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在路上:希拉里四年出访次数和访问国家超过历任国务卿

杨澜曾用“朝气勃发”一词形容三年前与希拉里会面时,后者留给她的第一印象。如今行事更从容、气质更自信的希拉里,却多次在不同场合自嘲说自己老了。在四年的国务卿生涯中,希拉里出访的次数和访问的国家超过了美国历任国务卿。从2009年2月第一次出访,至本次亚洲行,希拉里共访问108个国家,在飞机上度过了1884.6个小时,累计航程达86.7万英里。

国务卿希拉里会成为“马歇尔第二”?


1995年希拉里访华,参加妇女大会
此前有人预言希拉里会在外交舞台大施拳脚,成为“马歇尔第二”。女强人希拉里会不会成为“马歇尔第二”,没有人知道。但美国国务卿的位置历来受到外界重视,它是世界观察美国和美国观察世界的窗口。但机遇永远是和挑战并存着的。国务卿一职可以让人大放异彩,永载史册,如基辛格、马歇尔,也可以让人碌碌无为,平庸而终,如鲍威尔、赖斯。平庸还是出色,有两块试金石:一是中东问题,另一个就是美中关系。

平庸还是出色,中国问题是块至关重要的试金石


1998年克林顿访华,希拉里陪同
希拉里对中国并不陌生,她曾于1995年率团到北京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还于1998年作为美国第一夫人,随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问中国。但这位典型的美式官员似乎对如何与新兴中国打交道,似乎并不明晰。这位美国历史上,最接近总统宝座的女性,虽然总统梦碎,但“知恩图报”的奥巴马,使用了前辈林肯和肯尼迪一样的办法,为昔日这位强悍的对手递上国务卿宝座的橄榄枝。

希拉里:“因为我知道怎样对付中国”


2009年,希拉里到访上海世博园区
2008年,为了拿下志在必得的党内提名大选,焦头烂额的希拉里把看家本事轮番拿上阵。指责中国的不是,这种“拿狼来了吓唬小孩”的略显老套办法也屡试不爽。她在华盛顿大学的一次竞选集会上说,“在过去7年里,布什政府的政策已令中国变成我们的头号债主。今天,中国的贸易及货币政策正在惩罚美国工人——中国的钢铁出口到美国,美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而作为回报,我们所得到的只是含毒的中国海鲜和玩具。”希拉里认为现有的状况都将改变,“因为我知道怎样对付中国”。【详细】

希拉里与中国这四年:无机会创造历史,无可能剑走偏峰

二战之后,美国的安全和防务原则越来越明晰: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随着北约在饱受争议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战略转移和人员收紧,美国腾出更多精力,将“鹰眼”重新投向亚太这片广阔的天地,而如何处理新时期与中国的关系,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重中之重。作为美国国务卿,如何贯彻美国重返亚太的大战略,如何在不惹毛中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消解和削弱美国在亚太日积月累的影响,是个棘手而重要的课题。

2009年 新官上任亚太第一把火,首访中国扬长避短 最短时间打开局面


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没有下班概念
2009年02月21日,希拉里在中国周边转了一圈,访问过日本、印尼和韩国之后,将此次亚洲之行的亚洲一站留给中国。这位新上任的国务卿,亚洲首秀旨在在最短时间打开局面。与中国会谈的话题集中在稳定全球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上,同时就中美展开战略及经济对话达成原则协议,而人权等存在争议的话题则做了淡化处理。希拉里的态度也反映出奥巴马政府的务实主义。

2010年 主持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求于人 放下身段


 2009年2月,胡锦涛会见希拉里
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希拉里再次来到北京,这次访华可以用亲善友好来概括。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当前,美国日子很不好过,金融和债务等经济问题成为焦点。希拉里和盖特纳主动要求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专访,希望访问没有冰冷的政治,没有枯燥的理论,有的是活生生的故事,从而可以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美国,了解中美关系。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美国“识时务”地放下身段,与中国领导层就关乎切身利益的实实在在问题,展开博弈。有媒体评论称,美国单行道时代结束,中美结构性矛盾恶化几率降低。

2012年 告别之旅:大环境今非昔比,希拉里成果寥寥 无功而返


希拉里与盖特纳搭档
2012年5月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作为告别之旅来到中国后,希拉里面对的环境已经大不一样。彭博社评论称,希拉里北京之行的每一分钟都在变得更复杂、更艰巨。中国支持巴沙尔政权、美国对台军售、南海问题、伊朗问题、美国介入缅甸以及北京的军力建设雄心等都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潜在冲突和分歧。为期两天的行程中,希拉里带着寥寥成果回去了。尽管疲惫,但她尽心尽力地完成奥巴马总统的亚洲战略。【详细】

错生为女人,让人爱也让人恨 羁绊太多,不如回归家庭

希拉里就是为政治而生。但一个人眼里的天使,在另一个人眼里说不定就是魔鬼。希拉里自然也是概莫能外。哪怕是女人,也并非都喜欢这个女中豪杰。美国人对希拉里的一贯态度是:或爱或恨,绝没有中间立场。密歇根大学传播学教授苏珊-道格拉斯曾撰文坦言希拉里是一个“让女人憎恶的女人”:作为女人,希拉里的行为和政治理念显然更男性化,反倒巩固了美国政治中领导人必须冷酷无情和大男人主义的成见。


希拉里颇具男性化的强悍行为方式,既让人爱也让人恨。过去的40年里,在中东穿梭是美国国务卿的重要工作,而能在局势陷入僵局时把双方拉在一起谈判,这是了不起的突破。但希拉里要成为基辛格那样标榜史册的国务活动家,还需要取得更为耀眼的外交成就。作为国务卿,希拉里其实只是美国整个对外政策决策层的一员。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实际上最终是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掌控。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总统,成员包括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所以,作为国务卿,希拉里需要突破的东西远不止男权社会一个,问题也绝非如此简单。


曾有评论说,错生为女人一定是上帝和希拉里-克林顿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但女人就是女人,她在乎的、爱的无非是所有女人都会视为珍宝的东西:家庭、亲人。希拉里似乎去意已决。或许,政如其丈夫克林顿所言:她现在想当外婆的愿望远比当美国总统的愿望强烈。


纵观希拉里这四年,对中国既有“蜜月甜言”也有“当头棒喝”,她的表态随着大环境和切实的战略需要会及时作出调整。其实,在对华政策上,美国统治阶层在大方向上已经形成高度一致——“既防范又合作”,无论谁当总统,都不会偏离这根主线。而作为总统外交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无论谁当国务卿,更不可能“剑走偏峰”。这也潜在地决定了,希拉里可以发挥的空间并不如看似的那样广阔。 【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