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动物航天员:人类迈开一大步的“先行者”

  “神九”发射是2012年中国航天界的大事件,“上船”的旅客也成了关注焦点——它们中,不但有人类,还包括珍稀的蝴蝶。

  这是中国首次携带活体蝴蝶(蛹和卵)升空。其中,包括全世界最美的蝴蝶之一——红锯蛱蝶、中国特有的丝带凤蝶,以及喜欢乘气流旋转的大帛斑蝶、人称“蝶中皇后”的金斑喙凤蝶……在本次历时30天的宇宙旅途中,这万里挑一的数百个蛹和卵,将在空间站变成蝴蝶。

  进入太空的动物,命运大多是“被研究”。而此次中国蝴蝶的主要使命,则是对中国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教育。它们将用自己短暂却绚烂的生命旅程,向孩子们揭示生命的美丽,以及宇宙的神奇。

  在人类短暂的航天史上,各种各样的动物被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送出地球,进入宇宙,这也让浩瀚的宇宙因此不再寂寞。[详细]

“上船”的特殊乘客们

“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搭载帝王斑蝶和小红蛱蝶蛹进入太空

  2009年11月16日, “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天,搭载帝王斑蝶和小红蛱蝶蛹进入太空。航天飞机上特制的商用生物装置小盒,是它们临时的家。随后,它们被送进了国际空间站。
  虽然早已有蝴蝶进入太空,但这回的蝴蝶,将首次在太空中完成化蛹成蝶的全过程。
  美国航天员用视频记录了这些美丽昆虫的全部生命过程:在空间站里,几只小红蛱蝶缓慢地从蛹里爬出。接着,帝王斑蝶也破蛹而出——在失重的状态下,它们努力地振动翅膀,并最终在盒子里飘了起来。
  “恭喜实验团队。”当一只帝王斑蝶在自己面前拍动翅膀试图飞翔时,航天员威廉姆斯不禁脱口而出。任务控制中心的回复,则通过无线电波从遥远的地球传来:“很高兴最终你拍到了这些视频。空间站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拍摄地点。”[详细]

俄罗斯的“光子-M3”科研卫星搭载了54只棕黃色蟑螂

  俄罗斯人选择了蟑螂。2007年9月,俄罗斯的“光子-M3”科研卫星,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升天(这一发射场被俄罗斯长期租用)。在这颗卫星中,有一个名为“诺亚方舟”的小型密封舱,里面搭载了一批特殊的太空“乘客”—— 54只普通的棕黃色蟑螂。此前,没有蟑螂进入过太空。
  这些蟑螂之所以入围,并非偶然:它们生命力顽强,无需进食进水就能存活一个多月;体型小,重量轻,可以大量运送,有利于精确实验。
  它们成为了俄罗斯沃罗涅日医学院的“宠儿”。返回地面后,蟑螂很快被送到了医学院的实验室。对这些特殊的“太空旅客”进行仔细检查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其中一只蟑螂在太空中受孕了。在精心呵护下,这只名叫“希望”的蟑螂妈妈,顺利产下了33只小宝宝。首批太空生物就这样诞生了。它们的外壳颜色,比普通蟑螂深化得早一些。[详细]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携带两只圆蛛观测太空中怎么织网

  相比蝴蝶和蟑螂,蜘蛛可以说是宇宙中的“常客”。2008年11月,美国宇航员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来到国际空间站。他们携带了两只圆蛛,以观测它们在太空中怎么织网。这两只蜘蛛是同类中的佼佼者,经过了严格筛选、健康测试和数小时的训练。
  因为水土不服,最开始,它们在失重状态下织出的是一张杂乱不堪、毫不对称的网。和地面上纹理清晰的蛛网相比,这张网显得很蹩脚。“不过,这个蜘蛛网多多少少有点三维立体结构,看来,蜘蛛们忙活了好一阵子。”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纳斯说。
  两只蜘蛛并不灰心。很快,两个勇敢的小家伙织出了令人惊悸的新网。“看上去非常对称,非常漂亮。”国际空间站负责人迈克尔?芬克报告地面任务控制中心。他为此非常吃惊。
  不幸的是,整个实验只持续了八天就夭折了。这是因为蜘蛛的“美食”果蝇,像抢镜头一般,覆盖了狭小的观察窗。到最后,科学家无法看到两只蜘蛛在结什么网。
  2011年,两位女郎蜘蛛再次随“奋进”号航天飞机飞向国际空间站。女郎蜘蛛颜色鲜艳,雌蛛的身体能达到2厘米宽,算得上是蜘蛛中的巨无霸。它们织出的网也大,直径可以达到1米以上。
  为了防止它们像航天员一样在空间站随意走动,它们在登机时被放入特制组件中。后者不但可以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还会保证一定的光照周期性,以帮助“女郎”调整好“生物钟”。
  这种贵宾级的待遇是它们此前的同类难以想象的。1973年,在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空间站上,蜘蛛阿尼塔和阿拉贝拉的命运堪称悲惨。因为食物质量太差,两只不幸的蜘蛛最后死于脱水。
  在这次的实验中,为了防止果蝇继续“捣蛋”,果蝇与蜘蛛被“分居”。每四天左右,航天员将一批果蝇送入“蜘蛛侠”的栖息地,让它们一饱口福。因此,在为期45天的实验中,每天都能得到清晰的蜘蛛织网图像。[详细]

