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两会开始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向了北京。这一次,大概记者们的稿子里用不上”碧空万里无云“等词句了。因为北京几乎一直处于雾霾之中。虽然严重程度尚不及1月份,但是却着实给了外地的代表委员们一个”下马威“。会场内外,记者们和代表委员们也在关心:什么时候我们能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
潘石屹:无处呼吸
(作者:邝飚 搜狐独家,请勿转载)
记得在2011年10月22日晚11点多,我在微博上转发了美国驻华大使馆的PM2.5数据为439微克/立方米,评级为“有毒害”,我当时就惊呼一声:“妈呀!有毒害!”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官方的PM2.5监测,这促使我在微博上坚持发这个指数。
跑步向国庆献礼被迫中断
如今,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到底如何呢?摘几个我今年在微博上发的每日空气质量指标:
3月6日,北京污染指数为256 ,属中度重污染(北京美使馆指数为283,极不健康);上海空气污染指数为101,属轻微污染(美领事馆数据为156);
3月5日,北京污染指数为142 ,属中度重污染(北京美使馆指数为180,极不健康);上海空气污染指数为208,属轻微污染(美领事馆数据为202)。
再往前看,北京空气污染的数据更加惊人。
1月12日的污染指数是500,与美领馆的704一样,都已经爆表,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上海分别为255和255。
1月11日,北京污染指数为428,属重度污染,美领馆的指数是453,有毒害;上海的空气指数为61和107——相比之下,比北京要好得多。
现在正值两会,首都的空气质量并未让远道而来的代表和委员们有所惊喜。北京空气质量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但真正引起关注、让大家都切身的危机感是这两年的事儿。去年,我原本有个目标,那就是跑步1000公里向国庆献礼。但是看到八九月份的空气污染数据后,我放弃了。
2012年9月1日,北京的污染指数是222,属中度污染,美领事馆的是254,属极不健康;8月31日北京的污染指数是261,属中度重污染,美领事馆的是264,属极不健康……
自从关注了空气污染指数,我发现好多室外的活动不能进行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日子就是2012年的7月21日了,16时环保部给出的PM2.5数据是3,尽管17时美使馆的数据是46,但这样好的天气质量我还从来没见过。
关注PM2.5源于家人的健康反应
有人问,为何说空气比房价重要?你监测PM2.5是不是有政治目的?其实,我2011年知道并关注PM2.5还是源于我家人的健康反应。
前年10月份,北京雾霾天气特别多,雾和污染交织在一起,很多人都觉得身体不舒服。正好在这个时候,我看到美国大使馆每天公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指标,这个数字跟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不一样。我就一直在想,这两个为什么不一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去见了北京环保局局长,才知道采用的标准不一样——美国大使馆采用的标准是PM2.5,北京市环保局采用的标准是PM10。
通过这一段时间向专家、官员们学习,我了解到,在污染中的颗粒物越小,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如果是比较大的颗粒物,通过自己的鼻子就过滤掉了,无法进入人们的身体,再小的颗粒物就会进入人的肺部,更小一些的颗粒物,甚至可以通过肺部进入人的血液,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PM2.5的概念。在PM10和PM2.5之间,更应该去控制PM2.5的颗粒。
当然,我也跟北京环保局的局长汇报。我说,实际上不用仪器,我老婆的嗓子就可以测出来北京的环境到底污染没污染:如果环境不污染,我老婆每天早晨起来就不咳嗽;如果空气是小污染的话,她就是小咳嗽;如果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话,每天早晨起来就是大咳嗽。我想,人的身体的反映比任何的仪器、设备都要敏感。
现在有人解释说,发展需要个过程,美国PM2.5标准从65降到35也经过了漫长时间,我们现在发布PM10符合实际。李开复曾回应我的微博,“测PM1000好了,这样就可以说北京有洁净的空气。” 我说,“我们常常是穿着光鲜的服装,喝着污染的水。脸上搽着高级的化妆品,肺里呼吸着肮脏的空气”。
放开监测没什么大不了
2012年2月底,国务院要求监测PM2.5,但在几天后的两会期间又讳莫如深。记得那天我高高兴兴去报到参加北京人大的会议。门口遇到一大批媒体记者,他们说,上面不让报道房地产的事,你就说说PM2.5、空气污染的事吧。记者给他们的领导打电话请示。报社领导说,好,写一篇长文章。采访一上午,然后收到短信:“所有关于PM2.5的稿子全毙了!”
如果按照目前的环境监测法规,民间在公开平台上发布PM2.5数据是需要行政许可的,我不知道现在微博上每日公开这些结果,会不会违规?
在我监测PM2.5的过程,也没少和官员或者科学家的解释发生冲突。就拿华北地区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标来说,请看2012年8月5日的,北京是115,其他主要城市,除了济南是112以外,都在60以下,空气质量良好,可见北京、济南的空气质量受周围的影响不大。再看8月4日,北京周边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都在20-40之间,唯有北京是84,超标。那种因为周边污染而漂浮到北京的说法,是个谎言,想想污染只会从高污染飘向低污染地区吧?
从这些数据看,无论是北京的还是上海的数据来看,环保部和美国大使馆的监测到的数据相差非常大,PM2.5一般都是大使馆的数据远远高于环保部的,我比较纳闷,同一座城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难道说是中国采取了什么特殊技术,让污染物都集中到了美国大使馆的上空吗?有人说我们的监测方法不一样,要比美使馆的低15%-17%,那为何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或者允许民间公开监测呢?
开汽车让我产生内疚感
此前,一位管环保的领导说,你潘石屹就是PM2.5的最大制造者,我们是监管部门,你还跟我们过不去。我吓坏了,安排所有的工地整治。然后每天早上都会发布“全国空气污染指数”。工地扬尘是PM2.5的第三大来源,北京有开工面积1.8亿平方米,比整个欧洲还多。
我现在在办公室安装了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问题还是存在的。我们之前也为新项目做了一个空气净化除尘装置的招标,很多厂家都是第一次听说。我们接触到5家厂家,从他们的业绩来看,大部分是在非典之后,他们就重视空气的过滤,像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还有国贸一期、二期、三期都是通过非典之后来过滤,基本上是静电除尘,静电除尘能够过滤的效果对PM10是比较有效的,如果再要过滤PM2.5的话,还要加一些别的设备。
解决污染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环保局自己的事情,是所有的人汇集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去处理才能够解决,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一种更运动的、更健康的、更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代替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
个人认为,骑自行车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上班是骑自行车来的,会觉得一天都轻轻松松,身体也得到锻炼,心里也没有内疚感,整个一天安排的非常从容。如果是哪一天我起来看一下行程表,觉得这一天日程安排的很满,要去很远的地方,要开汽车,这一天我就是在一种紧张的、焦虑的、内疚的感觉中度过的。
对PM2.5的关注,能够到了今天这个程度,跟所有网友的支持、跟所有人心里面的正义感,都想着去为别人着想,为我们这个生存的环境着想,这有很大的关系,只是一个人、两个人、极个别的人,你就是再有力量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讲述人: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