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张召忠:特别理解大家为什么骂我


新闻背景:


张召忠又火了。


美国核潜艇进不了黄海,因为渔民在种海带,种植使用的粗尼龙绳,很容易把核潜艇绞住——3月25日,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中,这位军事评论家抛出的观点,很快成为网友吐槽热点。


当了20年电视评论员,张召忠已然习惯了这些争议。事实上,随着国际局势波诡云翳,这几年,他在屏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而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伴随“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员”荣誉而来的,是“墙头草”、“乌鸦嘴”等充满嘲讽意味的绰号。


“我不争鸣,我就做好自己的学问”,习惯在网络中潜水的张召忠清楚,网友为什么骂他。而这些争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中国舆论场。[详细]

“海带国防论”再引争议

  “有将军这番话,谁还敢说中国相声不行了!”

  “环保靠大风,国防靠海带。”

  “我种海带我光荣,我为国防做贡献”

  ……

  3月25日,张召忠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中提出,美国核潜艇进入黄海可能性不大,因为渔民种植海带用的粗尼龙绳,很容易把核潜艇绞住。观点既出,“海带”马上成为不少军事爱好者调侃的关键词。

  有支持者继续力挺,“养海带并非无稽之谈,众所周知的马尾藻海就是海军禁区。海带缠住潜艇,也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自从张召忠凭借个人风格在央视奠定军事评论家地位后,围绕他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

  粉他的人觉得,这少将太能说了,也敢向日美叫板,而黑他的人则明显不屑,常常骂他说话“太左”,“不靠谱”,就像墙头草,有时又简直就是“乌鸦嘴”,有些国际大事,只要经张将军的嘴巴一说,准变得欢乐,比如他曾预测朝鲜火箭发射成功率有80%,发射失败了,他也因此被指责不按事实说话,“为老朋友捧臭脚”。

  而菲律宾与中国因黄岩岛起争端时,他表示,战争的可能有30%,经济制裁的可能有30%,政治外交有40%,有媒体以“张召忠叫板菲律宾,中国军队要亮剑”为标题进行了报道。战争最后没有打起来,张召忠又“收获”了不少吐槽。

  “我没有预测,只是分析。”对此,张召忠曾表示,中央气象台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照样预测不准。

  但更多时候,他对这些争议只是一笑而过。他多次在采访中这样表述:

  “我不争鸣,我就做好自己的学问,我没那么多精力跟别人争鸣。”

  “我什么事都看得清楚,我每天有三四个小时上网,微博上、博客里干什么,网上干什么,我都知道,我潜水,但是,我的看法会完全消化在我的书里头。”

  节目的收视率让他很有底气,“我的节目在任何一个电视台都是收视率最高的,这是科学的评判”。他分析,观众愿意看自己的节目,无非就两点,“一是每次我都会给我个人的观点,再就是我不会在电视上端着,(不会)告诉你我是一个大家、名人、将军、教授,我感觉我是个普通老百姓。”

这几天,“海带”成为不少军事爱好者调侃的关键词。央视网/图

评点战局名声大振

  今年61岁的张召忠,出生在河北盐山农村,18岁时参军入伍,人生轨迹由此改变。

  他被分配到某导弹部队,连队指导员是部队里唯一的大学生。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张召忠的到来显得有些突兀。在当时的环境下,高学历有思想不成熟、封资修的嫌疑。

  张召忠聪明,他很快找到首长,主动要求去做炊事员,还剃光头,去喂猪。喂猪有一阵,首长把他叫到身边,“你是个人才,总不能喂一辈子猪吧,给我去学习。”

  他被调去教导队学习导弹技术,后又被推荐上北京大学。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开始学习阿拉伯语。

  “我这人没什么贪心,但有计划,我不会误入歧途,一旦涉及就要做到最好。”为了发准阿拉伯语特有的颤音,张召忠做了舌部手术。而这只是他“诸多牺牲中的一件小事儿”。

  “两伊战争”让他首次亲历烽烟战场,北大毕业的他,被派到伊拉克做阿拉伯语翻译。他的语言天赋随后不断展现,1981年,他回国进入海军装备研究所,开始学习英语,很快翻译了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的长篇军事小说《猎杀“红十月”号潜艇》。

