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视频

导读:24年前,胡耀邦与世长辞。一个让诸多人记忆清晰的细节是:躺在棺木中的他,依然身着西装。新华社的悼词如此评价这位中共前最高领导人: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他的怀念,则越来越集中在平反冤假错案、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以及选拔干部任人唯才上。这三点承前启后,集中展现了胡耀邦民主治国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及政治走向。[滚动][独家评论:为何纪念胡耀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35年

  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详细]

胡耀邦: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 逝世报道过程

  300多万人因胡耀邦得以从冤假错案中平反,55万“右派分子”因其而被正名;1703个县曾留下其考察调研的足迹,3000封普通百姓的来信,在其6年的高位任期内均被亲自批阅。[详细]

耀邦其人更多>>

耀邦语录更多>>

他们眼中的胡耀邦更多>>

胡耀邦生平

  • 出身农民,14岁加入共青团
    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胡耀邦投入了土地革命斗争的洪流。
  • 年轻首长一别家乡32年
    1930年年底,胡耀邦离开家乡,直到1963年才顺路回了一次家。
  • 忆与妻恋情:恋爱时魂不守舍
    胡耀邦动情地说:“当时有一阵子总是魂不守舍,因为我谈恋爱了。”
  • 35岁当上最年轻省委书记
    1950年2月任川北区党委书记。这一年他35岁,是“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 从被批斗到担任领导人
    1966年8月,胡耀邦被打倒,长期被批斗、劳改。1975年胡耀邦复出。1980年2月,胡耀邦当选为总书记。
  • “实践真理标准”的把关人
    1978年,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审阅把关的正是胡耀邦。
  • 73岁与世长辞
    1987年,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详细]

我来说两句

求真者胡耀邦

冲破禁锢: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

    “科学真理真难求,你添醋来我加油,论战也带核弹头。核弹头,你算学术第几流?是非面前争自由,你骑马来我骑牛,酸甜苦涩任去留。任去留,浊酒一杯信天游。”——胡耀邦

率先组织和推进“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

  谈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不能不谈胡耀邦。1977年3月胡耀邦被中央派到中央党校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1977年12月中央党校党委专门召开的一次扩大会议上,胡耀邦针对中央党校中共历史研究中提出的如何评价“路线是非”等问题,指出在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这“一条原则和一个标准”,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实践作为检验中共历史上路线是非的标准问题。它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详细]

创办《理论动态》内部刊物 大量发表解放思想文章

  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理论动态》这个小刊物起了带头和重要的推动作用。《理论动态》是胡耀邦到中央党校工作后亲自创办的。刊物的名称、性质、宗旨,以至刊期、形式,等等,都是他设计的。胡耀邦组建的这个理论动态组,作为中央党校的一个小机构,在组织系统上开始时属校刊编辑室,后来属于理论研究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在胡耀邦直接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详细]

《标准》十易其稿 胡耀邦亲自审定刊发 承担政治风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1978年5月10日的《理论动态》第60期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时,署名是“本报特约评论员”。这都不是偶然的。最后审定者胡耀邦承担了这篇文章的政治风险。在当时,“凡是派”有相当强大的力量。他们上纲上线的批评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攻势。胡耀邦的处境十分危险。邓小平坚定地支持了胡耀邦。邓小平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颗“精神原子弹”炸开了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就在这一年的12月,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转了中国的历史航向。[详细]

劫后承重任:平反右派五十万 神州莫再有冤灵

经胡耀邦干预五十万右派平反

  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上整干部,下整群众,制造大量冤案、错案、假案,把许多老同志打倒,把大批干部和群众打成右派、走资派、反革命,进行残酷迫害。包括受牵连的在内,受害的有上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胡耀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进行波澜壮阔的平反工作。"[详细]

亲自主持平反习仲勋

 1977年底,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部长,在叶剑英元帅的支持下,胡耀邦主持为习仲勋平反,并安排习仲勋赴广东工作,称"把守南大门"。三中全会前后,胡耀邦在北京组织领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等工作;习仲勋主政广东,支持和配合中央的部署,同时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开创了广东发展的新局面。[详细]

不怕"下油锅、入地狱"

  胡耀邦看到各种各样冤案的叙述,急得在室内来回疾步走,连连轻声自语:"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谁下油锅!"他对《人民日报》和中央党校的几位同志说:这就需要我们下决心,一关一关地闯过去。但丁在他的《神曲》中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的说法是:"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下油锅"的说法,胡耀邦说了多次,表明了他的誓死不移的决心。[详细]

