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厉以宁:“人的城镇化”是当前之重

2012年1月13日,厉以宁在作题为“社会信用和企业发展”的报告。来源:新华网
2012年1月13日,厉以宁在作题为“社会信用和企业发展”的报告。来源:新华网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在1980年代初即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小组成员。他的另一个身份也广为人知——总理李克强的老师。他的观点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湖边残雪风吹去,墙外麦苗青几许。一行燕子报春来,小径花丛闻笑语。”这是厉以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写的短诗。政论作家马立诚称,它描写了当时中国局势的变化。

  多年后,厉以宁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记忆犹新。在2000年的文章《中国选择的改革方式是正确的》中,他写道: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开辟了道路。

  他认为,面对当时盘根错节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选择的改革方式是:先从农村改革开始,再转入城市改革;而在城市改革中,以企业改革为主线,同时进行经济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改革,逐步取得胜利。

  他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是正确的。农村的改革使家庭承包制确立下来。到80年代初,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而正是由于农村改革取得了成就,所以从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起,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入城市。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三中全会两次大会之间,1980年4-5月,时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的厉以宁,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和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召开的劳动就业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股份制。

  “当时一种思路是要搞所有制改革试点——既然要走市场经济的路,就必须重新塑造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微观经济基础就是企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权必须明确,投资主体必须明确,企业必须承担责任。谁来搞?怎么搞?股份制。”厉以宁后来回忆称。

  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但厉以宁对外表示,自己不很喜欢这个称谓,“因为它不准确”。

  在此后的时间里,随着形势发展,国企改革问题被提上议事议程。四年后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企改革成为重中之重。此后,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出现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以及股份制试点,探索搞活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日趋清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道路就是股份制。

  “这表明一个曾经离经叛道的观点成为主流看法,并变成了重大决策。”厉以宁评价。

  在厉以宁看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国有企业体制,一个是城乡二元体制。过去30年,中国改革的主要方面在国有体制改革,今后的重点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他把眼光越来越多地投射到后一处的改革上。

  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从此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厉以宁在写道:“可以肯定地说,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是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之后另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尝试正在继续。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厉以宁认为,该《决定》开辟了农村改革发展新的阶段。

  《决定》首先明确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厉以宁认为,“这四个字内容非常深刻。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明确长久不变,农民不用再去想,就顺着这样的路走下去”,但是“土地使用权是可以流转的,流转是多种形式的”。

  其次是宅基地的问题。厉以宁认为,“实际上宅基地采取的是置换的办法,就是用宅基地来换城市户口、换城市的住房、换城市的低保。根据各地的经验是先就业再置换,不能置换以后还没工作,置换完以后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因此要在城市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中小城市的户口制度放宽,大城市一下放宽不可以,但是中小城市可以。”

  第三是农村金融问题。厉以宁认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内容很深刻,值得琢磨琢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在试点,农村的房子可以抵押,宅基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在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厉以宁再次呼吁,中国当前迫切需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次分配应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他称,中国目前处于双重转型的时期,所谓双重转型,一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

  在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方面,厉以宁称,目前正在推进城镇化,但农业和城镇两种户口制度的存在,使得农民的身份和权利与城镇居民不平等。收入差距大,福利待遇低,需进行城乡户口一元化和收入分配改革。

  他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第一次分配,因为第一次分配是根据市场的基础进行的,当前还没有对农村土地进行第一次分配。必须给农村土地产权,这正是新农村改革的起点。

  二次分配也很重要,但是需要调整,主要靠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行调整。

  “人的城镇化是当前最主要的,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升级问题。”厉以宁说。

  (资料综合自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经济观察报、经济参考报、国际商报等公开报道)

(责任编辑:王奕)
高层谈改革+更多
经济学家群像
专家解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