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最新:人社部:希望参保者能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近日,有媒体称多部委和专家在闭门会议上达成了延长养老保险15年缴费年限的共识。对此,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称,具体政策还在研究,但他表示,希望职工和居民参保者有能力时先自愿增加缴费年限。[详细]

养老金改革,不只是中国人在骂

“延长养老险缴费年限”引发强烈质疑

据媒体报道,国家相关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们,在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上,就养老制度改革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基本没有悬念。和以往养老改革新方案被曝光后的遭遇一样,铺天盖地的口水和骂声随之而来。中青报的评论直截了当:“一群自己不缴一分钱养老金的人,嚷嚷着要交养老金的人延迟领养老金,显然是不公平的;由自己不缴养老金的人管那么多人的养老金,同样让人难以放心。养老金的投资收益那么低,甚至连银行定期存款都比不上,因为管理者自己的养老金多寡与其管理的养老金的收益无关。”[详细]

养老金改革成火药桶 多位欧洲元首因此下台

而从世界范围看,由养老金改革引发的口水战绝不止中国一家。2011年,意大利执政党与反对党党首为政府的养老金领取标准之争而在议会上公开大打出手后,英国发生了一场有200万公共部门员工参与的“世纪大罢工”,矛头直指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计划。在欧洲,养老金的改革曾不止一次地引发法国、荷兰等国民众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迫于养老金改革所产生的民众反对压力,前法国总理拉法兰不得不辞职,前总统萨科齐也因此败选;而为了取得“北方联盟”党对养老金改革方案的支持,前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因此辞职。[详细]

老龄化加上福利依赖 养老已是世界性难题

养老金之忧来源于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强大压力。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而且许多国家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重。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强直接带动了人口赡养比的下降,从而使养老金的供给与需求(缴付与支取)严重失衡。即在提取养老金的人数不变甚至增加的同时,现在和未来往养老金账户中存钱的人数却大大减少,养老金的自我支付与供给能力日渐下降。

而欧、美国家养老金困境的源头,一言以蔽之,是长期以来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后遗症。目前凡是全球实行全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都面临类似问题。区别在于,实行福利制度越彻底,社会覆盖面越大的国家,相对而言,则暴露的问题越尖锐,解决时显得更棘手。[详细]

“不公平”让中国人对养老金改革格外不满

此前的养老改革方案都曾遭遇骂声一片

而最近几年,每当国内传出有关养老的新政策,质疑和反对总是会占据舆论的主流。以最近两月为例,8月22日《新京报》称:清华大学版的养老方案建议延长领取退休金年龄。该校杨燕绥教授随后提出的关于“退休年龄不变,仍为50岁,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的言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9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以房养老”便正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同样招来诟病无数。[详细]

客观地说,延迟退休等政策并非“没头脑”

养老改革从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中国更是如此,指手画脚、骂骂咧咧容易,解决问题难。叫骂者中恐怕没有多少人是真正研究过新方案的可行性后再作出评论,而能拿出更合理解决方案的人更是难觅。而如果仔细研究现有的新方案,也绝非一无是处。

以延迟退休方案为例,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里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这三个可变量中,延长退休年龄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最佳办法。现有的养老制度下退休年龄太低,威胁到制度长期的财务可持续性和支付能力。提高退休年龄不是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制度问题。

而国家出台“以房养老”这个政策的本意,是为养老消费增加一个选项,想让“以房养老”这个潜在的社会需求,能够得到真实的保护和反应,是要规范这个市场,保护市场发育,维护老百姓的权益,而不是像有些舆论说的那样,政府没钱了,又看上老百姓的房子了。[详细]

但改革总拿民众先“开刀”,让人心生逆反

而民众之所以对养老新政懒于仔细分析,“逢改必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公平。

公共政策离不开“公平”,而推迟退休年龄、延长缴纳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政策的推出,显然让广大基层劳动者觉得,是在拿自己的切身利益为改革开路,有权利被侵犯的感觉。

如果每次改革方案的提出,首要做的不是提高行政能力,加强统筹,也不是用财政资金或者国企分红来补贴,而是让人们推迟退休,多交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让民众接受呢?诚如一些基层劳动者所言,为什么每次做出牺牲的就是我们?

而从养老金制度设立当初就可以看到,缺乏远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的配套规划,岂能一有问题就只想从企业和职工那里来想办法修正制度?[详细]

失去公平的养老金制度就是“耍流氓”

一方面对于普通民众养老频频推出“大刀阔斧”的政策,而另一方面对“双轨制”的改革进展则极为缓慢,而后者却正是中国养老金制度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参加保险,到头来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的参保退休人数占所有参保离退休人员总数量的7.74%,却占总养老金支出的10.85%。这样的“不公”不改变,又如何让民众对新的改革政策产生信心。诚如有评论所言:“养老金改革必须站在一个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应该是不留特权的系统性改革,而不只是单单针对普通公众延迟退休或者说延迟领养老金,否则,迟领退休金的如期退休就是耍流氓。”[详细]

除了不公,养老金改革还需破解几大难题

养老金使用管理应该公开透明

近年来,我国社保支出已超过教育支出,成为金额最大的政府支出项目,但在管理和使用上仍然刻意保持“神秘”,公众不知道其中的规则,缺乏安全感。比如,每年政府提高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决策机制不透明。一些地方调整机关事业养老金标准时,口口相传,连文件都不敢下发,如同秘密活动。由此也造成公众对于政府管理者的不信任。去年证监会提请养老金进入证券市场,但受到了公众几乎是一致的反对,原因就在于公众担心养老金成为腐败的又一来源。[详细]

工人农民不应是“被遗忘的大多数”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养老金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社会、一个政府,要不要有基本的公平正义的问题。只要按人的职业确定社保待遇,社保体系就是中国最不公正的制度。现行社保制度不根本改革,退休年龄越延长,结果只是穷者更穷,富者更富。

而在讨论养老金这么重要的基本制度建构制度时,完全听不到工人的声音,更听不到被排斥在外的农民们的声音,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如果在建构基本社保制度的时候把农民排斥在外,社保金支付压力越大,农民的处境就越悲惨。农民会被进一步牺牲。 [详细]

最重要的,养老制度设计不能“缺哪补哪”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然而,由于此次改革方案又人为地增加了更多的“碎片”——事业单位分为三六九等,参加此次改革的事业单位是第二大类中的第二小类,“遭受”改革试点的省市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群体恐慌,最终导致改革停滞。

这就是中国的一些现行制度存在改革困境,起初没有全盘规划,等出现问题一个个补救,像一双不合脚的鞋子,不合脚的地方磨出的破洞一个个用胶片粘起,走路久了,破洞依旧会重现。医改、教改以及社保体系的改革无不出现这一特色。因此,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所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要考虑一个国家的养老政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这就是养老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