毛主席批的案照样平反

  胡耀邦决定对"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提出平反,邓小平对他快速平反这样的大案感到振奋和惊讶,因为邓小平1975年也提出六十一人的问题必须解决。华国锋对此案的平反开始也是非常谨慎,找胡耀邦谈话说,"六十一人"问题是毛主席定的,这怎么能推翻呢?!胡耀邦当时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做错了,我们帮他改过来嘛。"华国锋后来改变了态度,支持了胡耀邦的平反工作。[详细]

他是诚心诚意地替党认错

 胡耀邦是诚心诚意地替我们党认错,诚心诚意地贴近被害者的心灵。他不是装模作样的假慈悲,不是以高傲恩赐的姿态:我解放了你。胡耀邦的态度是我们错误了,要道歉、要负疚!当平反右派很快就突破了五十万大关的时候,有人有点慌了:"这怎么办?太多了!"胡耀邦说:"当年猛抓'右派'的时候怎么不嫌多?"多了,有的人就不敢于实事求是了,他们没有想到右派们的苦难。[详细]

民主风骨 改革情怀

    很早以前,父亲对这个问题(改革的目的)就是很明确的:"藏富于民,让人民富起来。"一直以来,他既不认可苏联和东欧那种加重群众负担的高积累模式,也不赞成高度竞争追求高额利润的资本主义模式,而是希望中国走出一条以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来推动农、轻、重生产为序的社会主义新模式。——胡德平

█ 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

  胡耀邦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等,并且规定要"在全体人民中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公民意识","在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和纪律的特殊人物"。[详细]

█ 人民选举不能是一个仪式

  深圳蛇口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开放点,也是改写新中国历史的"试管"。蛇口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特区中最闪光的亮点,由"蛇口模式"产生的新观念、新办法、新作风层出不穷,而这是与胡耀邦支持下的蛇口政治改革密不可分的。[详细]

█ 要求改革内幕: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胡耀邦:苏联为什么几十年富不起来?就是领导脑子里没有老百姓,光搞钢铁,扩充军备,争霸世界。要想办法使人民用智慧和劳动的双手富裕起来,国家就强大了。[详细]

█ 面对被拆迁群众:我应向人民检讨

   胡耀邦:公家修建房屋,收回了大量国有土地,购买了大批民房,特别是将其中一部分拆掉,使政府财产与威望遭受损失。我犯了官僚主义错误,应向人民群众检讨。 [详细]

伯乐相马:胡耀邦“选才”重才干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中国许多中层干部是令人兴奋和难以忘怀的。那时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浪潮,拍打着曾在文革中上下流动的众多年轻人。

选干部不任人唯亲

  “胡耀邦选干部不任人唯亲,他很重才干。1985年前后,他特别委托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主要是省部级干部,希望物色到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合适人选。当初我知道的挑选标准有四个:副部级以上、年轻、学历较高和有才能。”[详细]

很重才干,慧眼相中温家宝

  一位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近十年的人士说,“中组部考察时,发现他各方面才能很全面,人品也好,而不仅仅是个只懂技术的干部。”经过几轮筛选,那次选拔只留下三个干部,其中之一就是温家宝,另一个是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吴邦国,时为中共上海市常委。还有一位吉林省的高级干部。[详细]

用人不疑,多换思想少换人

  当年李锐反对在50年代就建设三峡大坝。他回忆说,胡耀邦当时也不认同李锐的观点。“我后来把我写的书给他,他看了之后才明白(我为什么反对)。可以说,这个人是从善如流!”李锐说:“我记得十一大中央委员会中,有一个煤炭系统的年轻人是不是要留下来引起了争议。我们当时不同意,为此和担任组长的胡耀邦有过3次争议。他当时是坚持要用。后来看到大家的意见,他还是同意了多数人的意见。” 虽然这次争论只是单纯地出于对一个青年干部的评价问题,但是从争论的双方来看,反映出胡耀邦的用人思想。他是“多换思想少换人”,这是他的一句“名言”。

言行犹存:让中国回归“常识”

一个社会,应允许正常的人的需求

  终其一生,胡耀邦都在努力让自己尊重常识以及常识下的规律,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改革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初,很多地方还在“以粮为纲”,而江西赣南都是丘陵地带,种粮食收的没有种子多,胡耀邦说,种柑橘吧,退田还林。他视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有大量外地人口流入,被称为“盲流”,有人主张“清走”,胡回应说,人口流动是正常的,堵也堵不住。在胡看来,一个社会,应允许正常的人的需求,比如生活的多样性,比如对美好和快乐的追求……[详细]

  • 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

      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是他的名言。

  • 不同意见的争论是好事

      学术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是好事不是坏事。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轻易下结论,支持一派,压制一派。更不能以政治表现如何来作为衡量学术是非的标准。

  • 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只表现一种色彩

       胡耀邦:“我们社会主义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什么还要通过审查制度,让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只能表现一种色彩呢?”

