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春晚“条子满天飞”已有25年

4个多月春晚筹备,俩月围着条子转

春晚最早的条子出现在什么时候?有报道说是在1988年。一个来自东北的女歌手通过一个“极特殊的方式”把一张条子递给了当年的晚会导演,获得了独唱的机会。

25年后,这位歌手的名字早已被人淡忘,但她这种方式却深刻影响了春晚的发展,不仅衍生出“条子演员”这个新名词,更被后来人发扬光大,条子成了检验春晚导演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春节晚会的准备期是4个月左右,前两个月是策划和准备期,进入第3个月以后,基本上导演、主创人员就开始围着条子转了,琢磨怎么把这些“条子演员”安排好。[详细]

“条子”也分三六九等,轻重缓急有讲究

如何安排“条子演员”绝对是一门学问。据相关人士透露,最多时候会有上百个“条子演员”。于是只好从这条子的分量上分出轻重和三六九等。一般说来,每年的“条子演员”被拦在外面的大约占2/3,能上晚会的“条子演员”占整个演员的1/4。递来的条子,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必须办,哪个可以缓办,这些人的位置也非常重要,比如在舞台上靠前还是靠后,在零点以前还是零点以后,这里面都有讲究。[详细]

这些条子从哪里来?

那么,这些条子是从哪里来的?

春节晚会前的若干次排练,每次都要招待很多人,包括与央视有关的职能部门,供电、供水、规划、交管……另外,它还要组织各种演出队做热场演出,特别是语言类节目,要轧场子,试它的包袱。所以到各个部委去演出,一方面是为了检验作品收看的反响,另外就是公关。

很多演员摸清了这个规律,所以借助春节晚会答谢职能部门这一层关系来把条子递过去,每年条子来自于各方面,有些就是跟央视工作、运作过程中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领导递的条子。[详细]

多年来,条子效应让春晚“一路失宠”

一台晚会21个联唱,13个人唱一首歌

条子多了,工作人员也有了应对之策。剧组在电视节目构架之前,先早早地设计出几个“筐”,把这些特殊演员装进去,最行之有效的就是安排联唱和合唱。以2000年的春晚为例,合唱多达12个,几个女歌手居然唱了一首老掉牙的少儿歌曲《找朋友》。2001年的合唱飙升到21个,一首《西部放歌》,节目单上就写有13个人的名字,这还只是“主唱”,不包括“伴唱”。

惹上经济问题的导演赵安在有一年春节晚会后曾经给出这样一个数字:一共有歌曲45首,21首是唱完的,其中有4个歌舞组合,每个组合中至少有5个左右的联唱,演员一共有700多人。

在条子的威力下,这样荒谬的节目设置,对于春晚节目品质的伤害,可想而知。

条子面前,台长也没办法

对于这种畸形的现状,央视内部并非没有尝试做出改变,但效果几乎为零。孟欣曾在自己执导1998年春晚时提出了要改变以“歌曲大联唱”开场的要求,但因为种种原因“流产”。连央视前台长杨伟光,1991年到1999年春晚的台内最终把关人,在任台长期间,也没能成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想打掉这个节目(联唱)……但是拿不掉,因为有人积极推荐,需要安排。”[详细]

受阻“条子演员”威胁导演:知道你领导是谁吗?

在这种情况下,“条子演员”往往可以理直气壮的和导演讨价还价。曾经的春晚导演王冼平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当时的一个演唱水平无法恭维的女歌手竟要求在12点独唱。在她坚决反对后,女歌手母亲打电话给王冼平质问“你知道你们的领导是谁吗?知道你领导的领导是谁吗?”最终,这个女歌手在一个重要的时段唱了男女二重唱。[详细]

条子背后,是春晚越来越不受待见

据王冼平透露,她当导演的那一年,前后一共收到了43张条子,甚至以要开新闻发布会请辞相抗,竟然都没有奏效。这也就不难解释人们心中的疑惑:看新闻这些节目好像都是实打实拼出来的,怎么质量还如此低?那么多水平不够的演员和节目,都能够在条子的帮助下上春晚,这样的春晚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吗?由此也不难想象,为什么春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详细]

接下来,春晚导演冯小刚可能会被“条子”包围

一张张条子让导演成傀儡,失去话语权

郭德纲在没上春晚之前总跟春晚过不去。不仅用一段《我要上春晚》加以“调戏”,更曾直言:“春晚总导演的话语权排在第14位。”

这话还真说到了春晚的痛处,尤其是在条子满天飞的时候,既然关键节目上都可以绕过总导演,那么其他的事情就更难控制,赞助商产品的摆放、舞美的设置等等都属此类。因为承载的东西太多,使得央视春晚绝对不同于任何一台晚会,导演的上级,外部的关系,往往比导演要有话语权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王冼平在谈起不愿执导春晚的原因时,“不想做傀儡”是她最重要的理由。

而接下来,这样的处境是否会落在冯小刚的身上?[详细]

冯小刚的话语权越大,春晚胜算越高

冯小刚是否会被条子包围,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他手中话语权的多少。如果央视真是下了改革的决心,就应该放手给冯小刚足够的创作空间,将春晚的话语权由央视交到冯小刚手里,实行导演负责制,不再囿于各方利益而有所顾忌,做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春晚。

冯小刚在20多年的电影执导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观众喜闻乐见的冯氏幽默,这种幽默有草根精神、最接地气、最具平民智慧。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电影才赢得大多数观众的喜爱。春节里人们带着这种轻松、幽默的娱乐形式迎接新一年,无疑是很恰当的方式,而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做到这份幽默,同样要依靠导演的对于晚会的绝对控制。[详细]

除了条子,冯小刚还要“过三关”

冯小刚所要面对的除了条子,还有很多。

首先是经验。有央视人员举例,在哈文担任总导演之前,虽然也不乏制作大型活动、晚会的经验,但进入央视一号大厅时,都一阵抓瞎,对各部门设备人员的调度几经失控,现学现问。那么对电视晚会毫无经验的冯小刚要如何把握“央视一号坑”,光是技术环节就够他头大一阵了。

其次是合作。无论怎样创新,春晚毕竟不是一场简单的联欢晚会,它承担着向全世界华人汇报一年里国运昌隆、百姓祥和大事记的政治任务,有些规定动作是不能更改的。央视为冯小刚配一到数位有经验的执行导演辅助完成,其间的协调与配合一定是琐碎磨人的,他需要十分耐心听取意见,尽力协调各方关系,又得动用智慧坚持自我。

最后是风格。众所周知,冯小刚的“民间、草根、幽默”风格与央视的“高、大、全”调性并不一致,二者如何很好的平衡是央视的难题,更是冯小刚的难题。不知央视给冯小刚的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创作”?我们只能说:春晚有风险,导演需谨慎![详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