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Vol. 279

西方人领养中国孩子不是阴谋

中国弃儿海外领养观察:根在中国,梦在他乡

从1998年到2008年,美国人一共领养了6万多名中国儿童,数量居全球之冠
对于弃儿来说,生活更像买彩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什么时候中奖
中国孤儿人数从2005年的57万上升至2010年的71.2万,短短五年增长约24%
收养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善爱行为,既可以在国内,也可以超越国界
霍尔特说,“所有的孩子都是美丽的,只要有人爱他们。”

中国到底有多少孤儿?很长时间这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答案。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的数据显示,中国孤儿人数从2005年的57万上升至2010年的71.2万,5年增长约24%。0-17岁的各类残疾儿童共504.3万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如果政府每年出50元为孩子提供大病医疗保险,只需110亿,而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 [详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外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儿童约有11万人。而从1998年到2008年,美国人一共领养了6万多名中国儿童,数量居全球之冠。

近日一则“美国妇女时隔3年收养两名中国女婴发现系亲姐妹”的新闻让中国弃婴海外收养的话题再次受到民众关注。跨国收养让部分中国弃儿的个体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他们背后的这个群体的命运又该如何改变?

我来说两句:你怎么看待中国弃婴海外收养现象?

同样的起点不同的命运:生活像买彩票,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中奖

2011年8月,江西九江少女淑敏和来自多伦多的同龄人Vivian第一次见面。15年前,两人有着相似的起点:都在九江被遗弃。15年后,Vivian一家计划来中国做一次寻根之旅,一家国外媒体想拍纪录片,愿意每年支付两千元学费,换取淑敏一家接受录像采访。偶然的契机让两人相遇,打量着彼此,看到了命运翻云覆雨的力量。

Vivian加拿大籍,在多伦多生活,有一个在国际投资公司作顾问的爸爸,在耶鲁、牛津上过神学院、在大学做管理的妈妈,还有一个大她三岁、同是从中国收养来的姐姐。她读私立学校,每年夏天到爱德华王子岛度假,冬天到安大略省滑雪。vivian成绩平平,朋友众多,8岁就在姐姐的影响下开始化妆,喜欢跳舞和滑雪,最经常的消遣是上网,对“酒精、毒品和性”等青春期刺激品,抱有中立偏保守的态度。

淑敏生活在九江某农村,家里所有值钱的物件是一台缝纫机,两张课桌,几床被子还有一台飘着雪花的电视,她最远活动半径到达瑞昌,没去过一个小时车程之外的九江。爸爸长期在上海建筑工地打工,一天70元, 一个月两千块。妈妈独守贫困的家,照顾婆婆,频繁失眠,最后换了精神分裂。家里因供不起淑敏上学,才同意媒体采访,希望换来外界的帮助,以改变淑敏的命运。因为“家里没有余钱给淑敏更好的生活”。

Vivian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收养身份,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为什么要愤怒?我只接受现在的生活。这是我的父母,我的家。”而淑敏的养父母一切对此讳莫如深,如果不是无力负担学费,是断然不会撕开伤口给人看。

命运给了她们一个契机来回望彼此的原点,但是这契机和两个孩子本人,毫无关系。像Vivian一样被领养而成为美国人的女孩,从中国孤儿院走向温馨的异国家庭,从被救济到被宠爱,命运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留在原地的淑敏必须努力百倍千倍才有可能改变命运。详细

收养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善爱行为,既可以在国内,也可以超越国界

美国人汉斯是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豪宅别墅也没有宝马奔驰,2009年从中国收养了一名女孩琼。七岁的琼驼背,患有残疾,身高还没有发育正常的四岁女孩高。汉斯夫妇本想领养一名健康的孩子,但需要等很久,于是就领养了琼,并很快为她预约了手术。琼做完手术,驼背没有了,但腰还是弯的。人已经变得活泼了许多,和其他的孩子跑来跑去。