  • 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通装通

      胡耀邦: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也许你有领导工作经验和能力,但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是行家里手。不懂可以学习,实践、群众、书本皆是榜样,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 打开精神“枷锁” 破除封建迷信

      “文革”前,胡耀邦在陕西任省委书记,他在大学里讲话说,“男女关系问题怎么能是阶级斗争呢?男女就是有关系啊,我们反对的是生活腐化堕落。”

  • 带头穿西装唱流行歌 提倡女孩化妆

      当流行歌曲刚流传时,有人颇有微词,就像率先穿西装一样,胡耀邦先表态,“什么叫‘流行歌曲’?是歌曲就要流行,在群众中能流行说明群众喜欢。”

官方评价:胡耀邦同志永垂不朽!

█ 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载史册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与世长辞了。他在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业业,奋进不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载史册。[详细]

█ 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 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作理论准备

  他组织与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重新确立我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提出了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详细]

█ 平反冤假错案 立下不可磨灭功绩

  他坚决地组织与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使大批遭受冤屈和迫害的老革命家、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表现出非凡的革命胆略和勇气,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详细]

█ 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懈努力

  他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们前进》的报告,激励广大党员和干部更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他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在遵守党风党纪方面起表率作用,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详细]

█ 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密切联系群众,胸怀坦荡,作风民主,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敢于坚持真理,勇于自我批评。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好学深思,锲而不舍,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才干,亲自撰写了许多重要的文稿。胡耀邦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详细]

政要眼中的胡耀邦

    近几年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发表纪念文章,或缅怀胡耀邦的丰功伟绩,或回忆和胡耀邦共事的故事,或讲述与胡耀邦的深厚情谊。在身边人以及百姓眼中,胡耀邦是个什么模样?

█ 邓小平:耀邦抓党风党纪还是铁面无私的

  邓小平“胡耀邦和四人帮做过斗争,这在当时是不容易的。在平反和真理的讨论上,耀邦和“凡是派”做了很顽强的斗争,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他党性很强,没有私心,这点很难得,我了解他。”1992年邓小平和江泽民、李鹏还讲过:“耀邦抓党风党纪还是铁面无私的”。[详细]

█ 温家宝: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

  我曾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近两年。当年他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详细]

█ 曾庆红: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

  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胡耀邦同志胸怀坦荡,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我们树立了共产党人的榜样。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详细]

█ 田纪云:大家如此怀念他,因他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大家如此怀念他,正因为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的初衷,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详细]

█ 胡启立:耀邦对我说“共产党人绝不可以鱼肉人民”

  耀邦对我说:贪污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他一连用了3个“最”字,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狠地抓,坚持到底。宁可得罪个别人,不可得罪10亿人。他还用一种凝重的语气对我说:“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我们共产党人绝不可以鱼肉人民啊!”[详细]

儿子胡德平眼中的父亲

父亲影响我一生一世,他的生命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

  年近70的胡德平,与父亲胡耀邦晚年时的相貌很像。作为长子,他有幸在父亲身边成长,父亲的思想和精神对他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胡耀邦去世后,胡德平曾经朗诵这样的诗句怀念父亲:四月十五日傍晚/有几行稀疏的雨/在沉默中/为一个沉默了两年多/终于走向最后沉默的人送行/他的生命/结束在不该结束的时候。[详细]

父亲不希望孩子唯唯诺诺

  胡德平说,胡耀邦对他的最大影响是“教导我们要诚实,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唯唯诺诺。”胡德平回忆道,1975年,传出要批判《水浒》。而父亲在《一百二十回水浒》的第一页上,写上列宁的一段话“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并将这本书送给胡德平。[详细]

我见到父亲唯一一次痛哭失态

  父亲的痛哭失态,我只见到一次,那是1967年文革之中。祖母去世,他还关在团中央大楼中。当我告诉他祖母去世的消息时,虽然有些惊讶,但仍很镇静。到了医院的太平间,母亲已在此等候多时,我站在他们身旁,正准备三鞠躬,和祖母作最后告别时,他张了张嘴,突然用家乡话喊了声:“娘老子,儿子送你来了!”一句未了,“哇”的一声竟然痛哭起来,顿时泪如雨下,鞠躬之时,全身微颤。[详细]

更多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