋卖1.6元钱,已是能给出的最低价格。”

与来自正规牛奶厂的牛奶不同,孩子们吃的面包没有包装,也没有任何地方标注厂家、保质期、以及生产资质。记者在三塘乡的小卖部中就可以随便找到这种散装的“鸡蛋糕”,零售价1元1个。

对此,连城小学武校长称:“这都是乡里三四所小学统一从有资历的厂家订购的。每天晚上9点左右,面包厂家会将新鲜的面包送到学校,第二天一早就发给学生,偶尔会有没有发完的面包,就放在学校冰箱里保存。孩子们不会吃到不新鲜的面包。”

“一个面包1.4元。国家补给的3元就这样用:每天给学生吃一袋牛奶一个面包,有时候时一袋牛奶一个鸡蛋。”

“鸡蛋也是1.4元一个?”“……用不完的就补给午餐、晚餐了。”

记者在当地粮油店看到,30枚鸡蛋零售价为14.5元,平均一枚0.48元。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自从3月1日学校开始发营养餐起,他们曾多次质疑这3元早餐的价格:“3块钱就买一小袋牛奶一块面包?要么就一小袋牛奶一个鸡蛋,你说值多少钱?”

村民也曾经建议学校,能否用着3元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蔬菜和肉类,但由于“牛奶+面包”是县政府对全县所有小学的“统一决定”,这一建议并没有被三塘乡所属的8所小学所采纳。[详细]

连城小学厨房的冰箱里,有统一订购的乍甸草莓味牛奶饮品和早晨孩子们吃剩的面包。这两件食物总共3元钱。

热菜热饭吃不饱 孩子回家直喊饿

据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证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后,160亿资金就已准备好分发给地方各级单位,并于12月对各县负责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其中包括:每天要提供肉蛋奶、每日二餐争取改为每日三餐,中央及时跟进、监督落实等等。

根据新闻报道显示,自12月20日起,各地纷纷将“营养改善计划”投入筹备阶段,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即是从当地正规厂家订购牛奶和面包。

去年5月,云南腾冲县五合乡象山完全小学在“给孩子加个菜”公益项目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功能齐全的厨房,以800元每月的工资雇佣2名工人,为每名学生提供一天2.5元的饭菜补助。孩子们每天都能在学校吃到2餐饭,每餐都是两菜一汤。

2012年3月1日开始,由于国家3元钱补助的介入,公益项目从中撤出。

然而,孩子们拿着3元的补助,反而没有2.5元时吃得好:学校只在每天早晨10:40,给学生发牛奶、鸡蛋、面包,如果想在学校吃中餐(当地人称为早餐)和晚餐,就得自己掏钱买——一份菜卖5角钱,四两米饭卖5角钱。为了省钱,大多数孩子都是从家里自带米饭,即便这样,相比之前每天还是得多花1元钱买菜。

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从来没喝过牛奶,甚至还出现有些孩子喝不惯,就把互相牛奶挤着玩的情况。

在学生和家长多次反映之后,学校终于在4月1日起,把牛奶、鸡蛋、面包换成了一份肉菜、两份小菜供给学生。

如何更好地使用政府补贴?大部分已接受国家补贴3元钱的试点学校,至今仍旧处于摸索阶段。

去年10月,云南省将国家实施十余年的“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简称“一补”)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生,每人每天4元钱。再加上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每个寄宿学生每天就是7元钱的补助。

连城小学的武校长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不仅早晨有牛奶面包,中餐晚餐还有鸡蛋、有米线。在这之前都是没有的。每顿饭不仅管饱,还有两个菜:一个汤菜,一个炒菜。”

“我们学校的厨房早就有了,做饭师傅是学校申请了一个代课教师的名额招进来的,每个月固定有250元,学校再给点补助。一天给学生们做两顿饭。”教室旁边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间就是学生们的厨房。除了角落里一个砌起来的灶台外,厨房里并没有其他设备,简单的炊具摆放在地下。“一周两顿肉呢!我们学生现在的营养,绝对没问题。

正是这“一周两顿肉”的承诺,使得村民们对学校普遍表现出不信任:“学校的饭是够多,但菜也就那么一点。抢得上就吃多点,抢不上就吃少点。肉更是少,一周两顿怎么可能?能吃饱就不错了!什么营养不营养的,根本没法想!一个孩子一天7块钱,这都没吃饱,剩下的钱去哪里了?