帝王斑蝶幼虫变成蛹以后,于2009年11月30日在国际空间站上变成蝴蝶。

俄罗斯太空先驱蟑螂“希望(Nadezhda)”产下了30只健康的孙辈蟑螂。

美宇航局蜘蛛战胜太空失重织出完美蛛网。

一切为了孩子

  为什么要选择蝴蝶、蟑螂和蜘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人才断层。与五六十年代航天事业初创时不同,现在优秀学生都流向法律、经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等热门专业,航天领域已很难吸引到最顶级的人才。
  因此,许多国家的航天、教育部门联合起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普及航天教育知识。 “或许越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动物,越能吸引人们的关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详细]

青年人眼中的太空”竞赛确定蟑螂为最符合要求的实验对象

  2007年俄罗斯选择蟑螂进太空,是因为俄罗斯沃罗涅日医学院举行的一次“青年人眼中的太空”竞赛。学生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比较了很多生物,才最后确定蟑螂为最符合要求的实验对象。

美国曾为进入太空的蜘蛛注册帐号直播

  为了吸引青少年关注,美国曾为进入太空的蜘蛛注册Twitter帐号,直播其人生。而当帝王斑蝶和小红蛱蝶蛹被送上国际空间站后,所有视频都被及时传向地面,全球17万幼儿园孩子及中学师生同步观看。
  次的航天教育不止于此。地面上也同时养育着这两种蝴蝶,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生命周期、表现的不同,就可以了解太空飞行,尤其是失重环境对蝴蝶发育过程的影响。由此,他们学习了不少航天知识,了解到蝴蝶发育的四个阶段,并学会了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对比,学生们发现,地面与太空中的帝王斑蝶确有一些不同:在地球上,刚刚破蛹而出的蝴蝶,翅膀只需3到5分钟就会干,而空间站上的蝴蝶用了15分钟;在地球上,帝王斑蝶可以活2周,而在太空中,由于住处十分狭窄,它们只能活4天。太空中的小红蛱蝶,寿命也比地球上的同类寿命短了近一半。这些观察结果都被编进了美国教材。[详细]

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是中国蝴蝶被送入太空的原动力之一

  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也是中国蝴蝶被送入太空的原动力之一。此次神九升空前,北京市教委发起了一个活动,将学生填写的美好梦想压缩到一个芯片中,随神九和蝴蝶遨游太空,并一并返回。按照规定,参加这一活动的学生,均可成为太空活体蝴蝶的共同认养者。[详细]

北京产蝴蝶拟随神九进入太空 返回后将展出。[详细]

进入太空的动物先驱:苏联太空狗首次安全返回。[详细]

在人类宇宙时代的早期,进入太空的生命,往往成为先烈

  1947年,几只果蝇被美国的V2火箭第一次送入太空,以探索太空中辐射暴露的影响。1948年,猕猴“艾伯特一世”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只灵长类动物,但因窒息死亡。“艾伯特二世”次年升空,也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死亡。

  1957年,苏联一只名叫“莱伊卡”的狗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狗,但仅在太空生活几天便死去。1963年,法国将一只黑白相间的雄猫“菲利克斯”送入太空,它是进入太空的第一猫,科学家们在它的头上装有电极,以测量神经脉冲。这只猫安全返回地球。

  1970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两只牛蛙的卫星。两只牛蛙被放在装满水的离心分离机中,以测试引力场在耳石(内耳的平衡构造)中的影响,但不幸的是,它们再也没能返回地球。[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