汉斯住在一座很小的房子里,开着一辆很破旧的汽车,需要自己修理。我们给他算一笔账:领养费用约三万美金,孩子做手术又需要一大笔开支,把琼抚养成人,供她上大学,所有费用加一起足够他买一座湖边大房子,开一辈子奔驰。他把所有省下来的钱花在一个遥远国度里素不相识的残疾姑娘身上。他的省不仅仅是他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得一起省。

有人认为美国人千里迢迢领养他国弃儿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美国人钱多得没处花,多养个孩子无所谓。但在生活在海外数十载的华侨以亲身经历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很多领养弃婴的美国家庭是最普通的百姓,领养是出于强烈的热爱孩子之心,希望这些失去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人间最可贵的父母之爱,兄妹之爱,家庭的温暖,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长;同时他们也能得到人间最可贵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正如一对美国夫妇说的,“给孩子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的未来。”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张雯从1992年就开始接触涉外收养领域,“中外养父母在理念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大部分的中国养父母首先希望养子要谢谢他们,今后可以孝敬他们,这跟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关。西方养父母更多是把养孩子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孩子是一份礼物,一份祝福。养到18岁之后,孩子就可以独立了,两者之间没有契约式的关系。坦白说,他们做父母比我们要大气。

当然,“大气”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不用考虑医疗、养老问题,人在生存方面压力比较小的话,就会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且,这也和他们的信仰有关。”【详细

中国弃儿何时能不再满世界“流浪”?

中国娃娃在美国的成长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有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也有冒犯和漠视,但最艰难的事情是如何完成漫长的 “身份认同”之路。为了解决孩子的身份认同问题,越来越多的美国收养家庭采取“开放式收养”,即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美国的养父母们相信:对于本族文化感到熟悉和骄傲,有助于被收养儿童树立自信,并降低身份认同缺失所带来的风险。如果孩子达到适宜旅行的年龄,不少养父母还带他们回中国“寻根”。

其实,美国父母并不想把孩子变成“香蕉人”,黄皮白瓤,他们在尽力维护孩子文化和血缘的根。很多人在讽刺美国人动机可疑的时候,为什么不先反思一下,自己对这群需要关爱的群体做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自己对这么多社会弱势群体如此冷漠?

报告测算,全国约2.2亿0-14岁儿童,政府每年以不高于50元的支出就能为一名儿童提供大病医疗保险,据此测算政府每年为此支出约110亿。如果为残疾儿童分类建立制度性福利津贴,如以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推算,政府只需投入约100亿元。

而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批准的2010年中央决算决议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另外,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

没有抛弃就没有收养。为何中国每年有如此之多的弃婴?孩子是祖国的财富与未来。政府是否应该反思,何时能像一个真正的母亲那样有能力来亲自抚养和保护好她的每一个孩子,而不至于让他们流落它乡?而普通民众对善的需求长期被物质需求所掩盖。民众可以挤破脑袋去认养灾区孤儿,却对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孤儿不闻不问。我们也应该思考,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残疾人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不依赖他人而独立生存,在人群中获得自信和尊严以及充分幸福感的机会?详细

跨国收养让部分中国弃儿的个体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他们背后的这个群体的命运又该如何改变?

2009年,新上任不久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和夫人玛丽·凯耶带着养女格雷茜·梅(中文名杨乐意)一家三口赶到这里,特地为10岁的扬州女儿杨乐意“寻根认亲”。【详细

往期回顾 [更多]

网媒拿普利策是谁的胜利

在任何平台上,你都可以作出伟大新闻

朝鲜核历史与核家当

态度反复无常,丧失国际信用

是什么在支撑朝鲜经济

2007年人均GDP韩国是朝鲜20倍

推荐阅读

中国人的弃婴与美国人的领养

西方父母带中国孩子的寻根之路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领养残疾孤儿?

栏目策划:士朋        设计:胡星  赵仁杰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