记者在学校唯一的小冰箱里只看到一根黄瓜、一块豆腐、两个不大的土豆和一大脸盆米饭,这是孩子们中午吃剩下的。

午饭过后,记者悄悄问朱小仔:“学校的菜里面有肉吗?”

“有的。”他随口回答。

“你吃到过吗?”

“嗯……很少……”朱小仔皱着眉头。 [详细]

2012年1月5日,云南腾冲县象山小学的孩子们吃到了第一顿免费的“加菜”,视频中这个女孩并不知道自己不用再花钱就可以吃到两菜一汤,当同学都去食堂打饭时,她一个人偷偷在躲在教室里面吃着白饭… [详细]

家里实在太穷 孩子在学校能吃饱就行

“原来还能种点苞谷稻米,如今一直不下雨,春天种不了,秋天能收个啥?现在家里基本就没有收入了。养些猪啊鸡啊,卖点钱过吧。”星期五下午四点半,当朱小仔满头大汗的回到家时,父亲朱强明刚刚从田里回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村民们三两成群的坐在村口的大水塘前聊天。四年大旱,水塘早已干涸。

在云南数字乡村官方网站上,大水井村共有106户村民,人均年收入1377元。“根本没有那么多,一户一个月能有200元收入,这在村里就是高富了。”村民如此说道。

其实吃啥都行,能给孩子吃饱就行。”朱强民说,“孩子还是在学校吃饭好,至少吃得多些。比家里条件好。家里一周有顿肉吃就不错了。”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害怕娃吃不饱。离家这么远,娃吃不饱,万一吃不干净的生病了,我们又没得办法。”妻子在一旁叹气:“村里没了小学,楼都废了两年了,上学都那么远,你说怎么办?学校能给多吃点,吃啥都行,吃饱点,就好了。”

尽管有很多担心,但大多数村民还是希望学校能够给孩子提供三餐,至少可以让家里减轻一部分负担。因为最大的负担,还是一年860元的学费。据村民反应,106户人家中有十余户的孩子因为没钱上学,只能辍学在家,帮家里放牲畜,或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

“家里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一学期要给学校交430元,这个各家都是一样。我家两个孩子上学,每个月中少得花100元吧。剩下100元就是全家老小其余全部的开销。” 朱强明叹了口气告诉记者。

“孩子总说吃不饱,这个问题你向上面反映过吗?”

“怎么没有反映过?但你觉得能解决吗?我这辈子都在这村里,就是个农民。现在就想让仔出去。别像我们一样,这辈子都受苦。”对于识字不多的朱明强来说,孩子的未来很简单:“我的孩子,不能再像我一样了。” [详细]

大水井村口的水井早已干涸。这原本是全村牲畜饮水的场所。如今一家农户每周要花300元从山下买水上山,这方面,政府并没有任何补贴。

壮大监督力量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曾经这样总结项目成功的经验:首先,因地制宜建厨房,保证安全、卫生就行,可以在教室吃饭;其次,就地取材做午餐,尽量多利用当地食材,保证安全、新鲜、营养而无公害;然后,要动员乡村资源提供帮助,组织家长、村民、村委会为学校提供各类帮助和财务监督;最后,积极利用新技术,如运用微博、记账软件和捐赠的智能手机等增加学校的信息披露能力

今年两会,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对于每个学生增加营养要吃什么,一般根据各地孩子的饮食习惯来做的。一杯牛奶一个鸡蛋这个不现实。所以这个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事求是,要尊重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然而,就在两会之后的一个月,云南大部分地方政府选择了“牛奶面包”这种“一刀切”的供餐方式,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政策要求相差甚远。但是,即便如此,家长和孩子们依旧会因“终于能在学校吃早饭了”、“在学校能吃上饭了”而感到欣慰和满足。

“中央给了这160亿,但没有规定省里要出多少钱,县里要出多少钱,要解决厨房的建设,人员的工资,这两项都要钱。”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如此建议道:“在国家投入160亿资金的680个县中,相关部门应把已建成没建成的食堂名单列出来。让大家看看,国家、省、市、县在投入大笔资金后,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比较落后,不能让这笔钱白花了。”

只有不断的加强监管的力度,吸纳、接受民间组织的参与,壮大监督的力量,才能让这160亿元花到实处,结结实实地吃到孩子嘴里。

而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详细]

据1998年5月的统计,日本小学生营养午餐的实施率为 99.4%(761万人);中学生营养午餐的实施率为 82.2%(360万人)。加餐和牛奶让日本学生长高12厘米。“每天饭食不在量多,而在精。校长要先试吃。”[详细]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冰清 主持人:燕妮 页面设计:Agui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