  在阿拉伯语人才备受欢迎的时代,他却下定决心,今后不再做翻译,“再过十年,会外语就不再是优势了”。他开始重新学习军事装备知识。

  1991年,海湾局势骤然紧张,海军研究员张召忠结合形势,发表了大量文章,很多分析和预判得到印证。这让他在海军内部引起轰动。

  次年,张召忠首次“触电”。时年,央视军事部与海军记者站合作一档节目《三十六计古今谈》,张召忠被选为军方嘉宾主持。

  然而,在这档需要事先备好台本的节目里,张召忠找不到感觉,录了一半便决定退出。他甚至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是做电视的料。

  直到1998年12月,美军发动对伊拉克的空袭,张召忠也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他再次受央视邀请,参加特别节目录制。水均益等人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伊拉克,而张召忠作为专家,在后方演播室连线报道,并适时分析点评局势。

  有媒体称,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精彩的有关战争的电视直播。”

  次年开春,北约与南联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央视计划再做一次战争直播,张召忠被再次邀请,随时待命参与直播。

  连续几天空袭后,5月8日,北约部队的导弹砸毁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多人死伤,瞬间引爆了中国国内的愤怒,大批爱国青年上街游行示威。

  此后两天,张召忠连续发声,他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的文章《戳穿误炸谣言》措辞严厉,与国家声音保持一致,又与民间情绪一脉相承。这让他获得了更多粉丝。

  到2003年,张召忠已经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员”。然而,时值美国和伊拉克战争爆发,屡屡现身屏幕的张召忠遇到点麻烦。

  时事评论员风清扬回忆,“他(张召忠)认为美军要受到顽强的抵抗,回报他的是美军的长驱直入,他认为巴格达是美军的坟墓,美军一旦进入,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结果巴格达如一座空城。”

  有人讽刺称,张召忠简直就是古希腊历史里的女祭司,只有从反面理解她歌谣里的意思,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类似情况在此后的利比亚战争分析中再次重现。风清扬回忆,当时张召忠认为卡扎菲已经离开故乡苏尔特,结果,第二天卡扎菲就在故乡死于乱枪之中,当时有网友发帖:“国际一片哗然,纷纷致电中国,要求中国承诺不首先对外使用张召忠。”

  在风清扬看来,张召忠的问题不在于预测和分析是否准确,而是“立场”有问题。“他总是为利比亚叙利亚这样的独裁国家出谋划策,言谈间都是怎么对付美军,立场很明显有偏袒。”

有评论家认为,张召忠的问题不在于预测和分析是否准确,而是“立场”有问题。央视网/图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张召忠上电视有自己的习惯:在中央电视台,尤其是4套的《今日关注》,对全球直播,最好不穿军装,太严肃,符号性太强,就像穿将军服逛大街,不是很方便。而7套的《防务新观察》,是军事频道栏目,节目组明确要求穿军装。不过,他有时也会坚持一下,“整天穿将军服上电视,无形中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窍门则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你必须领悟什么是基调,不能偏离,不能唱反调”,他称,央视不是自由争鸣的学术平台,它的定位就是党的喉舌。他在电视上的发言有两个参照: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那是国家的公开立场。

  作为花甲老者,他至今坚持上节目不背稿子,很多人夸他记忆力好,他说,其实不然。对领域以外的事情,张召忠常搞不清,那天他带宠物小狗贝贝去洗澡,人家开价128元。他掏出一百二,然后又给了人家8毛钱硬币。人家说不对啊,他就搞不清,干脆掏出一把碎票子,“你自己找吧。”

  国际评论中,他说起外国人名口若悬河,但却常常记不住身边熟人的名字。多年来,他强迫自己对领域内信息的记忆力,他家里没有成排的书架,他看书的习惯是,看了就扔,读报刊也是如此,但对于那些反对他或者意见相左的观点文章,他会看两遍,全在脑子里,用时信手拈来即可。

  在电视等公开场合,他对美国常常大加鞭笞,但私下里,他也坦言,去过美国多次,那是个移民国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派,“我们经常批评美国,但很少看到美国组织一个班子来反驳我张召忠,他能容忍别人的批评,哪怕是不对的,这一点我很钦佩。”

  而对于外界批评,张召忠认为,自己也能“虚怀若谷”,“我特别理解大家为什么骂我,他每天打开电视机,老看见我在电视上说话,他不烦吗?所以我要减少上电视,我很理解大家骂我几下,我到现在靠自己努力,当上将军了,他没当上啊,他不也嫉妒吗?”

  综合光明网、《南方人物周刊》报道

对于外界批评,张召忠认为,自己也能“虚怀若谷”。央视网/图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王鹏 主持人:袁文 页面设计:Agui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